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贞乾

  李贞乾(1903—1942),湖西行政公署专员。名秉刚,江苏丰县师寨李新庄人,1920年考入江苏省立徐州第七师范,1925年秋毕业,毕业后回丰县任女子小学教员,后在丰县教育局和丰县师范工作;1928年参加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丰县党部常委、科长;1935年6月调任丰县中学校长,在进步教员孙叔平的影响下,他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是惟一正确道路。1936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和孙叔平等进步教师积极支持学生上街游行,县党部要他制止,他始终不予理睬。七七事变后,为抗战需要,他在丰中开办抗日干部短训班,讨论抗战后中国的前途时,李贞乾说:“抗日胜利之后,中国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将成为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她将避免走资本主义的老路,逐步向社会主义前进。”这时的李贞乾已转到革命道路上,成为自觉的革命战士。

战火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其时,北师大学生王文彬,受中共长江局派遣,回丰县家乡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1938年3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合并,成立苏鲁豫特委(湖西特委),王文彬任书记,下辖单县、沛县、金乡三个中心县委和萧宿永、鲁西南、湖边三个地委。这时的李贞乾虽未加入共产党,但和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积极合作。5月17日丰城沦陷后,他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不当亡国奴。路死路埋,坑死坑埋,抗战到底,决不妥协。”6月10日,日军退出丰城,李贞乾率游击队占领丰城。6月14日,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批准,丰、砀、萧、单、铜等县抗日武装,联合组成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李贞乾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委,7月2日追歼在砀、单边境马良集的日伪军,毙敌六七十人,缴获汽车两辆;8月5日在华山狙击日军,击毙小队长一名,士兵数人,获战马两匹。在这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日军长驱直入的时刻,义勇队威名大振,很短时间内由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9月,经中共苏鲁豫皖省委批准,王文彬介绍,李贞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1938年12月,丰、沛、单、鱼、砀五县成立“苏鲁豫皖边区联合抗日后方司令部”,李贞乾任司令兼五县联合抗日办事处主任。1939年1月,中共山东分局指示,义勇队第二总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李任支队长,不久又将挺进支队中的四个大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李任大队长兼政委。他随主力带领四大队转战萧、宿、永、铜、砀等地,5月又奉命越陇海路北返湖西。1939年6月,他率部突袭山东鱼台县,歼敌700余人,活捉伪县长朱启森;7月,建立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李任县长。几个月后,四大队改编东进支队二大队,随罗荣桓115师东进鲁南山区。1939年7月发生“湖西肃托事件”,大批党员干部被逮捕和杀害,李贞乾亦被审讯,遭受酷刑,几次昏死过去,但他始终坚贞不屈。11月,经罗荣桓等同志营救,李贞乾、郭影秋等当地的优秀领导干部才免遭杀害。李贞乾恢复工作以后,仍然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他常说:“革命嘛,免不了要经受许多考验和挫折。”1940年7月,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决定建立湖西地委和湖西专署,李贞乾任专员。1941年3月,他积极创办“湖西中学”,兼任校长。

纵马冲入敌群壮烈牺牲

  1942年12月,日军在32师团师团长石井一郎统一指挥下,纠集济南、徐州等地日伪军一万余人,分七路“铁壁合围”进攻湖西根据地。这次“万人大扫荡”对湖西来说是空前的。115师教导第四旅首长和地专领导共同商定,决定由十团掩护专署机关向单县东南方向突围。由于专署机关没有按时出发,在马桥一带被敌包围。李贞乾同志果断决定:警卫连一、二排掩护干部群众和伤病员突围,他带领留下的干部和战士打狙击。激战中,李贞乾身负重伤,在同志们的搀扶下,他艰难地爬上马背,深情地看着面前的同志,向前一指,大喊一声:“同志们,前面庄子没有敌人,冲进庄就是胜利。”人们都向村子冲去,他却掉转马头,纵马冲向敌人。敌人慌忙调转炮口,一声巨响,白马淹没在血与火之中。

  为了悼念李贞乾同志,1945年10月,湖西地区人民在单县县城建了李贞乾烈士陵墓和纪念塔。1951年重修了陵园,1980年还新建了湖西烈士纪念堂。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