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农村风光

  水阳镇汉语拼音:Shuiyang Zhen),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宣州区最北端,地处两省(皖苏)四市(南京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交界处。北与江苏南京市郊县高淳隔水阳江相望,距南京市区90公里;西70公里接华东重镇芜湖;去西北100公里为“钢城”马鞍山市。绕镇而过的水阳江是皖东南进入万里长江的黄金水道,芜太公路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10万,耕地面积10.1万亩,水面5万亩,辖24个村、4个社区。其中集镇建成区面积为1.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5万人。是“全国小城镇建设发展与改革试点镇”是远近闻名的“蟹苗之乡”、“水运之乡”。

  水阳镇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公元237年,孙权命五路总兵丁奉镇守宣城一带。于是,丁奉在宣城以北金钱湖屯兵牧马,发动10万军民圈埂垦荒,筑成金钱圩,即现在的金宝圩。千百年来,往来商贾集散于此,加之水陆交通便利,水阳自然便形成了商埠。

  水阳建制久远。梁朝时曾为南豫州辖下宣城郡侨置的逡遒县治。明朝时曾称为宁都镇。因水阳江穿镇而过,故又称龙溪镇、双龙镇。清代改双龙镇为嘉禾乡。辛亥革命后,设立水阳区公所。1939年,设水阳镇。

  1949年5月,水阳解放,建立水阳乡人民政府。1950年3月水阳乡撤消,改设水阳区,实行区辖村。1952年7月划乡建政,设立水阳镇。1956年3月到11月一度被列为区级镇。1958年10月,水阳镇、裘公乡、雁翅乡合并,设立水阳公社(又名红旗公社)。1961年5月水阳公社改设为水阳、裘公、雁翅、杨泗4个人民公社。1965年8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水阳镇。1969年3月,水阳镇并入水阳公社,至1970年3月恢复水阳镇建制。1984年10月水阳乡、水阳区并入水阳镇,辖裘公、杨泗、雁翅、卫东4个乡。1985年9月,水阳镇和水阳区分设,原辖4个乡划归水阳区管辖。

  2002年元月10日,金宝圩原三乡一镇(水阳镇、雁翅乡、裘公乡、杨泗乡)合并,成立新水阳镇。

  水阳镇物产资源丰富。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和淡水产品生产基地,享有“鱼米之乡”、“河蟹之乡”的美誉。地方特色产品鸭脚包、禽翅及水阳香干、童子瓜、白蒜等享誉省内外。同时,又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水运和造船基地。是享誉全国的“水运之乡”、“造船之乡”。

行政区划

  水阳镇辖:

  24村:裘联、丁湾、长沟、惠民、乾兴、朝阳、新庆、新珠、鳡圩、双盈、新建、坊桥、双丰、银光、沙湾、徐村、吴村、管家、符桥、光明、凤联、新联、中联、惠丰

  4个社区:水阳社区、杨泗社区、裘公社区、雁翅社区

历史

  三国时期,公元237年,孙权命五路总兵丁奉镇守宣城一带。于是,丁奉在宣城以北金钱湖屯兵牧马,发动10万军民圈埂垦荒,筑成金钱圩,即现在的金宝圩。自那时以来,勤劳的水阳人在圩内精耕细作,荒湖滩终于变成了“鱼米仓”,而且成了后来闻名于世的“芜湖米市”的主要粮源。千百年来,往来商贾集散于此,加之水陆交通便利,水阳自然便形成了商埠。

  梁朝时曾为南豫州辖下宣城郡侨置的逡遒县治。明朝时曾称为宁都镇。因水阳江穿镇而过,故又称龙溪镇、双龙镇。清代改双龙镇为嘉禾乡。辛亥革命后,设立水阳区公所。1939年,设水阳镇。

  1949年5月,水阳解放,建立水阳乡人民政府。1950年3月水阳乡撤消,改设水阳区,实行区辖村。1952年7月划乡建政,设立水阳镇。1956年3月到11月一度被列为区级镇。1958年10月,水阳镇、裘公乡、雁翅乡合并,设立水阳公社(又名红旗公社)。1961年5月水阳公社改设为水阳、裘公、雁翅、杨泗4个人民公社。1965年8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水阳镇。

  1969年3月,水阳镇并入水阳公社,至1970年3月恢复水阳镇建制。1984年10月水阳乡、水阳区并入水阳镇,辖裘公、杨泗、雁翅、卫东4个乡。1985年9月,水阳镇和水阳区分设,原辖4个乡划归水阳区管辖。

  2002年元月10日,金宝圩原三乡一镇(水阳镇、雁翅乡、裘公乡、杨泗乡)合并,成立新水阳镇。

自然地理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位于宣城市北部,地处两省(皖苏)四市(南京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交界处。北与江苏省南京市郊县高淳隔水阳江相望,距南京市区90公里;西70公里接华东重镇芜湖;去西北100公里为“钢城”马鞍山市。绕镇而过的水阳江是皖东南进入万里长江的黄金水道,芜太公路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10万,耕地面积10.1万亩,水面5万亩,辖24个村、4个社区。其中集镇建成区面积为1.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5万人。

特色经济

蟹苗之乡

  闻名全国的蟹苗之乡。该镇水产养殖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招标承包和股份经营,建立健全渔政渔技社会化服务网络,使水产投入产出经营趋向一条龙,生产低水平趋向高层次化,在农业产化建设中成功地摸索出一条蟹苗生产“亲本控制、沿海繁殖、肥水下塘、分级培育、种草移螺、生物防病”的创新之路,有力地推动了蟹苗培育的产业化。

  截止2003年,全镇培育“水阳江”牌优质蟹苗发展到1.6万亩,实行鱼蟹立体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基本形成了“蟹苗培育——幼蟹养殖——成蟹养殖——市场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全镇从事水产镇养殖的人员占30%以上,养殖业年人均收入800余元,水产业年纯收入3000余万元,与往年种植效益持平,成为全镇农业的“半壁河山”,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河蟹之乡”和“‘华东唯一、全国第一’的‘中国蟹苗第一镇’”。

  水阳镇拥有天然水面5万余亩,稻田养殖面积 2.6余亩,其中成蟹养殖1万亩,幼蟹培育1.6万余亩,年产成蟹1644吨,幼蟹1.8亿只,鱼虾类2900吨,产值达2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水阳江”牌蟹苗被国家科技部授予“中国星火计划名优产品”标识。

水运之乡

  名扬全省的水运之乡。近年来,该镇管辖的雁翅、水阳两大水运公司发展迅速,他们抓住市场机遇,努力打造“航运劲旅”,发展水运事业。全镇船舶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二十吨小木板船、粘水泥船基础上,经历了“艰难起步——稳步崛起——快速发展”三个阶段,通过20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全镇拥有500吨以上、6000吨以下的各类运输船舶800余艘,总运载吨位达到60吨,水运业固定资产超过3个亿,跃居全省前列。全镇拥有2至4级“大副”1200余名,水手和其它行杂服务人员2000余名,船主年营运收入2.6亿元,纯利润1.8亿元,成为水阳镇一个极具发展强势的新兴产业和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国最大的造船之乡。该镇造船业依托水运发展起步,镇经委抓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水泥船和木质船普通更换成三、四百吨小铁船的机遇,成立集水运与造船一体化经营服务公司,利用本镇拥有沿江20公里长大片滩涂的优势,成立专门组织,建立多处造船基地,架设电力专线,提供供电、场地、治安、安全、办证、协调贷款等多项优惠服务,招商引资,吸引众多当地与外乡船户前来造船,一时形成气候,先后迎来了1993年、1999年、2003年三个造船高峰期,从造500吨左右小铁船起步,逐渐扩大到每年造两三千吨和五六千吨的钢质船百余艘,年吸引造船投资1.5亿元左右。该镇还抓住上海“申博”成功,沿江近海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离不开航运业及时“输血”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为船民服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以船舶制造为主,基本形成了钢板、油漆、柴油机等建材市场和产业链,分离出设计、制造、生产、销售的专业化队伍,解决当地技工、劳力就业1500余人。他们围绕市场需求,分工负责,全面出击,这里生产的船厂只远销苏浙沪沿江城市,为我国的水运事业作贡献,并为该镇水运、造船产业迅速崛起、快速发展“铆”足了劲头,夯实了基础,成为真正闻名全国的造船之乡。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阳镇小城镇建设也日新月异。 

村情

水阳社区

  水阳社区座落在水阳镇街道,水阳镇政府所在地,由原阳江村、渔业村、水阳街道居委会全并而成,辖18个村民组,23个居民小组,人口7540人。面积3.26平方公里,耕地12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近年来,水阳社区依托水阳镇集镇政府驻地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船舶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境内特色农产品有鸭脚包、鸭翅、水阳香干、白蒜、酱瓜等。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社区公益事业,成效明显。“村村通”水泥路全部完成,“组组通”沙石路也基本结束,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表彰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2009年,社区一班人瞄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投入,力争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着力改善社区软硬件设施,为社区百姓营造了良好的人民环境。

杨泗社区

  杨泗社区位于裘公河畔,水阳镇的西北部,毗邻芜湖县,本社区由原杨泗村、袁村和街道合并而成。现辖25个村民组,1417户4568人,其中劳动力2860人,育龄妇女1120人;拥有耕地面积4524.44亩,可养殖大水面1422.4亩,挖田养殖水面塘口1500亩;社区设3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党员149名。在支、村两委精心筹划,积极组织下,指导村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转变种植结构,创建以种养结合为主导的新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镇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公路。有线电视、电话已普及到户,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支、村两委的领导下,在广大居民的积极支持下,本社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计划生育率达100%,计生工作处在全镇的前列。困难户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生活补助,烈军属、五保户得到妥善安置,新农合和非农居民医保参加率达98%,国家惠农政策得到及时落实。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的杨泗社区正在展望实现。

裘公社区

  裘公社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和4个居民小组,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居民1027户,总人口3759人,其中农业人口2650人、非农业居民1145人,拥有耕地2570亩,可养殖水面964亩。社区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加大集镇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集镇建设已步入快车道,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社区内的交通十分便利,裘水公路穿径而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经形成,目前,社区内百分之百的村民组已全部通水泥路,98%的农户已实现抬脚跨上水泥路的梦想,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人民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广播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8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100%。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两委以服务人民为已任,引导村民走勤劳致富之路,搞多种经营,全社区水产养殖户120余户,面积约600亩。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50人,2009年人均收入5265元。2009年,社区一班人开拓市场,引进订单大棚蔬菜项目,目前,首期200亩特色大棚蔬菜项目工程已建设成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社区在示范点中心地带兴建了一个集花戏楼、体闲广场、娱乐阅览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以满足广大村民的精神需求。

雁翅社区

  雁翅社区位于水阳镇东部,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北连芜太高速公路,水阳江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社区辖41个村民组、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940人,雁翅社区党总支现有党员156名,下设3个党支部,现在耕地面积4567亩,水面1535亩,挖田养殖面积2100亩。从事蟹苗培育和成蟹养殖面积达2100亩,创产值780余万元。2009年居民人均收入5230元。雁翅社区由原雁翅村、西塘村和雁翅街道合并而成。社区支居两委以原雁翅集镇为依托,找准发展经济的切入点,以粮油棉种植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成蟹养殖和蟹苗培育支柱产业;水运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达455人。2006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已基本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近年来,集镇发展迅速,农业人口逐渐向集镇转移,集镇建设日新月异,社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壮大对农村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电网改造、自来水入户、有线电视等等民生项目已实施到位。

丁湾村

  丁湾村位于水阳镇的西端,毗邻芜湖县,是水阳镇第二农业大村,辖40个村民组,950户,人口4036人,村党总支成立以来,全村正式党员104名,预备党员3名,女性党员8名,成立了4个支部。全村耕地面积4856亩,水面1500亩,稻田育苗、养蟹18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 截止2009年8月,全村共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全村4条主干道的砂石路的建设,铺通向40个村民组总长达20公里的组组通公路,对7个标准化台区,40条农排照明线路进行改造,用电集装到户;自来水的入户率在90%以上;开通了有线电视的安装,入户率达80%,丰富了全村村民的文化生活。

坊桥村

  坊桥村位于水阳镇中心,距水阳镇7公里,江丰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辖20个村民组,农户535户,人口2035人,耕地2747亩,可养水面1120亩,幼蟹培育、挖田养殖成蟹102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左右,党总支辖2个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67名。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21元。近年来,村集体共投资80万元铺设了村级主干道,江丰、茶坊路坊桥段均改造成水泥路;2009年又投资40余万元铺设石子路,实现了“组组通”。完成了20个村民组的农排,照明线路标准化整改,全部安装到户;投资10万元,安装了光缆电视;投资4万元对校园进行了改造。多次被水阳镇评为先进集体和荣获村级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朝阳村

  朝阳村位于水阳镇街道一公里处,宣水公路旁,东隔水阳江与狸桥镇相望,西靠新庆村,南倚沙湾村,北接水阳社区,交通便利。全村辖15个村民组。耕地2570亩,水面810亩。近年来,朝阳村支村两委紧抓经济发展不放松,在特色水产养殖上做文章,取得显著成效。在发展经济富裕百姓的同时,村集体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自来水厂1座,学校1所,高标准完成线路改造,从而着力改善公共设施,让村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双丰村

  双丰村位于水阳镇中心,江丰公路、江银公路交织形成村主要交通网络,水陆交通便利。全村辖25个村民组,居民713户,人口2612人,耕地3800亩,天然水面1352亩。村党总支下设个4党支部,9个党小组,党员102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00元。 近年来,支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蟹苗培育及成蟹养殖为主、粮油棉种植为辅的经济发展思路,成效明显。全村社会治安稳定,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公共事业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受到党委、政府的好评。

新建村

  新建村位于水阳镇近郊,区位优势明显。辖21个村民组,农户670户,2527人,党员73名。耕地3268亩,可养水面1200亩,稻田育苗、养蟹1600亩,无公害特色疏菜大棚1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近年来,全村共投入130万元,完成了全村八条主干道的水泥路的建设,此外通向所有村民组的水泥路也建设到位,总长12.5公里,投资30万元建设6个标准化台区,布局了21条农排照明线,用电集装到户。2005年12月投资20万元对照明线路进行整改。投资15万元兴办了自来水厂事业,自来水入户率100%;投资12万元,开通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新庆村

  新庆村位于水阳西南部,辖20个村民组,农户510户,1970人,党员62名。耕地2908亩,可养水面560亩,稻田育苗养蟹928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2009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近年来,全村共投入85万元,完成全村总长9.2公里的主干道的砂石路和长2.65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投资60万余元建设8个标准台区,布局了20条农排照明线。投资12万元兴办自来水厂事业,自来水入户率80%以上。

徐村

  徐村村地处水阳镇东南部,水阳江、宣水公路绕村而过。辖18个村民组,人口2348人,党员66名,耕地2664亩,可养水面550亩。村集体收入40万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40元。近年来,支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蟹苗培育及成蟹养殖为主、粮油棉种植为辅的经济发展思路,成效明显。全村社会治安稳定,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公共事业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受到党委、政府的好评,先后荣获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银光村

  银光村位于水阳镇中心,距水阳镇约7公里。全村辖26个村民组,农户665户,2361人,耕地3336亩,可养水面1331亩,稻田育苗养蟹170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左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78元。党总支辖党小组7个,党员71名。近年来,村集体投资160万元完成全村4条主干道的土路、路基和路面的道路建设,总长约10000米;投资40万元新建6个标准化台区,完成26个村民组农排、照明线路标准化整改,全部安装到户。投资1万元对学校校园进行全面改造。2000年村被区评为“防汛抗洪先进集体”;2004年被区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2001年—2006年荣获水阳镇“村级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二、三等奖”。 在新农村建设中,银光村支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制订发展规划。目前,支村两委一班人正带领银光村百姓建设新家园。

沙湾村

  沙湾村位于水阳镇街道两公里处,水阳江、宣水公路环村而过,小河口大桥将本村与狸桥镇连接,交通便利。全村辖18个村民组,2668人,党员64人。耕地面积2495亩,天然水面831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2998元。近年来,支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水产养殖、蟹苗培育和水上运输为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总面积达800余亩特种蟹苗培育基地,富裕了养殖户。在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完成,“组组通”沙石路也基本完成,自来水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5%,太阳能拥有率达43%。

符桥村

  符桥村位于金宝圩西部,北部辖18个村民组,农户625户人口2213人,水面995亩,主导产业为棉花、水稻、油菜种植,河蟹养殖等。2009年人均收入达4880元。

管家村

  管家村位于水阳镇顶南端,与芜湖县花桥、宣州区新河隔河相望,是由杨圩、葛圩、遮浪圩加之焦村滩而组成的,易涝易旱。全村总耕地2400余亩,22个村民组,2300多人,外出务工700多人,主导产业是粮棉油种植。

乾兴村

  乾兴村位于水阳镇西北部,东面与凤联村、新联村交界,西接芜湖县原横岗镇,北靠当涂县乌溪镇,南邻惠民村。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塘纵横,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相当优越。该村由原乾兴和中兴村合并,现辖23个村民小组,村域内总户数896户,总人口3313人,现有耕地面积4190亩,可养殖水面1563亩。现有一个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党员123名。近年来该村积极招商引资,使村级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里治安良好,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荣获“安全文明村”称号。

长沟村

  长沟村位于水阳镇西部,东邻惠民村,南接丁湾村,北靠杨泗社区,连接镇上的扁埂公路和环圩公路从境内穿越,交通便捷。该村由原长沟和后村合并而成,现辖17个村民组,682户2469人。耕地面积3657亩,可养殖水面1050亩。现有一个总支,下设两个支部,共有98名党员。该村依靠区域优势,大力推广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低洼田精养河蟹、培育蟹苗。水稻推广杂交水稻,油菜籽百分之百甘蓝双低优质品种,推广种植高品质棉科棉三号,是全国高品质棉示范基地,农民稳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长沟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带领全村人民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惠民村

  惠民村位于水阳镇中西部,东邻中联村,西接乾兴村,北靠雁翅社区,南面为长沟村。该村由原惠民和后村合并而成,现辖24个村民组,1052户3679人,耕地面积4748亩,水面1796亩。村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10个党小组,136名党员。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有效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招商引资上,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开展综合整治。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村级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经济格局保持持续增长。

裘联村

  裘联村地处水阳镇西端,辖28个村民组,600多户,人口3131,耕地3600亩,可养殖水面800亩。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07名党员。近年来,村两委实施“兴渔富民”工程,党员干部带头“开金矿(养成蟹)、挖银矿(育蟹苗)、跑工商(办企业、做生意)”,用实际行动引导要志发家致富奔小康,在水阳镇党委政府号召下,终于将“小蟹苗”做成了“大产业”。裘联村目前已有320余户村民培育“水阳江”牌优质幼蟹近800亩,稻田养殖600亩,大沟鱼蟹混养达800亩,水产品总产量170吨,创收突破400万元,外出务工经商800人,种植和务工经商办企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纯收人突破5000元。近年来,裘联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民办实事全程代理工作,先后进行全村组组通水泥路、有线电视入户、自来水安装和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入户率达100%。裘联村抓住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丁旱村民组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变村容村貌,目前裘联村新农村建设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吴村

  吴村村位于水阳镇南面,距宣城市20公里,离芜湖15公里,距江苏高淳25公里,东邻水阳江,西接裘联村,南连管家村,北与新庆村接壤。全村辖27个村民组,总户数781户,总人口2994人,耕地面积3399.8亩,可养水面面积621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5万元左右。吴村党总支下设二个支部,第一支部下设四个党小组,党员33名,第二支部下设四个党小组,党员45名。吴村村地处水阳江下游,湿润温和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新.环境无污染)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充沛的雨水,湿润的气候,境内自然水系发达,沟纵横交错,水质清新,适宜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和生产无公害蔬菜。吴村村从属的水阳镇是宣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区域经济基础较好。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吴村村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棉花,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一定规模的产业,初步形成了棉花1200亩,水稻500亩,蟹苗培育1700亩的基本格局。目前全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为:种植业650 人,养殖业350人,外出务工经商750人。收入结构为:种植业200万养殖业350万外出务工经商800万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住房以两层砖混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约30平方米。与此同时支村两委凛心聚力谋发展,投资30余万元、村民集资40余万元完成了10个台区的改造;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教学楼,拥有8个教室,两个办公室,1个学生食堂;投资近70万元修建了村组公路。水泥路工程正计划施工。公共设施日益完善,自来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覆盖全村。广播,有线电视覆盖率100% ;把为民办实事落到了实处。吴村村也多次被评为“小康村”“文明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新珠村

  全村辖32个村民组,拥有农业人口3135人,821户,耕地面积4247亩,水面1709亩,村级主干道水泥公路贯穿全村。近年来,全村掀起了河蟹养殖高潮,并把河蟹养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广大农民的致富新路,以幼蟹培育为主、生态养殖成蟹和优质鱼养殖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已呈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该村的特色支柱产业,渔业总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0%以上,75%以上的农民参与水产养殖,村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以上。村支两委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带领村民以“三清、四改、一推”为抓手,开展水乡特色新农村建设。投资120万元兴建了5500米的村级水泥路,拆除路障68处,修排水沟1450米,清除垃圾150吨,兴建沼气池60余座,改厕170座。以功能配套型示范点高垾组和庙珠村庄为重点,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该村以功能配套型、整洁型示范点为龙头,通过以点带面,计划三2年内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光明村

  光明村位于苏皖两省交界的高宣圩内,地处宣州区水阳镇最北端,与高淳县阳江镇西莲村同住一圩,境内圩堤长达5.5千米,水利实施陡门高涵各两座,排涝站两座,可确保圩内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塔供式自来水厂一座,保障村民生活安全饮水和工业用水。本村辖21个村民组,农户586户,人口2360人;光明村党总支下设第一、第二两个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62名;耕地面积2700亩,特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可养殖水面780亩,盛产优质河蟹、鱼类。2009年人均收入3860元。光明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正处于良好势头。光明村水陆交通便利,水阳江环绕全村14个村民组,芜太公路穿境而过,近万米长的“组组通”水泥路工程已经开工,完工通车后将大大地改善村级交通条件,促进我村经济发展。2006年水阳镇工业集中区落户光明村,前期已征用土地面积700亩,目前工业区管委会已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的8家企业已完成了围墙和部分厂房建设,部分企业已正式投入生产,同时还筹资建设了三座标准化厂房,现有6家企业入园投资生产。

惠丰村

  惠丰村位于水阳镇东部,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村辖26个村民组,居民866户,其中农业户859户,从事农业人数1761人,总人口3610人,村党总支有中共正式党员62名,其中男性党员56名,女性6名,耕地面积3188亩,水面1003亩,挖田养殖面积1410亩,2009年人均收入3911元。惠丰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以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强农富民为已任,制定规划、找准位置,各司其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近三年的开拓进取,村级面貌焕然一新,惠丰村以现雁翅集镇为依托,以紧邻芜太公路的区位优势,找准发展成蟹养殖、蟹苗培育、水上运输等支柱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加大对村组集体经济实施投入,村组道路、电网改造、学校建设、自来水厂入户等重大项目已实施到位,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村级主干道实现了水泥硬化。目前惠丰村有50条大型钢质船舶从事水上运输; 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为养殖们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惠丰村正朝快速健康的小康大道上阔步前进!

新联村

  新联村位于水阳镇东北部,隔水阳江与江苏省高淳县相望,交通便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辖14个村民组,农户866户,总人口2150人,该村现在耕地面积2479亩,可供养殖水面810亩。该村以粮棉油为主导产业,但近年来,随着产为结构调整,挖田从事蟹苗培育和河蟹养殖逐年增长,为农民增收增添了活力。外出创业人员领路人张百启通过多年打拼,成为无锡建筑行业佼佼者,每年该村大部分务工人员都在无锡建筑行业,同时又涌现出十几名后起之秀,他们在外创业的同时,积极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2006年、2007年全村村级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已经完成。

鳡圩村

  鳡圩村位于水阳镇东端,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村辖40个村民组,居民1068户,其中农业户1053户,总人口3746人,耕地面积3923.76亩,水面1769.2亩,挖田养殖面积2190亩,2009年人均收入3920元。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有线电视入户率95%,自来水入户率98%。连续几年在全镇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位于前列。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鳡圩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以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强农富民为已任,制定规划、找准位置,各司其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近三年的开拓进取,村级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找准经济发展切入点,以粮油棉种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成蟹养殖、蟹苗培育、水上运输等支柱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加大对村组集体经济实施投入,村组道路、电网改造、学校建设、自来水厂入户等重大项目已实施到位,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村级主干道实现了水泥硬化。目前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正全面协调发展。

双盈村

  双盈村位于水阳中心地带,辖37个村民组,农户1352户,人口4920人,现有耕地5592亩,可养水面2800亩,稻田育苗养蟹2000亩。双盈村投入200万元,完成全村到所有村民组20公里的砂石路面的铺设,以及陈村至盈字组2.6KM的水泥路铺设;投资100万元建设10个标准台区,布局了37条农排照明线路,投资130万元建设了学校教学楼2幢,投资50万元新建村办公楼。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全面深入推进。

中联村

  中联村地处水阳镇中北部,辖23个村民组,740 户,2965人, 3347亩耕地,1400亩水面。村党总支下设 2个党支部。村民人均收入5100元。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农村工作在每年的目标管理考核中都有较好成绩。中联村村委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在创新层面上下工夫,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引导农民发展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鼓励劳务输出,农民逐年增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交通、电网、饮水、教育、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使村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村党总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带领村民不断唱响新篇章,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做好党群表率。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工作,深得群众信赖,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凤联村

  凤联村位于宣州区最端,金宝圩的东北部,东与江苏省高淳县隔江相望,北与马鞍山市当涂县一衣带水,西与芜湖市芜湖县隔水相邻,是一个两省三县交界之处。全村有30个村民小组,820户,现有人口3108人,耕地面积2985亩,可养殖水面1135亩。近年来,凤联村着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村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6元。目前,水产养殖已经替代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养殖户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效益逐年显现,近几年来船舶水上运输业成为新型经济增长点,凤联村从事水上运输人员有150多人,并且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带动了村民投资兴业的热情。目前,凤联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在抓好壮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村两委一班人工作重点放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坚持村民自愿、主动参与的原则,全面推广李旱村民组建设功能配套弄示范点全民参与的成功经验,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村新农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