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疗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针疗法,在经络腧穴、压痛点,或皮下反应物上,注射适量的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腧穴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由于应用药液剂量较常规小,故又名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如采用麻醉性药物(如普鲁卡因)者,则称为穴位封闭疗法。

  凡可肌肉注射的药物,都可用于水针疗法。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当归、红花、复方当归、板蓝根、徐长卿、灯盏花、补骨脂、肿节风、柴胡、鱼腥草、复方丹参、川芎等;西药有25%硫酸镁,维生素B1、B12、维生素C、K3、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安络血、麻黄素、抗生素、胎盘组织液、生理盐水等。

  水针治疗方法有:①器械。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1、2、5、20毫升注射器,一般穴位用牙科5号针头,4~6号普通针头、深部注射可用9号长针头 。②选穴处方。根据病情选择有效主治穴位。选穴要精练,一般以2~4号(针)为宜,并选择肌肉较丰满处的穴位,也可选择阿是穴,或触诊时触到的结节、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点。③注意剂量。应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不能超量。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剂量的1/5~1/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耳穴可注射0.1毫升;四肢可注射1~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如用5%~10%葡萄糖液可注射10~20毫升。④操作。病人取舒适体位,用经过严密消毒所需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好药液,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液注入。⑤疗程。急症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6~10次为一疗程。

  应用水针疗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剂量、性质、有效期、配伍禁忌、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作皮试。副作用严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慎用。②颈项、胸背部注射时,切勿过深,药物也必须控制剂量,注射宜缓慢。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③避开血管、注射时回抽有血,应重新注射。一般药物不能注入关节腔、脊髓腔。④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为禁针穴。年老体弱者,选穴须少,剂量酌减。⑤注射器、针头及注射部位,要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