张巡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巡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古城南城楼外,是为了纪念唐代睢阳之战中以张巡许远为主的一批爱国将领所建的古代建筑群体。

  张巡,生于公元709年,邓州南阳人。史书载:其“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爱国将士。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率领精兵向南进犯,开元天宝时期所谓的“盛世”从此结束。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庆绪谋杀了其父安禄山,安庆绪为了切断沿运河运转到长安的财政命脉:江淮租庸,以断绝长安的财政收入和粮饷。安庆绪手下名将尹子奇,率领大军扫荡河南,此时河南城镇纷纷陷落,惟有军事重镇睢阳未陷(睢阳即今商丘县地内)。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时为真源(河南鹿邑)县令的张巡率领3000将士增援,共守睢阳。此时张巡、许远合兵为六千八百人,敌兵13万人。张巡和许远依靠高大坚固的睢阳城墙和城内军民的支援,率兵抗敌,历经大小战斗400多次。

  张巡率领将士昼夜苦战,在最初的十六天战斗中,唐军俘虏敌将60多名,杀死敌军2万多人,士气十分旺盛,此时许远自知用兵之道不如张巡,于是大义让贤,让张巡指挥所有兵马作战,自己做筹集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工作。从正月到五月,大战数十,小战数百,由于张巡用兵如神,尹子奇屡战屡败,五月,尹子奇又增兵围城加紧进攻,为了击退叛军,张巡命军士彻夜击鼓,仿佛即将出击似的。尹子奇闻听鼓声,以为城内出兵,就通宵达旦带甲戒备,不得安宁。次日清晨击鼓声突然停止周围静悄悄的,叛军站在飞楼之上俯瞰城中,没有看见守城官兵,于是解甲休息,此时,张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馀将各率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叛军大营,斩杀叛军将士五千余人。张巡要捉杀尹子奇,但苦于不相识,难以辨识,急中生智发出蒿草箭数支,中箭者大喜,以为唐军采用草箭,说明铁箭用完了。奔告尹子奇,尹子奇出来察看。张巡看得清楚,对南霁云喊道:“南八看到了吗?还不快发。”南霁云一箭射中,正中尹子奇左眼,他摇晃一下,差点坠下马来,连忙收兵退去。

  到了八月,由于城内无粮,将士以树皮、草根为食。张巡派大将南霁云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哪知贺妒贤嫉能,不但不派兵援助,反而还设宴挽留南霁云,南一气之下剁掉一只手指说:“我吃这个就足够啦.”然后,骑马回到睢阳城。

  九月城内的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有人主张弃城东走,张巡和许远商议,睢阳是江、淮之保障,如果弃城,叛军必乘胜长驱直入,江、淮就会不保。况且我们又饿又累,弃城而走能走多远呢,不如坚守以等待时机。遂以大局为重,誓与睢阳城共存亡。此时城内凡能下咽之物,基本上已经吃光了,城中军民开始扑雀、捉鼠充饥,饿死者不计其数,更有甚者士兵开始偷吃死尸,悲惨之状,目不忍睹。此况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十月九日,叛军攻陷睢阳,张巡、许远等36员大将全部被捕,尹子奇用刀搅烂张巡的舌头,敲掉牙齿,他仍骂不绝口,最后被碎尸万段而惨死。是年,张巡49岁。3日后援军至,7日后睢阳收复,张巡尸体无法辨认,只好招魂而葬之。

  睢阳之战,张巡从757年1月开始,到757年10月陷落,苦撑了十个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个月之久,为唐王朝平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使江淮一带生灵免遭涂炭。

  睢阳之战前后大小四百余战,张巡以不足万人之众,屡败叛军,无一败仗,杀伤叛军十几万人,牵制了安庆绪前后大兵几十万人,使唐朝能够反攻,最终从容收复两京。张巡的独特战功,在世界军事史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张巡不愧“军事家”的称号。

  为纪念“安史之乱”中殉难的张巡、许远等英烈,唐肃宗下诏赐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并在睢阳立庙,每年祭祀。在宋大观年间(1107—1110),皇帝追封张巡为忠烈侯,许远为忠义侯,南霁云为忠壮侯,雷万春为忠勇侯,霁贲为忠济侯,后来又增加姚誾为忠保侯,合称六忠,祭祀他们的祠堂被称为六忠祠。

  由于张巡、许远影响深远,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纷纷来商丘祭祀他们。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为张睢阳齿”,说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一幕“睢阳保卫战”,其主角就是张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