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精神分析汉语拼音:xin jinɡshen fenxi;英语:neo-psychoanalysis),在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有C.G.荣格A.阿德勒E.H.埃里克森K.霍妮等。

  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曾是S.弗洛伊德最钟爱的弟子,因学术上的分歧后来成为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提出“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等概念,扩大了潜意识的内涵,对心理学以及宗教、历史、艺术、文学等领域有深远影响。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先天遗传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它与本能都是人格中的根本动力。不同的是,原型在心理上追求它的固有目标;本能则在生理上追求满足。

  阿德勒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弗洛伊德最早的学生和追随者,后因学术分歧被弗洛伊德视为“背叛者”,两人也因此彻底决裂。最终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理论,其核心的概念就是寻求优越。人类寻求优越的动力来自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例如,儿童与成人相比显得虚弱和无能,自卑感激起儿童获得能力的强烈动机,从而克服自卑感,以达到优越的目标。这种对自卑感的对抗就是补偿作用。

  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曾是游历欧洲的艺术家,后来接受精神分析培训,成为一名开业心理医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其中包括自我认同感(又称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和人格发展的8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把自我视为本能冲动与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埃里克森则相信,自我执行重要的建构功能——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他把自我认同感描述为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霍妮生于德国汉堡,柏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自修精神分析理论。不久她从女性的观察角度开始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质疑。她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提出所有神经症都是文化取向的,行为模式是特定文化确定的。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