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人画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流派。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综合性绘画艺术。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即已出现,至北宋又有文同苏轼米芾等人从创作实践到理论上为文人画张目,但作为一个正式名称,却是由明末画家董其昌提出的,他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王维)始……”,同时又勾划出了一条文人画发展的脉络。近代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作了理论上的规范,他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风格流派,文人画在创作思想上,强调抒发画家个人的思想感情,以某些特定的题材,如梅、兰、竹、菊等具有高洁、不俗等象征意义,来表现并标榜个人的志趣、节操、情致;部分画家创作上强调“自娱”,将绘画视为调节精神、情绪的手段。在表现手法上,文人画讲究诗、书(书法)、画、印(篆刻印章)的综合运营,尤注重与书法的结合,主张以书入画,将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点、画运作融入绘画中,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笔断气连,笔不周而意周。在对墨和色彩的选择上,更重视水墨的表现力,讲求墨分五色,通过墨的浓淡干湿的不同变化,描绘不同的物象,抒发不同的情感和心绪。文人画在题材上比较狭窄,虽然历代的文人画家在创作中涉猎过各种题材,但总体上看,大多数文人画家的题材范围局限在山水、花鸟及梅兰竹菊(即所谓的四君子)等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和寄托性的传统题材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表面上看,也大都脱离社会现实,但他们通过在画中题写诗文跋语,曲折地表达了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如徐渭在《墨葡萄图》上题诗,表露个人的怀才不遇;郑板桥以题诗的方式,将潇潇的竹声比作民间的疾苦声,凡此等等,皆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作为一种风格流派,文人画自登上画坛后,经历代画家们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熟,到明清时期已成为画坛的主流。文人画的创作思 想、艺术观念及表现手法,对于现代的中国画创作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