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惠之汉语拼音:Yang Huizhi),中国唐代画家,雕塑家。约活跃于开元天宝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与吴道子同学绘画,师法张僧繇,后因吴道子功成名就,他便弃画专攻雕塑,经刻苦钻研,与吴道子齐名,时人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他所塑人物极为逼真传神,曾塑演员留杯亭像,置于街上,背对观众,行人都能从背影认出为留杯亭形象。创壁塑技术和千手眼菩萨形象。著《塑诀》1卷,已佚。代表作品:京兆府长安太华观玉皇大帝尊像、陕西临潼福严寺的山水壁塑像、陕西凤翔县维摩像、大相国寺千佛像、河南洛阳五百罗汉像等。

  杨惠之尤其擅长雕塑罗汉像,并首创将人物形象散置山石背景中,他还有着非常高深雕塑理论,创作有《像觉》一书。他所创作的九尊罗汉就是将“壁塑”的分散形式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其背景为突兀的岩石、舒卷的云气、浪花等,与古希腊时期的浮雕非常类似。他对人物的塑造主要以写实为主,一般的平凡人物一旦经过他的“塑刻”及点化便立即化身为形象逼真的人物造型,无论是在人物神情、肌理、姿态等细节上做的都非常逼真。杨惠之的雕塑艺术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并成为了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内容。如杨惠之创作的壁塑艺术手法及创作的千手观音塑像,成功地将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融入其雕塑创作中,与当时著名的吴道子并驾齐驱,创作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根据刘道醇著作的《五代名画补遗》中记载:“杨惠之不知其为何处人也,与吴道子同为张僧繇弟子,巧艺并重,并专攻塑作。时人有‘惠之塑,道子画’的说法”。他的绘画功底为其雕塑艺术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杨惠之的雕塑艺术作品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包括两种特征:首先表现在“塑”的方面,他很少制作雕塑艺术,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泥塑上的造诣。另一方面是对雕塑艺术进行着色彩妆,由于杨惠之有着出色的绘画功底,因而在其对雕塑作品进行妆彩,显得更为生动形象。杨惠之还是唐代第一个将当时的写实风格引入到雕塑作品上的人,他的泥塑作品能很好地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与神情,在当时被看作非常合乎于相术。杨惠之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将张僧繇的绘画风格巧妙地运用到雕塑上面,有“艰躲师傅画相,乃于道子争衡”的声誉。

  杨惠之的雕塑作品与前朝的雕塑作品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雕塑作品崇尚正面直立,杨惠之创作的作品能够弯曲及摇摆,出现了动作上的变化,给人以虔诚、传神的感觉。杨惠之雕塑作品的这些动作变化及感情传递,反映了其在雕塑艺术上追求自由创作的风格,特别是其雕塑作品的生动传神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杨惠之最初是在绘画的基础上改习为雕塑,并最终形成了壁画雕塑这门艺术。

  杨惠之雕塑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捕捉普通人的精神风貌,并将其瞬间的美具备典型化,然后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例如在陕西凤翔县的天柱寺的维摩泥塑像,杨惠之就将该塑像刻画成为一个外貌传神的艺术作品。

  杨惠之不但有超人的雕塑艺术才能,而且还是位多产的雕塑家,他创作的雕塑,无论是在质量,还是种类方面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杨惠之以雕塑人物形象见长,并展现出过人的高超艺术。杨惠之这些具有典型特征的艺术风格为唐代的雕塑艺术的发展及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史料记载,杨惠之的雕塑作品数量众多,遍及中国的南北各地,这些作品曾受到宋代著名学士徐林的赞赏,并将其称作雕塑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杨惠之在进行其热爱的雕塑创作时,并没有放弃他原来的绘画技术,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对杨惠之所创作的鬼神图、“涅槃变和”等雕塑作品,给予了精妙绝伦的评价。(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