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汾河风光(太原)

  汾河汉语拼音:Fen He;英语:Fenhe River),黄河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纵贯山西省中部。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西雷鸣寺泉,流经静乐、太原、临汾三盆地,至万荣县汇入黄河。全长695千米,流域面积39,47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在静乐盆地东碾河岚河等,在太原盆地潇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文峪河等,至临汾盆地对竹河南涧河洪安涧河涝河浍河等。由河源到太原市上兰村为上游,上兰村到洪洞县石滩村为中游,石滩村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穿行于山地和黄土丘陵中,中下游流在汾河地堑内。汾河地堑与陕西渭河地堑相接,合称汾渭地堑。原来的汾河包括有滹沱河上游,是汾河上源之一,也包括涑水河中下游,是原来汾河入黄的河道。由于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在汾河地堑内发生局部隆起,原先的汾河被切断。石岭关隆起,滹沱河上游被袭夺,脱离汾河改向东流;稷王山隆起,涑水河与汾河断开,汾河改于新绛县折向西流入黄河;韩侯岭隆起,使汾河中下游之间有灵石峡谷出现。地堑东西两侧多泉水露出,著名的有上兰村泉、晋祠泉、洪山泉、郭庄泉、霍泉、龙子祠泉等。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6.6亿立方米。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6~9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0%。泉水分布在中下游,上游径流的年变化很大,来水无保障。1949年以来,于汾河干支流上修建汾河、文峪河、张家庄、浍河、三股泉等水库,保证了太原等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扩大了太原、临汾两盆地内的灌溉。因干支各河上游皆流经黄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故河流含沙量大,平均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5,800多万吨。

太原汾河景区

太原汾河景区

  太原汾河景区,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是太原市委、市政府为改善太原市缺水少绿的状况,提高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而实施的一项环境综合整治的系统工程。该项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和人工湿地工程两部分,主要依据太原市城市规划和汾河城区段治理现状,以胜利桥为界,往南进行蓄水工程建设,往北进行人工湿地建设。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始建于1998年10月,经过13年的治理建设,形成了北起柴村桥南至祥云桥共20.5公里的市中心绿化长廊,包括柴村桥至胜利桥7公里的人工湿地,胜利桥至祥云桥13.5公里的蓄水工程。根据规划,汾河景区由柴村桥向北至中北大学进行10公里的湿地建设,由祥云桥向南至迎宾路进行12公里的蓄水工程建设。届时,汾河景区将形成纵贯太原市区南北42.5公里的绿色景观长廊。

  汾河景区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积极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根据蓄水工程和人工湿地的特性,分别进行了相应的主题设计。蓄水工程始终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保持了城市滨河区良好的自然生态,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工湿地则以“自然、生态、野趣”为主题,按照湿地的特性,规划设计刻意追求“自然”,追求生态平衡,追求现代城市中的野趣,努力恢复城市局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汾河景区蓄水工程设计为人工复式河槽,由中隔墙分成东西两渠,由七道橡胶坝分为六级蓄水湖面。东西两岸各布置一条箱形排污暗涵,接纳沿线城市排污管道和边山支沟来水,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汾河湿地公园工程按照湿地的特性,规划设计刻意追求“自然”,具体设计为复式断面,由中间的湿地景观区(行洪主河道)和两侧的运动休闲区组成。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游人只能远眺确保生物栖息场所的禁止进入区、游人能够近距离观赏湿地自然景观的限制进入区和游人休闲、娱乐、健身的自由进入区。

  汾河景区共种植树木花卉等各类品种230余种,其中乔木86个品种13.96万株,灌木53种26.58万株,藤本3.52万株,色块13.63万平方米,草坪、地被植物225.52万平方米,水生植物33.25万平方米,人均增加绿地面积3平方米。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形成如此规模的绿色走廊,对防洪排涝、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产生了重要作用。据观测,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它区域降低3℃左右,相对湿度提高10--20%。

  汾河景区在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近50个各具特点的景观景点。沿汾河西岸,“汾之韵”、“烟雨汾河”、“雁桥”、“碧鲤洲”、“方舟渡口”、“翠岛观涛”、“长风广场”、“沙石滩” 、“高台联廊”、“五环生辉”、 “梨园余音”、 “晋汾古韵”、“汇石园”、“野趣园”、“观鸟塔”、“树阵广场”、“沙滩浴场”、“仿木亲水平台”、“钓鱼池”等广场和景点,分别反映了如诗如画的绿岛美景、历史悠久的三晋文脉、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和活力四溢的体育健身场景、水清草茂的原始形态。沿汾河东岸“祥云广场”、“菊花坪”、“迎宾台”“戏水舞台”、“易趣谭”、 “汾水阁”、 “爬山廊”、“汾河晚渡”、“雁丘”、“沙滩碧水”、 “生命之源”、“日台”、 “乐坛”、 “迎客亭”、“三亩塘”、“芳草渡”、“汾河人家”、“金沙滩”、“悬壶”、“轮之舞”、“金色广场”、“框景入画”、“轮滑场”等景点,依水造景、依绿设景,畅游其间,您可领略到现代文明与历史底蕴、悠久文化与优美景观的完美结合。景区湖面之上点缀有彩色橡胶坝、大型音乐喷泉、鸟岛、绿洲等,展现出一幅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画面。夜幕降临,遍布各景区的100多种风格各异的6万余盏灯饰与滨河东西路四条光带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美景。

  2001年12月,建设部授予该项目“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2002年5月,联合国人居署决定评选太原汾河景区为“2002年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 2005年8月,国家水利部授予汾河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2005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汾河景区“全国优秀体育公园”称号;2004-2009年,汾管委连续六年被省精神文明工作指导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白鹭在太原市汾河栖息,2023年1月4日。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白鹭在太原市汾河觅食,2023年1月4日。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