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笑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笑侬

  汪笑侬汉语拼音:Wɑnɡ Xiɑononɡ;1858~1918),中国京剧作家、演员。满族,出身八旗。生于北京,卒于上海。本名德克金,字润田,又名僢,字舜人,号仰天,别署竹天农人。同治十三年(1874)入八旗官学,光绪五年(1879)中举,捐任河南太康知县,因触怒豪绅,被参革职。也有人说汪笑侬先世系蒙古族,本姓汪嘉。又有人说他出身低微,是某王府包衣(满语,即奴仆)。还有人说他由贡生捐任安徽青阳知县,因清狂、放荡被参革职。诸说不一,有待考证。

  汪笑侬在北京时,曾入翠凤庵票房学唱京戏,又得孙菊仙指点,技艺日进。光绪中叶在上海用王清波名挂牌,成为职业京剧演员。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以后,变法维新思想日益高涨,汪笑侬以戏曲进行通俗教育为宗旨,编新剧,创新声,赞助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鼓吹戏曲改良。宣统二年(1910),由上海转济南演出,被聘为戏剧改良所所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天津正乐育化会副会长及戏剧改良社社长。后以贫困病逝。

  汪笑侬一生坎坷,目睹清政府丧权辱国与袁世凯政府卖国的黑暗现实,满腔激愤尽寄于舞台歌咏。创作、改编的戏曲剧本大多取材历史故事,借古喻今,隐刺时政。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就义,谭嗣同被害。汪笑侬痛呼:“他自仰天而笑,我却长歌当哭!”遂编演《党人碑》。剧中谢琼仙痛斥蔡京、高俅、童贯等权臣把持朝政,倒行逆施,矛头实际指向戊戌政变中的顽固派。《哭祖庙》、《受禅台》、《排王赞》、《煤山恨》,以及《骂阎罗》、《骂安禄山》、《骂王朗》诸作,通过刘谌、汉献帝、崇祯帝的亡国之痛,以及郭胡迪、雷海青、诸葛亮的斥奸骂谗,尖锐抨击了清末民初的腐败政治。《哭祖庙》刘谌哭祭昭烈帝刘备,80多句〔反二黄〕一气呵成,借刘谌的悲愤抒发作者情怀,动人心魄。《骂阎罗》写南宋书生郭胡迪,闻得岳飞父子被秦桧杀害,愤懑难平,乃痛骂阎罗,指斥天地可欺、善恶无报,表现了难以抑制的愤世嫉俗之情。这些戏表现了汪笑侬对国事日非、众生不醒的感慨。他第一次赴上海时,编演《瓜种兰因》、《法律精神》等时事新戏,又参加《宦海潮》、《张文祥刺马》等戏的演出,是其戏曲改良主张在表演艺术上的实践。

  汪笑侬学识渊博,擅长诗词,对戏曲剧本的文学性十分重视,要求情节合理、情文并茂,而又流畅上口。《马嵬驿》一剧,吸收传奇文学的诗意,以皮黄唱《闻铃》,别开生面。他的唱腔取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三派之长,又融会徽、汉二调,咬字真切,注意韵味,自成一派,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还饱含着时代赋予他的深沉感受。1957年为纪念他诞生一百周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汪笑侬戏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