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栈道英语:plank road alongside cliffs),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名“阁道”、“复道”。

主要形式有:

1.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支架木排柱来支承的简支梁桥,上覆土石。

2.在陡壁上凿孔插入木梁,梁的另一端以柱支承或仅为悬臂梁,梁上铺木面或再覆土石。

3.在石崖上凿成台级,攀缘上下的梯子崖。

4.在陡岩上凿成半隧道或隧道。

此外,还有这些形式组合而成的栈道。

中国古代栈道

褒斜道 经过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斜谷,470里,粗通于周幽王伐有褒(前781~前771)以前,畅通于秦攻楚国汉中时(前312)。

陈仓道 自陕西褒城鸡头关,中经马道、留坝、南星、凤县至宝鸡益门,550里,开通于西汉初(前206~前195),改道石门于北魏正始四年(507),是中唐以后通剑南的驿道。宋时修葺称连云栈,现褒城鸡头关石门栈道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之一。

南栈道 自四川剑门,中经昭化、广元、陕西宁强,至勉县西南金堆铺(在汉中以南),495里,包括金牛、石牛道共有栈道17处,畅通于公元前316年。

故道 自甘肃两当,中经徽县、青泥岭、白水关、陕西略阳、勉县至四川广元。畅通在秦亡之前(前207),由略阳南行经飞仙岭、阴平(今文县)与南栈道接,至广元。唐玄宗在756年避安史之乱经故道至广元转南栈道入川。

阴平道 自甘肃岷县,中经武都,临江关蒿子店。阴平(今文县)。四川平武至江油马栈坝,700余里,263年前修通。

白水江栈道 自四川南坪经紫门关、甘肃文县至玉垒关与白龙江栈道会合至碧口,200余里。

白龙江栈道 自甘肃武都经三河口临江关蒿子店(此段已包括在阴平道范围)至玉垒关,另从三河口经麻岩洛圹、枫相至四川姚渡。

川西栈道 自四川灌县,中经汶川、茂县至松潘,在隋唐时期修建(581~907),为淞茂地区与川西平原往来要道。

僰道(五尺道 ) 自四川宜宾、中经云南盐津、昭通至曲靖,2000余里,畅通于前129年,为汉唐时期四川与云南的交通要道。

川滇南路 自四川雅安,中经荣经、汉源(富林)、西昌入云南境,畅通于三国初期。

三门峡栈道 在河南陕县三门峡,625米,现有625米之处均遗存所凿石穴,建造于东汉时,以后,魏、唐续有修造。

栈道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考证。《战国策·秦策》有“范雎相秦,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可见栈道在战国时即已修建。中国古代在今川、陕、甘、滇等省内的山岭地区修建的栈道较多。如在四川芦山、内江、长寿、通江、峨眉山等地,甘肃省的陇南山区,广东省的英德、清远等县都有栈道遗迹。现代虽然公路四通八达,但在一些大山沟渠,交通闭塞的山区,还有一些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位于咸阳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时,宫阙范围跨越渭河两岸,有“周驰为阁道,阎殿下直抵南山,表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的记载,即栈道修筑工艺也用于宫廷建筑。因此,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被称为栈道。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