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锡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锡鸿作品:《春雨》 纸本水彩 32×26.5cm 1955

  梁锡鸿(1912-1982),中国现代画家。广东中山县(今中山市)大黄圃人。1927年至1930年,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华艺术大学。193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科深造。返回上海后,经常撰写并发表介绍西方近代美术画派文稿。1934年,在东京与部分留日西画家赵兽方人定李东平等,组织“中国独立美术协会”。抗战初期,任教于香港岭英中学,战后应高剑父聘请,任广州市立艺专西画科教授。解放后,先后于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任行政职务近三十年。1948年在广州《大光报》发表《中国的洋画运动》一文,对西方绘画传人中国后的发展作了周详的历史回顾。后在广州从事《独立美术月刊》、《美术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继续筹办画展。在七十年代中期的短短数年间,就画了数百幅作品,其中《渔歌》被国家美术馆收藏。1979年广州水彩画会成立,被推选为首任会长。代表作品有《渔歌》、《水边之家》、《有教会的风景》、《静物》、《黄衣少女》等。

  在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洋画界的艺术家群中,梁锡鸿是一个几乎被人们淡忘的人物,在他5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萌芽期和转型期,在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梁锡鸿个案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20年代末就读于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期间,受到现代艺术家倪贻德等人的影响,开始对西画创作及现代艺术理论发生兴趣。30年代初期活跃于上海,参与了决澜社的初期活动。后留学东瀛,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科,在日期间与粤籍艺术家赵兽、李东平、曾鸣等人组建了中华独立美术协会,推广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与决澜社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个前卫美术社团,梁锡鸿和他的同道们通过筹备展览、翻译撰稿、编辑杂志、兴办教育等多种渠道推广他们的艺术理想,并建立了一个跨越上海、广州、东京、香港等多个地区的国际性活动网络。梁锡鸿本人撰写的艺术论文广泛发表于《艺风》、《良友》等报刊上,此外,他还主持编辑了《新美术》、《美术杂志》等多种现代美术刊物。

  作为置身于20世纪中国沧桑巨变之中的艺术家,梁锡鸿与同人们所执着追求的现代艺术道路经历了悲剧性的跌宕路程。抗战爆发后,他与何铁华在香港创作的大型壁画《建国》成为画坛的另类奇葩,表现出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前卫色彩。在强大的主流话语的压抑之下,梁锡鸿所代表的激进画风也从此偃旗息鼓,淡出人们的视野。建国之后,这位昔日的风云人物接连遭遇运动冲击,在日益边缘化的艰难处境下,仍然坚持创作与著述,为后人留下了两百余件油画及水彩作品。这些以风景、静物写生题材为主的作品,体现出了一个醉心于现代艺术理想却颠踬于坎坷人生的边缘知识分子的寄情与喟叹,作品风格的大跨度和不稳定性也让我们联想到了政治环境对于此类艺术家的束缚和规约。纸面上一幕幕的风景,既反映了艺术家游移于社会现实和人文理想之间的观念冲突,也寄托了作者本自内心的个性化诉求。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