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普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普利汉语拼音:Shapuli;英语:Shapley,Harlow,1885~1972),美国天文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885年11月2日生于密苏里州纳什维尔,1972年10月20日卒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25岁获密苏里大学文学士学位,28岁获博士学位。1914~1921年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1921~1952年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1914年,他率先否定了造父变星是分光 双星的传统观点,并指出它是单个恒星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这一见解后来被A.S.爱丁顿所发展。他在美国女天文学家H.S.勒维特建立的造父变星视星等与光变周期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于1915年确立了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与其绝对星等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创立了造父视差法。由此他测定了银河系内近百个球状星团的距离。1917年,他通过对球状星团在银河 系内空间分布的分析指出,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中心,而是位于离银心(在人马座方向某处)5万多光年的地方。这一见解破除了把太阳看成银河系中心的传统观念,为建立银河系的正确图像跨出了革命性的一步。1932年与A.艾姆斯共同发表了《沙普利-艾姆斯星系表》,其中载有亮于13等的1249个星系。他还发现了两个矮星系——玉夫星系和天炉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