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汉油田-机关
江汉油田-组织机构图
江汉油田-美“井”如画
江汉油田-坪北油区风光
江汉油田-文化广场

  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北临汉水,南依长江,东距武汉150千米,西距荆州60千米。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江汉油田已形成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制造、盐卤化工、社区生产生活服务五大板块,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社会。近年来,油田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概述

  勘探开发 江汉油田分公司拥有国内探矿权区块8个,面积4.61万平方千米,分布在江汉盆地、山东八面河、陕西坪北和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石油资源量8.27亿吨,累计发现油田29个,探明石油储量3.69亿吨;投入开发油田29个,累计生产原油5772万吨。常规天然气资源量3.68万亿立方米,发现气田1个,探明天然气储量222.5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23.09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量8.6万亿立方米。目前,油田已建成江汉油区、山东八面河油田、陕西安塞坪北油田、建南气田、涪陵工区等油气生产基地,并承担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油气生产单位包括江汉采油厂、清河采油厂、坪北经理部、荆州采油厂、采气厂、涪陵工区项目部。经过长期实践,江汉油田形成了从勘探选区、盆地评价、区带评价到目标钻探全过程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具备独立开发大中型海相陆相整装油气田、复杂断块油气田和特低渗透油气田的能力。

  石油工程 按照总部专业化重组的有关部署,钻井一公司、钻井二公司、测录井公司、井下测试公司、运输公司和国际合作公司6家单位划入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划入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油田建设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和勘察设计研究院3家单位划入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石油工程在施工能力、队伍规模、装备条件、特色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能够提供从油气田勘探开发到地面建设一体化的工程技术服务。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西北、陕北、华北、南方勘探等地区,海外市场分布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D钻机、3000型压裂机组、EXCELL-2000i成像测井仪等一批先进技术装备,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技术。勘察设计具有国家甲级资质,能够承担油田地面工程、炼化企业及道路桥梁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拥有美国奥格DD330HP水平定向钻机等先进施工装备,具备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长输管道设计、施工和水平定向穿越等特色优势技术。

  机械制造 专业化重组后,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机械厂、第四机械厂、沙市钢管厂、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和石油机械研究院6家单位划入中石化石油机械公司。作为中石化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与出口基地之一,机械制造业务涵盖钻完井、采油采气、油气储运三大领域,主导产品有牙轮和金刚石钻头、钻机、固压设备、修井机、天然气压缩机、油气输送管、井下动力工具等,产品覆盖全国各大油田,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南美、中亚和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牙轮钻头年产能力5.3万只,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深水水下井口头系统与生产平台采油井口系统研制技术、2500型大功率数控成套压裂装备研制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00型成套压裂机组的研究。海洋双机双泵固井橇成为国家981深水钻井平台国内唯一配套设备。石油机械装备研发中心被命名为中国石化首批重点实验室。

  盐卤化工 江汉油田地下盐卤资源丰富,探明岩盐储量7900亿吨、卤水1000亿立方米。所属盐化工总厂目前主要产品有钠法漂粉精、离子膜烧碱、液氯、精制盐等4个系列10多个品种。其中,钠法漂粉精先后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湖北省政府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湖北名牌产品”,年生产能力8万吨,居世界第一,设备国产化率达100%;离子膜烧碱年生产能力20万吨,规模在湖北省排名第二,也是湖北名牌产品。

  社区板块 江汉油田社区是在当时会战条件下,边生产、边建设形成的,布局比较分散。社区主要分布在湖北潜江、荆州、天门、武汉及山东八面河、重庆万州等4省8个县市,共有居住小区51个,社区总面积2315万平方米,居民住宅53991套。油田本部距潜江市区22公里,无城市依托,是独立的工矿区,矿区建设和管理均由油田承担。水电供应、网络通信、供暖等自成体系。油田社区服务主要由公共事业处和广华、向阳、五七三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承担。油田离退休管理、社保、职工教育培训、水电讯、住房建设、新闻传媒、劳动就业服务、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分别由相关单位负责。公安、教育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移交湖北省厅直接管理,医院2006年改制为民营医院。

  目前,油田整体生产经营有序进行,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发展同步、责任同担、成果同享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油田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幸福油田。

勘探开发

石油勘探

  江汉油田于1958年开始石油勘探工作,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陕西、新疆、甘肃、宁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过石油勘探,目前共有湖北省江汉盆地、山东省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陕西省鄂尔多斯盆地坪北地区等3个自营勘探开发区块。截止到2012年底,江汉油田在江汉、八面河和坪北地区探明油田31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69亿吨,石油资源探明率44.6%。

  江汉油田具备勘探陆相整装油田,复杂断块油田和特低渗透油田的能力,能够进行从勘探选区、盆地评价、区带评价到目标钻探全过程的勘探技术服务。

  盐湖盆地隐蔽油藏勘探技术 江汉盆地为典型的盐湖盆地,形成了以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建立储层及岩性圈闭地质预测模型;进行地震多信息储层及含油性预测,优选隐蔽性油藏勘探目标的技术系列。

  陆相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技术 江汉油田所属的江汉盆地、八面河油区具有典型的中国陆相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勘探工作,形成了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构造精细解释、油藏描述评价、勘探部署方案等研究为主的一整套勘探技术方法。

石油开发

  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和对外承包、合作,江汉油田形成了一个以江汉油区为基地,开发工区包括内陆盐湖沉积背景下的江汉油区、以普通稠油为主的八面河油区,以及特低渗透储层为主的安塞坪北油区的油田开发格局。截至2011年底,江汉油区、八面河油区和安塞坪北油区原油生产能力共为162.81万吨。目前,江汉油田具备高效开发陆相整装油田、复杂断块油田和特低渗透油田的能力,具有跨地区合作开发的成功经验。

  从1965年江汉盆地突破出油关以来,江汉油田在江汉盆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的江汉油区,自1977年起连续12年稳产100万吨以上。近5年来,在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超过80%的情况下,产量仍然保持稳中有升。2011年底,江汉油区原油生产能力为78.89万吨,主力油田王场油田多次被评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开发油田。

  1986年,江汉油田跨地区总体承包胜利油区八面河油田,曾连续10年稳产80万吨以上。2011年底,八面河油田原油生产能力为66.48万吨。

  1998年,江汉油田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陕西安塞坪北油田,三年新建原油生产能力25万吨,单井平均日产油高出同类型油田三分之一,多次被评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开发油田,成为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典范。2011年底,坪北油田原油生产能力为17.11万吨。

天然气勘探

  20世纪60年代初,江汉油田开始开展天然气勘探工作,先后在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区进行过油气勘探。探矿权区块包括江汉平原、鄂西渝东和湘鄂西以及綦江-涪陵,天然气资源量3.68亿立方米,在常规和非常规两大勘探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1970年发现了建南气田;1976年在建南气田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气藏;2011年建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页岩气获得突破,中石化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建页HF-1井成功实施长水平井分段压裂。截至2011年底,江汉天然气探明气田1个,发现1个气藏及4个含气构造,发现9个工业气层。

  江汉油田具备勘探大中型海相碳酸盐气田、致密砂岩气田、非常规页岩气田的能力,具有领先的野外地质调查、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以及页岩气选区评价技术,能够进行从勘探选区、盆地评价、区带与圈闭评价到目标钻探全过程的勘探技术、工程服务。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 “六五”以来,江汉油田一直从事国家级和部(股份公司)级南方海相碳酸盐岩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集多年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综合研究技术系列,研究范畴涵盖了天然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包括盆地评价、选区选带、目标评价及勘探部署、生产动态跟踪研究等勘探过程的各个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构造、地层、古生物、沉积岩相与古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涉及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地化分析等多个学科,开展了从野外石油地质填图、标准地层剖面建立,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价等各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鄂西渝东区深层志留系及浅层侏罗系均赋存致密砂岩气,从成盆—成烃—成藏等方面对致密砂岩勘探开展了全方位的攻关,研究内容包括野外地质剖面观测、野外构造地质调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对比、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致密砂岩储层评价、裂缝预测、成藏配套条件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了针对非常规致密砂岩气勘探的多项技术系列。

  页岩气勘探技术 江汉油田2006年开始页岩气勘探调研工作,形成了以地面露头、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分析、盆地类比优选区带、利用页岩气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优选目标、分段压裂求产等各项技术系列,页岩气勘探进展迅速,2010年钻探了中石化首口页岩气参数井河页1井并成功实施大型压裂,2011年中石化首口页岩气水平井建页HF-1井分段压裂成功,并获得工业气流。

天然气开发

  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和对外合作,江汉油田形成了以建南为主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开发工区包括以中含硫气藏为主的建南气田、以高含硫气藏为代表的兴隆气田和以微含硫气藏为代表的隆盛区块,覆盖鄂西渝东地区、綦江涪陵地区。目前,建南气田天然气销售市场已覆盖重庆市万州、黔江、石柱和湖北省恩施州部分县市及湖南省龙山县等地。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及精细描述技术 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储层特征研究,利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商用软件以及自主研发的储层预测软件,开展气藏储层预测。应用的主要技术有:二维地质建模及正演技术,多参数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及储层定量预测技术,含气检测技术。

  碳酸盐岩气藏动态分析技术 为加强气田开发管理,提高气田动态分析水平,2008年以来,通过引进国内先进的软件,成功应用于气田多口气井,在试气、试井分析,产量、压力预测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指导了气田开发。应用的主要技术有:Saphir试井解释技术,Topaze生产分析技术,Fast高级产量递减分析技术, PIPESIM节点分析技术。

  • 天然气工艺技术
    • 钻井技术
      • 水平井钻井技术 针对建南气田海相碳酸岩储层厚度薄、低压、低渗等特点,为最大限度的钻遇储层,1999年开始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2001年完钻的建平1井水平段长1046.19米,创当时国内陆上海相地层水平段最长纪录。目前水平井钻井技术已成为气田开发主要钻井技术,增大了泄气面积,有效提高了气井天然气产能。同时,结合储层低压特征,研制应用了复合暂堵保护工艺,有效地保护了储层。
      • 空气钻井技术 气体钻井是指钻进过程中循环介质为气体,它包括空气钻井、天然气钻井、惰性气体钻井。近几年,建南气田通过引进空气钻井技术,在多口井浅层进行了应用,有效提高了机械钻速,降低了钻井成本。并在气体钻井转换为泥浆钻井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2010年在建35-3井完成井深2700米干井眼下套管固井施工,创全国干井眼下套管最深记录。
    • 储层改造技术
      • 碳酸盐岩气藏酸压技术 针对储层物性差、低压返排效果差等特点,研制了以变粘酸、胶凝酸为基液,辅以防铁、助排剂、破胶剂的高温压裂液体系,并采用全程液氮拌注+连续油管返排工艺,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同时,针对储层非均质性强特点,形成了以分段酸压为主的射孔酸压生产一体化管柱工艺,节约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成本。
      • 志留系储层压裂技术 针对储层低孔低渗,孔喉半径细小,存在严重的水敏、水锁伤害的特点,研制了醇基压裂液和增效压裂液两种新型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施工工艺研究方面也开展了相应研究,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形成了一套针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压裂工艺技术,对其它类似油气藏的改造也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采气工艺技术
      • 排水采气技术 建南气田多个气藏已受到水侵影响,结合气井产水特点、管柱结构及生产动态,积极开展调研攻关和现场试验,先后应用了泡沫排水采气、小油管排水采气、气举(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及压缩机排水采气工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气田的稳产、提高采收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水合物防治技术 针对气田部分气藏含水、含硫,易形成井下油管水合物堵塞问题,科研人员从认识气藏特征入手,开展水合物形成的预测研究,建立了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及抑制剂加注量预测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软件,通过在多口气井现场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成功解决了大部分气井的“冰堵”问题。并总结出一套与井下水合物生成条件相适应的甲醇注入机制。

采油采气工艺

  • 储层改造技术
    • 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改造技术 针对非常规油气藏储层特点,分别研究开发了减阻水压裂液、增效压裂液和羧甲基羟丙基胍胶低伤害压裂液,页岩气储层形成了“大排量、大液量、低砂比”的工艺方法,页岩油和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了“大排量、高砂比、造长缝” 的工艺方法。
    • 深井低渗透油藏薄油层压裂改造工艺技术 针对江汉低渗透油藏普遍具有油层薄、隔层薄的特点,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深井低渗透薄油层压裂改造技术。同时配套有压后测井温及注示踪剂测试等技术,可准确了解裂缝上下延伸情况。
    • 坪北特低渗透整体压裂工艺技术 针对坪北低压、低渗、低温地层特点,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高砂比、快速破胶、快速排液的技术难题。应用美国NSI公司的STIMPLAN软件进行压裂参数优化设计,形成了“小排量、高砂比、深穿透、饱填砂、细分层”的工艺方法,形成了一套具有坪北特色的压裂技术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 低孔、低渗、低压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 适用于低孔、低渗、低压碳酸盐岩气藏的储层改造,主要以油气藏精细描述为基础,以胶凝酸酸压、水力加砂压裂、乳化酸携砂为技术支撑,在优化设计、酸压管柱、排液工艺等方面形成了配套技术,解决了延长酸岩反应时间、降低裂缝滤失和防砂堵等关键技术难题,以达到沟通地层深部裂缝、改造储层的目的。
    • 酸化技术 包括常规酸酸化技术、JPA浓缩酸酸化技术、酸化转向技术、增能酸化工艺技术、油酸乳状液酸化技术、有机酸酸化技术等系列技术,现场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江汉油田的增产、稳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油田化学相关技术
    • 调剖堵水技术 根据油藏地质情况、开发动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形成了针对不同地层的堵剂和调堵工艺。包括石灰乳调剖技术、水玻璃单液法定时交凝调剖堵水技术、水玻璃—氯化钙调剖堵水技术、微细水泥油井堵水技术、颗粒凝胶调剖堵水技术、冻胶堵剂调剖堵水技术、含油污泥回注调剖技术等。针对裂缝发育或大孔道地层,开发了强负压吸水裂缝地层调剖技术,利用颗粒凝胶和冻胶复合多段塞、多轮次调剖,提高裂缝(孔道)封堵效果;针对高温高矿化度低渗透储层,利用耐高温预交联堵剂和地下生成沉淀堵剂进行复合调剖,耐温达到140℃,耐盐(矿化度)达到30×104mg/L;针对裂缝水窜严重,裂缝开启压力低的特低渗透地层,利用高膨胀性能的合成凝胶进行调剖,不会引起微裂缝开启,且成胶后强度高、变形能力强;针对胶强疏松、非均质严重的储层,开发了疏松砂岩普通稠油油藏调驱技术,大大提高了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这些技术在江汉、八面河、坪北等油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杀菌防腐阻垢技术 根据油、气、水井腐蚀、结垢的主要原因,研究出适合各种环境条件的杀菌剂、防腐剂、阻垢剂及相应的配套施工工艺。其中,研制的JHGH-1固体缓蚀剂、JHGF-1固体防垢剂、JHGJ-1固体杀菌剂能一次性装入筛管中随油管下入井中,能在一定周期内缓慢释放出活性物质,从而抑制系统细菌繁殖、结垢,具有作用时间长、效果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 注水井环空保护与软密封隔离技术 主要用于注水井油套管环空防腐。软密封塞作用类似于封隔器,且不受套管变形的限制,特别适合于合注井中不能下封隔器的变形井,施工时不需要动管柱,在环空中加入保护液及软密封隔离液,便可达到保护油套管的目的。
  • 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 酸化压裂工艺管柱技术 包括高温高压酸化压裂管柱技术、深井任意层酸化压裂管柱技术、分层酸化压裂管柱技术。管柱由Y241、Y344、Y341型酸压封隔器、管柱伸缩补偿器、水力锚、替酸器等组成,可满足深井、超深井、水平井、裸眼井、气井酸化压裂的需要,实现了洗井、低替、高挤、关井反应、快速排酸、反循环压井、自动补偿伸缩变形等功能,最高耐温150℃、耐压80MPa。
    • 套管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技术 套管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利用油管一趟下入,以多级压裂封隔器封隔地层,坐封后逐级憋压打开多级压裂滑套后实现分段压裂,返排后完井生产,或根据需要取出。取出时,如发生砂卡无法拔动管柱,从滑套处断开,从而逐级冲砂、打捞。由K344压裂封隔器、水力锚、投球压裂滑套等组成,最高耐温150℃、耐压60MPa,在5in套管内可分压7段,在7in套管内可分压12段。
    • 裸眼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技术 裸眼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利用钻杆下入,以悬挂封隔器和多级裸眼封隔器封隔地层,坐封丢手后利用油管回接插管,逐级憋压打开多级压裂滑套后实现分段压裂,返排后完井生产。由Y453悬挂封隔器、K343裸眼封隔器、投球压裂滑套、定压滑套等组成,最高耐温150℃、耐压60MPa,在7in套管+6in裸眼内可分压18段。
    • 水平井泵送桥塞分段压裂技术 集复合材料桥塞、多级射孔技术等于一体,配套大通径压裂井口装置、电缆密封井口装置、辅助施工平台等。采用该技术分段压裂施工时,用钻杆、油管或连续油管输送射孔枪到最下端射孔位置,压力起爆完成第一段射孔后,完成第一段压裂施工;然后下入复合材料桥塞与多级射孔联作管串,将管串送到预定的桥塞坐封位置,桥塞坐封、丢手后,在设计位置射孔;其次在起出联作管串后,进行压裂泵注程序;如此重复,依次对各井段进行分隔、射孔、压裂;完成各井段压裂后,用钻杆、油管或连续油管带井下螺杆钻具,一次性钻除所有桥塞。施工时间短。桥塞使用独特的复合材料组合,便于钻除,在水平井中、利用连续油管的小钻压下就能轻松钻除。且材料比重低,钻屑也容易循环返出至地面。桥塞也可用电缆或液压坐封工具坐封。
    • 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管柱技术 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管柱利用油管注入携砂液,在水力喷射器喷嘴处形成高速射流,完成射孔;保持油管注液,通过套管补液使孔内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完成压裂。利用多级水力喷射器分段压裂,或拖动单级水力喷射器压裂。由水力喷射器、扶正器、偏心定位器、旋转接头等组成,最高耐温150℃、耐压70MPa。
    • 分层注水工艺管柱技术 主要包括油套保护分层注水管柱技术、斜井分层注水管柱技术、高压注水管柱技术、超高压注水管柱技术、细分层注水管柱技术、深井超深井分层注水管柱技术、同心管分层注水管柱技术。油套保护分层注水管柱注水层数与封隔器级数相同,套管保护液保护上部油套管,配接水井双向锚,可锚定和扶正管柱,防止管柱蠕动,延长工作寿命。超高压注水管柱利用Y241封隔器或永久式封隔器封隔注水层,工作可靠。同心管分层注水管柱利用由Y341大通径封隔器与滑套等组成的外管柱、由小油管或空心抽油杆与密封插管等组成的内管柱,形成内、外两个通道,分别对下部、上部两个层位注水,便于地面配注。与该技术配套形成了独创的注水井环空保护与软密封隔离技术,解决了合注井和因其他原因不能下封隔器的井套管防腐问题。
    • 特殊套管井措施工艺管柱技术 主要有适用于7in套管变形井、51/2in套管变形井、41/2in套管井、4in套管井的措施施工用封隔器及其配套井下工具技术,包括8个系列、67种井下工具。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国内油田部分特殊套管井措施施工无法进行、油井无法正常生产的难题,提高了工艺措施的成功率和施工效果,延长了油水井使用寿命。
    • 热洗清蜡、降粘采油管柱 包括泵上热洗管柱技术、温控短路热洗管柱技术和空心抽油杆热洗管柱技术。该技术可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情况下完成管柱的热洗清蜡、降粘,还可有效的保护地层免受洗井液的污染,从而减少因蜡卡堵检泵次数,延长结蜡井的生产周期,减少人工成本,增加原油产量。
    • 疏松砂岩防砂技术 围绕疏松砂岩的地质特点,研究开发了稠油防砂卡泵,并开展了机械、化学、复合防砂等技术攻关,拥有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多功能机械防砂管柱、涂料砂防砂、水带干灰砂防砂等常规防砂技术;近年来,研究应用了高压充填防砂技术,在大大延长防砂有效期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油井产能;开发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水平井逆向充填防砂、4"小套管井机械防砂等技术,解决了水平井和侧钻小套管井防砂的难题,在现场取得了成功应用。
    • 井下智能分采与测控技术**下入一趟管柱,开采与测试过程自动完成,堵水和调层过程只需要地面简单地传送一组控制指令就可实现,可针对多个层位进行多次调层;实时获取层位流压、静压及温度数据;适用于多数可分层开采的抽油井以及斜井、水平井、套变井等复杂井;将该技术应用于分层开采工艺中,对油井生产的优化管理、深化对油藏的认识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降低调层成本,减少施工工作量,提高调层成功率将是有力的技术支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利用这一技术,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 (1)实现了油井的分层开采,开采过程中自动完成测试功能,了解各层位产液情况,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实施堵水并可随时进行选层生产。
      • (2)测取地层流动或静止压力、温度数据,通过试井分析,得到分层地层压力、渗透率、污染系数等地层参数。
      • (3)节约生产成本,一趟管柱实现分层开采、找水、堵水、测试等多种功能,可以大大节约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 井下智能配水技术 可以实现分层配注水量的遥控调配,一趟管柱完成配水、测试等功能,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地面发送信号指令改变井下各层的配注量,达到精细分层注水的目的。与传统投捞配水工艺相比,具有调配效率高、安全系数大、调配周期短等优点。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 (1)无线遥控分层注水工艺,实现了从地面遥控井下完成智能配水的功能。
      • (2)该技术的核心为一种可遥控配水器,具有自动调节水嘴大小、接收地面遥控信号、记录井下工作参数、自动误差修正等功能,在指定范围内进行多级调节,精确调配注水量。
      • (3)无线遥控指令集,具有编码合理、设计科学、实施方便的特点,可以完成对井下配水器的全关、全开、单步开、单步关、记忆参数、自动配注等遥控功能。
      • (4)控制电路可以在125℃高温环境下长期可靠工作,通过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系统的超低功耗,配合多重密封设计,保证了整机在井下高温及高压环境下连续使用18个月的要求。
      • (5)压力负脉冲井筒信号传递技术,不受井斜、井深的影响,使超深井、大斜度井的分层配水成为现实。
    • 油井井下自动定量加药技术 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井下加药自动控制系统,能在井下自动、定量、稳定地释放液态化学药剂,控制油井产出液中的药液浓度,实现最佳加药效果,更好地保护生产管柱。管柱由抽油泵、筛管、药液油管、自动定量加药装置组成,具有12种工作模式,可根据油井产量设置加药间隔和单次加药量,操作简便,为提高油井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
    • 堵漏掺水管柱技术 包括可控掺水堵漏管柱技术和跨接式掺水堵漏管柱技术。前者用于油井套管漏点多,漏失段长,需要掺水解盐采油生产时。管柱主要由抽油泵、可控掺水阀等组成,利用可控掺水阀对套管漏出的水截流,实现掺水解盐生产。后者用油井套管漏失段较短,需要掺水解盐采油生产时。管柱主要由抽油泵、跨接封隔器等组成。
    • 不压井作业技术 地面不压井作业设备和油管堵塞技术相互配合,完成管柱带压起下。其中地面设备控制油套环空压力,各类活动式和固定式堵塞器密封油管压力。配套堵塞技术包括可对管柱油管内腔任意深度进行封堵的技术,以及可进行带压洗井、冲砂、刮管、射孔等措施的不压井管柱施工技术 。该技术应用全面,密封承压高,可以满足不压井各类施工需求。
  • 动态监测相关技术
    • 产液剖面测试技术 江汉油田率先在国内研究成功过环空测试工艺技术,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在下井仪器、地面仪表、配套设备及测井软件等方面实现配套,可以完成井温150℃、压力40MPa、产液量0.5~150m3/d、含水率0~100%自喷井或抽油井的产液剖面测试需要,为判断油层出水情况,分析油井动态、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及采取增产措施提供依据。“JLS系列小直径分层流量含水测试仪”已成为全国各油田普遍使用的油井产液剖面测试仪器,特别是采用双层伞筋布伞集流结构专利技术,提高了集流伞的密封性能,仪器启动排量仅0.5m3/d,尤其适应低产液井的产液剖面测试,目前该技术在全国各油田每年测井近千口。另外,仪器外径仅21mm,是目前国内外最小的产液剖面测试仪,可解决小井眼井、加厚油管深抽井和部分结垢结蜡油井环空测试的起下困难问题,大大提高了测试成功率。
    • 井下关井无线测压技术 将井下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应用于井下长期压力监测装置中,在油水井正常生产状态下长期连续监测井下压力,并能根据需要随时下入仪器获取井下压力测量装置中存储的历史测试数据。有效的解决了测试资料的长期性、实时性与成本之间的矛盾,满足井下永久压力监测需求。通过井下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可随时根据生产需要设置为压力恢复、长期均匀监测等方式,其应用更加方便灵活,无需随油管铺设电缆、毛细管等装置,施工简便,大大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用于油井长期井下压力监测,改善了传统试井压力测试所带来的资料不完整的弊端,使油藏工作者能够了解储层开采后全过程压力历史资料,获取更多的储层信息,为合理制定开发方案、注采井网调整及制定增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另一个优势是正常压力监测和取数据都在油井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没有对井下生产状态进行人为改变,压力监测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 压裂过程井下监测及评价技术 在不影响压裂施工作业的情况下,实现对压裂施工过程的井下压力、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利用资料分析软件(FPA)对压裂的泵入、闭合和返排三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在指导现场后续压裂施工、油井生产及油藏管理方面,充分展示了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可为类似区块的地层改造提供借鉴。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将压裂施工井下压力监测、井温剖面测试及压裂压力解释集成应用于压裂分析,获得反演地层参数及裂缝参数,解决了在压裂施工过程中井下压力和温度监测的技术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气井井下智能节流降压技术 将一种智能节流器安装于井下油管内适当位置,智能节流器根据出口压力大小自动调节气嘴孔径大小,使出口压力稳定在预设的压力值上,实现井筒内节流降压,将地面节流过程转移至井筒之中,同时可以利用地层热能对节流后的低温天然气进行加热,从而达到降低节流嘴后的压力,降低水合物生成温度,防止形成水合物堵塞,提高采气集输系统安全性。智能节流器可预设延时工作时间,提高作业安全性。具有酸化通道,酸化和生产状态由单向阀控制,互不干扰。智能节流器出口端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实时监测出口压力。
    • 气井多参数剖面测试技术 用于气井压力、温度剖面测试以及措施井带压情况下温度压力剖面测试。由JCW199三参数存储式测试仪和专用测试软件组成。采用宇航级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高;可进行温度、压力、接箍三参数测试。机械外壳采用高抗腐蚀合金材料,防腐性能好,可在高温、高压以及硫化氢环境下安全使用。仪器静止时不采集接箍信号,可作为常规压力计使用,仪器运动时高速采集接箍信号,可进行剖面测试。
  • 油气开采技术
    • 深抽配套工艺技术 配套开发了杆管柱三级减载优化设计、能耗最低杆组合优化设计、抽油杆侧向力分布模拟确定扶正器安装部位、及深抽泵防断等技术,在深抽井保持较高机采系统效率的同时,大幅延长免修期。目前应用下泵深度最大井已达4020m,检泵周期达到370天。
    • 细粉砂防治工艺技术 开发有等径防砂泵、倒置防砂泵、掺水防砂泵、侧吸沉砂泵、旋流携砂泵以及小外圆防砂泵等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油井防砂需要的携砂采油技术,能满足井斜≤45o,井深≤3200m出细粉砂油井正常生产需要,与普通泵相比,平均延长检泵周期180天以上。
    • 低压井捞砂技术 自行设计的新型机械强启闭式捞砂泵系列,最小外径90mm,具有自动开启、通过能力强、防砂卡、抽汲力强等特点。矿场应用最大捞砂深度已达3200m,捞砂井段最大井斜83°,一次捞砂量最大达到0.25m3,成功实现了套变φ109mm井捞砂作业。
    • 微生物清防蜡技术 具有可适应地层总矿化度30×104mg/L以内,油层温度120℃的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可取代常规的机械、化学和热力清蜡,具有不污染油层、工人劳动强度低、成本低等优势,矿场应用可延长油井热洗周期120天,大幅减少因蜡卡造成的维护性作业井次。
    • 解盐、防盐工艺配套技术 具备总矿化度>10×104mg/L的高盐油藏解盐和防盐技术,能开展水平井、大斜度井、带封隔器井等特殊结构井掺水解盐管柱设计,矿场应用油井总矿化度最高达到32×104mg/L。
    • 超高压注水技术 具有注水压力<50MPa超高压注水系统整体设计和配套能力,开发的超高压注水管柱能有效解决封隔器短期失效问题,有效期最长可达300天以上。
    • 撬装式注水工艺技术 采取撬装式水处理装置及注水装置,就地取水、就地处理、就地回注的注水工艺短流程模式,能满足边远零散区块注水开发需要,平均注水系统效率可达到75%以上。
    • 注水井高效测调技术 可有效解决常规测调技术不能反复起下、井下对接成功率低、层间干扰大的井测调难度大的问题,测调时间可缩短一倍以上。
    • 排水采气技术 建南气田多个气藏已受到水侵影响,结合气井产水特点、管柱结构及生产动态,积极开展调研攻关和现场试验,先后应用了泡沫排水采气、小油管排水采气、气举(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及压缩机排水采气工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气田的稳产、提高采收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水合物防治技术 针对气田部分气藏含水、含硫,易形成井下油管水合物堵塞问题,科研人员从认识气藏特征入手,开展水合物形成的预测研究,建立了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及抑制剂加注量预测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软件,通过在多口气井现场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成功解决了大部分气井的“冰堵”问题。并总结出一套与井下水合物生成条件相适应的甲醇注入机制。

油气藏技术

  江汉油田的四个油气开发区地质特点各异:江汉油区油藏类型多,既有高陡构造背斜油藏,又有复杂断块和岩性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八面河油田断块小、原油粘度高;坪北油田储层渗透率特低;建南气田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针对不同特点油气藏的增储上产和生产技术难题,兼顾国内各油田的技术市场需求,江汉油田应用和发展了具有江汉特色的开发技术系列。

1.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江汉油田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构造精细解释、油藏描述评价等研究,制定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为江汉和八面河油区的增储上产作出了较大贡献。

  应用的主要技术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复杂断块油藏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复杂断块油藏描述技术、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气田开发方案优化编制技术。

2.隐蔽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多套软件,开展隐蔽油藏储层预测和含油性检测。该项技术在蚌湖向斜严河地区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应用的主要技术有:地质建模技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及储层预测技术,岩性圈闭识别、评价及描述技术,含油性检测技术。

  开展包括瞬时振幅、动力学参数等在内的地震属性综合分析,完善岩性圈闭含油气性预测技术。

3.复杂断块多层油藏的开发调整技术

  江汉油区油藏构造极为复杂,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江汉油田在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方法。开发早期针对构造支离破碎的地质特点,以灵活的三角形井网部署为主;开发中期根据油井见效情况,认识内部小断层,并及时调整注采系统,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开发后期主要开展注水层段调整,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通过应用油藏描述技术、相控三维储层建模技术、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CMG软件三维二相线性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高温高盐高含水油田井网调整及注采方式优化技术等,指导油田优化注采井网,调整注采结构,实现了油田的高效调整开发。

4.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经过安塞坪北油田和江汉拖市油田、王场油田的评价与开发,江汉油田已初步形成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系列,主要有:油藏描述技术、利用Workbench RD、GridstatPro、GSLIB软件地质建模技术、测井多井评价技术、钻井与地震联合反演技术、油气储量定量计算技术、储层裂缝评价技术、三维二相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发方案优化编制技术等。

5.非牛顿原油渗流流变特性测试技术

  1981年以来,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原油渗流流变理论及测试方法的探索,建立起了原CNPC设立的原油渗流流变性测试重点实验室,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原油渗流流变特性测试技术。该技术已在胜利、大港、吐哈、江汉等油田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提高特殊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6.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研究技术

  多年来,江汉油田开展了二氧化碳混相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蒸汽吞吐、周期注水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油田重点发展了耐盐耐二价离子交联聚合物驱和注氮气非混相驱两项提高采收率技术,经济有效地开展了三次采油现场试验,形成了江汉抗盐、八面河抗二价离子的化学驱及储层保护特色技术和国内领先、具有江汉特色的高含盐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

7.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江汉油田有三十年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经验,已形成了具有雄厚实力和特色的野外油气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技术系列,研究范畴包括区域构造、地层、古生物、沉积岩相与古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选区、选带、目标评价及勘探开发生产动态跟踪研究等等,涵盖了从野外石油地质填图、标准地层剖面建立,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价等各层次多方面的科技工作。

  应用的主要技术有:野外石油地质综合调查技术、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预测技术、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技术、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预测技术、海相碳酸盐岩低孔低渗气藏开发技术。

8.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技术

  (1)地震处理解释储层评价一体化软件系统(SIPIS):该系统是具有独立版权的交互式软件平台,为CNPC“八五”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和“九五”新技术推广项目,部分软件已被21个单位采用。主要包括: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包、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包、江汉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系统、三维约束反演软件系统、江汉三维储层分析软件包。

  (2)DGR3000地质图形工具软件系统:DGR3000地质图形工具软件系统是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经历多年的不懈努力而研制出的一套适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专业图形软件系统,既适用于各油田的研究院、采油厂和石油院校等单位,又适用于地质、煤炭、水文等单位。该系统由地质制图、图形数据库、图像矢量化、图册制作、辅助工具等几部分组成,可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支持数据(库)直接成图,制作多种专业化的矢量格式地质图件,如地质构造图、综合柱状图、地层对比图、油井连通图和开发系列曲线等。具备功能齐全、操作简便、交互性强、全中文提示等特点。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中石化集团公司编制年度油气田开发部署图册的专用软件。

大事记

  • 1950年代
    • 1958年,地质部在湖北成立石油地质队,开始在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石油地质普查及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 1960年代
    • 1961年10月,石油部成立江汉石油勘探处。
    • 1965年9月,在潜江凹陷钟市构造钻探的湖北省第一口自喷油井钟1井获得日产6.7吨的工业流油。
    • 1966年8月,石油部将江汉油田升格,代号为“五七厂”。
    • 196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江汉组织石油勘探会战。8月,石油部成立江汉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同年11月,油田更名为“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12万人、100多台钻机参加会战,历时近3年,建成年产1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和一座250万吨炼油厂——荆门炼油厂。
  • 1970年代
    • 1972年5月,江汉石油管理局成立。
    • 1977年12月,江汉石油管理局原油生产量首次超过100万吨。到1989年,产量连续12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
    • 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到江汉油田所属荆门炼油厂视察。
  • 1980年代
    • 1983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原属江汉石油管理局的荆门炼油厂划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 1986年,江汉石油管理局承包胜利油田八面河区块,建成年产100万吨的八面河油田。同年12月,国务委员康世恩到八面河油田视察。
    • 1988年,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江汉油田水杉公园题写“江汉水杉纪念碑”碑名。12月,中顾委常委、原国务委员康世恩到江汉油田视察。
    • 1990年10月,江汉石油管理局在盐化工总厂建设工地举行开工剪彩奠基仪式。
  • 1990年代
    • 1991年1月,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视察江汉油田。
    • 1992年3月,江汉石油管理局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四机·赛瓦有限公司成立。
    • 1992年7月,国家批准江汉石油管理局为大型一档企业。
    • 1994年2月,钻头厂从意大利引进的牙掌柔性生产线建成投产。
    • 1995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邹家华视察江汉油田,李鹏总理为江汉油田发现30周年题词:“发扬钻头精神,继续攀登高峰”。
    • 1996年4月,刚果泛非社会民主联盟总书记克理斯托夫·穆库埃凯访问江汉石油管理局。
    • 1997年,江汉采油厂女工王明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 1998年4月,江汉油田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陕西安塞坪北油田,到2002年建成年产25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
    • 1998年4月,国务院决定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进行战略重组,江汉石油管理局整体划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 1998年9月,江汉石油管理局控股的江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1月26日,其股票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
    • 2000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实施重组改制,江汉油田分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江汉石油管理局和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两部分。
  • 2001-2010年
    • 200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视察江汉油田。
    • 2004年9月,江汉油田与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签署《阿尔及利亚 418—419—438A 区块内部委托管理协议》,标志着江汉油田第一个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 2005年9月,油田隆重举行江汉油田发现四十周年庆祝活动。
    • 2006年1月,油田召开工作会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持续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六大战略,努力实现两个翻番,共同建设和谐油田”的工作思路。“六大战略”即资源扩充战略、市场开拓战略、人才开发战略、品牌经营战略、管理创新战略、企业文化战略。两个翻番即“十一五”末,油气产量翻一番,达到300万吨当量;产品和劳务收入翻一番达80亿元。
    • 2006年1月,南方海相重点探井建深1井开钻。该井的钻探对加快南方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2006年8月,油建公司穿越项目部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作贵的先进事迹在《劳动者之歌》栏目由新华社发通稿,随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广为传播。
    • 2006年10月,江汉油田入选“中国工业企业500强”,在天然气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的竞争力综合值排名第18位。
    • 2007年3月31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中南分公司松滋采油厂资产人员和所开采的松滋油田归江汉油田。
    • 2007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视察江汉油田。
    • 2007年4月18日,部署钻探的中国南方中扬子海相最深的重点探井——簰深1井开钻。簰深1井位于湖北省嘉鱼县簰洲镇境内,设计井深6950米,以获取工程参数为主要目标,兼顾油气资源的勘探,对于实现南方海相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 2007年10月17日,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境内部署钻探的南方勘探重点探井——龙8井,经测试,获日产稳定天然气9.35万立方米。它的成功钻探,结束了建南气田外围构造40年勘探无突破的历史。
    • 2008年1月30日,管理局党委书记徐泽勋当选为湖北省第十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
    • 2008年2月2日,管理局局长张召平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8年6月初,江汉油田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2008年7月4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孙健当选中国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 2008年12月31日,江汉油田实现营业收入203.41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
    • 2009年6月6日,由钻井公司70155钻井队承钻的簰深1井顺利完成施工。该井于2007年4月18日开钻,总进尺7050米,创造了江汉钻井单井进尺最深纪录,同时创造了下入339.7毫米国产技术套管国内陆上钻井下深最深和国内单级固井段最长两项新纪录。
    • 2009年9月6日,四机厂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重载自走式沙漠修井机。
    • 2009年10月19日,在全国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中,江汉油田选拔组成的中国石化集团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权海峰获个人第一名。
    • 2010年12月2日,油田首口页岩气井——建111井钻探发现工业气流,展现了鄂西渝东浅层天然气勘探前景。
    • 2010年12月27日——28日,测录井公司仪表修理工龙景庆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中华技能大奖”。
  • 2011年以来
    • 201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视察江汉油田四机厂。
    • 2011年7月,潜北断裂带前缘浅层钻探的钟112井获重大发现,潜一段单层含油最大厚度23.4米,新增石油地质储量376万吨。
    • 2012年7月11日,局党委下发《关于开展向杨克红同志学习的决定》。
    • 2012年10月14日—17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37届ICQCC会议中,江钻股份公司总装车间改善小组完成的《提高钻头组装一次合格率》课题获三星荣誉。
    • 2012年11月,潜江凹陷代河地区部署的重点探井代19井初期试油获7方工业油流,可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00-300万吨,初步形成潭口—代河地区千万吨级储量规模阵地。
    • 2013年2月4日,位于陈沱口凹陷的滚动勘探开发井——陈100井,首次钻遇砂岩油层,试油获日产原油1.36立方米,不含水。这是该凹陷发现的首口出油井。
    • 2013年3月19日,建南地区重点探井新店3井试气,获日产天然气11.9万—18.4万立方米。
    • 2013年6月29日,涪陵页岩气产能示范区试验井组首口开发评价井——焦页1—3HF井,在用12毫米油嘴、23兆帕压力下获日产页岩气11万立方米,标志着涪陵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 2013年9月3日,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 2014年1月29日,涪陵工区焦页15—2HF井开钻,标志着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一期产能建设项目启动。
    • 2014年7月上旬,江汉油田分公司与重庆涪陵区政府合资的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 2014年8月18日,位于江陵凹陷南部斜坡带的勘探评价井——金斜9井在新下段Ⅱ油组2590.00米—2593.40米井段试油,获日产11.18立方米工业油流。
    • 2014年12月2日,油田社区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联合授予的“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是中石化油田板块和湖北省第一家获此荣誉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