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德轩(1877-1928),民国陆军上将。字道盛,号伯仙。光绪三年(1877)农历四月十六日,生于湖南石门新关莫家塌,光绪十五年(1889)过继泥沙狮子溪族伯为嗣。七至十五岁就读私塾,课余习武学农,喜驰马试剑,性情温厚,豁达大度,少时即有经世之志。二十岁为县学生员(秀才)次年赴武昌文学堂深造。二十二岁(1905)入湖南弁目学堂(后改称湖南讲武堂)学军事,文武兼修,立志救国。毕业后,受到巡抚赵尔巽的器重,选充新军第五十标二营排长。光绪三十年被调往四川任协统(旅长),赴川途径长沙,时值从日本归国的覃振趣谈同盟会事,复与复兴会首领黄兴宋教仁商讨革命大计,并与刘尧徵、胡有华、杨照绩联络会党,壮大革命力量,在长沙五口堆设中外各报代派所,籍避官吏耳目,实则运销民报,成为密谋革命机关。事泄,与黄兴亡命日本,谒见孙中山,深受器重和信任,次年八月,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决定在国内设东(上海)、南(香港)、西(重庆)、北(青岛)、中(汉口)五个支部。德轩首批加入同盟会,被派回国组建西支部。9月,德轩持军务大臣委令到四川部督府报到,任新军标统(团长)。在职期间,他整军练武,深孚众望,不久以成绩卓著升任川西招讨使、川南招讨使,同时秘密加快西支部建设,安排同盟会同志充任新军军官,为起义打下基础。

  宣统三年(1911)五月,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名义 ,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反对,川省尤为激烈。六月,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成立保路同志会。清廷令川督赵尔丰入成都挟制新军镇压“保路同志会”。德轩康慨陈词:“新军所以御外侮,非残杀无辜请愿之民众者,果其下令,某则不敢奉行。”川督赵尔丰洞悉其情,恐激民变,亦不敢造次。同年十月,武昌起义成功,德轩率军响应。十一月二十七日向全国宣告四川独立。全省军政界一致推举林德轩为四川省大汉军政府临时都督,德轩固辞,即推蒲殿俊充任。林部队改编为四川陆军第一师第二旅,德轩历任川西招抚使、川南招抚使。十二月,德轩赴南京参加十七省军政代表大会。大会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德轩被任命为总统府警卫旅旅长。

  民国元年(1912)二月,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六月,袁下令裁撤南方起义军队,撤消南京留守府。德轩满腔郁愤,乃于二年春辞职回湘。孙中山在东京发表《二次革命宣言》,派蒋翊武回湘组织讨袁,林德轩在常德设立讨袁指挥所,蒋任湖南讨袁军总司令,德轩任左路总指挥。不久,赣、皖失守,湘亦不支,汤芗铭衔袁世凯令入长沙,大肆残杀,还密探得创义者五十余人姓名,呈报于京,袁密令悬赏通缉。熊希龄得知,遂密函德轩。民国二年冬,德轩再度流亡日本。

  民国四年(1915)二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德轩率先加入,和军事骨干罗剑仇林精一等一同被派回湖南组织讨贼军,德轩被委为中华革命军湖南司令长官,他一面组织民军,一面说服同情民军的北方军倒戈,队伍随之壮大。十二月,蔡锷在云南誓师起义讨袁,“三次革命”爆发,德轩在长沙指挥义军讨袁,并令罗剑仇、彭邦栋统率湘南义军攻占衡阳、宝庆,林精一、邱炳南统率湘西义军攻占永顺、大庸,歼灭盘踞沅陵的北洋军。由于德轩运筹帷幄,湖南各路义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迫使北洋军阀汤芗铭于次年四月弃长沙北逃。六月,湖南参议会复会,举德轩为都督,德轩坚辞不就,谭延闿充任,德轩仅受湖南清乡总司令,后又委为湖南清乡督办兼任警备司令。

  民国六年(1917)革命党见谭延闿越来越向右转,遂派贺龙刺谭,未遂被捕,交警察厅厅长唐荣阳处决。德轩闻讯,急电唐荣阳不准执行,并星夜赴长,与谭交涉。鉴于德轩的威望,又握有军权,谭延闿妥协,释放了贺龙。德轩送贺龙几十条枪,要他到湘西组织队伍革命。不久,段祺瑞部傅良佐督湘。德轩知他不与民党相容,将好枪千余支秘密运往湘西,伺机而动。不久,刘建藩林修梅在零陵宣布独立,段军大举进攻,德轩暂留长沙,“潜谋议其后”。适逢与德轩有旧谊、同盟会会员段军商震、车震两旅长驻常德,观望不战,又值段军前方受挫,两旅派员谒德轩,愿意收编,并自愿先行缴械以示其诚,一下子得人枪万余。长沙绅、商、学界公推德轩为卫戌总司令,是年九月,孙中山至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领导护法运动,委林德轩为湖南护法军第一军总司令,德轩往湘鄂边招集旧队,出其藏枪,很快拉起了数千人队伍。次年春,改任湖南靖国军第五军总司令,驻常德待命。时常澧镇守使王正雅受命于北军,与德轩相持,激战数月,民国七年(1918)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北军使陈复初率一师来攻。德轩与田品诏、张子济、胡瑛、周刚范合力将其击退。这时、岳阳、长沙战败,衡阳陷落。北军另遣劲旅万余人西袭常德,德轩见地势孤悬,乃率队退守沅陵。是时,张敬尧据长沙,而谭延闿等又在湖南创设政府,地势隔绝,政令不通,德轩遂在阮陵组织湘西政府,与北军对峙。然湘西地瘠人贫,部队给养至难,经年无饷,士兵常以玉米、甘薯为食,夜露地藉草而眠。孙中山怜怀德轩,闻其部队资粮不济,时派员慰劳有加,继委绥靖镇总兵。不久,张继尧溃败,谭延闿入长沙,全省统一,湘西政府撤销。

  民国九年(1920)夏,德轩赴粤晋见孙中山,次年四月,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大会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委德轩为湘、赣、黔、桂军事联络员,德轩奔赴各省组织力量,准备北伐,十月复命,改任湘鄂宣慰使。十一月,受命赴韶关设北伐大本营,任军机参事。民国十一年(1922)六月陈炯明叛乱,林德轩在枪林弹雨中寻找孙中山,知孙安然脱险,林幸喜万分:“总统无恙,中国有幸。”

  经过陈炯明叛乱之后,德轩深思:“若期革命成功,非从民众培植不为功。”遂抵沪晋见孙中山,陈述已见,孙中山允请。德轩回归湘西故里,从事教育实业,以培湘鄂革命基础。九月,德轩至长沙,发动各界名流办校,很快成立了西路公学、民本学堂、振楚学堂(后为兑泽中学)。十月至澧州,商同镇守使唐荣阳,创办九澧女师、津市半工半读平民工厂。年底回县,与县长赵恒然召开工商学各界会议,议定各区乡建设规划及经费筹措办法。会后,德轩率先捐出老屋,改建楼房办校。楼成,德轩卖掉两件皮袍子支付老师工资,故乡里称“两裘楼”。接着又筹建了莫家塌、狮子溪等四十七所小学及县城半工半读平民纺织厂、工艺厂、县女子学堂。并以上海、广州新学的样板改革学制,数年之间,大见成效。民国十三年,省教育厅委任林德轩为石门中学校长。 是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九月,孙中山委德轩为湘、鄂边督办。他潜赴汉口,联络军政旧友,推动工农革命,准备迎接北伐。

  民国十四年(1925)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德轩捧读遗嘱,泪随声咽。念北行无裨实际,欲承其志,仍须努力革命,遂赴粤投靠廖仲凯胡汉民,被委为广州特别区第八区区党部执行委员。不久,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了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后继任湘、鄂边防督办。1926年夏蒋介石大举北伐。德轩由海道先至湘鄂,再赴汉口,设秘密机关,以为响应,游说湘鄂诸省附吴佩孚之军加入革命。他先后争取湘督赵恒惕部下四个师中的唐生智贺龙师响应北伐。

  民国十六年(1927)1月,德轩因积劳成疾,恳辞督办职务,在寓医治。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德轩闻讯,万分愤怒,导至病情恶化。六月廿六日贺龙至寓所探视,建议速转外地治疗,并给医疗费两仟大洋。德轩乘轮至南京入鼓楼医院。由于蒋介石对德轩治疗多方刁难,医院治疗马虎,至使病情更趋严重。1928年1月被迫离院,转往东亚旅社中医治疗,5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51岁。德轩死后,囊匣空虚,竞收殓无资。赖同盟会同志强烈呼吁,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压力,方派员、出资为林德轩举行国葬,并追认他为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