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没蕃故人

唐·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没蕃故人》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没,陷身,消失。蕃(bō),吐蕃,中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青海西藏一带。当时唐、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逐句释义: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戍(shù):本义为戍守、防守,这里指出征,征伐。
  月支:也作“月氏”,汉西域国名,借指吐蕃。
  没全师:全军覆没。没,覆没。师,军队。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蕃汉:吐蕃和唐朝。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废帐:指战败后遗弃的营帐。
  残旗:残留的军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想祭奠你又疑心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
  祭:祭奠。
  天涯:天边,指作者所处地方。


《没蕃故人》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是为怀念一位在战争中生死不明的友人所作。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作者深深想念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一线希望,希望友人还活着。巨大的悲恸在这无望的希望中体现出来。全诗语真而情苦,“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形象描写出战场的情景。

  就诗题言,“没蕃故人”是叙述、评介性的;就内容言,选取的却是故人没蕃后作者的怀念之情,没有交待故人生平事迹和双方的交谊,属于抒情性质。全诗不着议论,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没蕃故人和唐军将士的深切同情,而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事的忧虑亦隐寓其中。


  首联“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交待时间和事件,点示题目。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前年那次讨伐月支的战役中,你所在的部队全军覆没在敌人的城下,你也随之没入蕃中。“没全师”则故人必没,正是覆巢无完卵,但“没”不一定是死亡,所以才有下文“欲祭疑君在”的话。


  颔联“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这次战争后,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过去,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死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俘虏,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蕃”、“汉”地名兼括人,前者指没蕃故人,后者指思念故人的作者自己。这两句是对故人已死的猜测或感受。自从故人没蕃以后,就没有得到他的一点儿消息,让人感觉到他或许已经死去。第一句说 “前年”,这里说 “长”,加入了感情色彩,见出作者的当前感受。


  颈联“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唐军的营帐无人去收拾,散乱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战马逃脱回来,这—笔真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写作者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大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大哭了。此联揭示作者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真挚,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大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


名家点评: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忆陷蕃故人》“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诚堪呜咽。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结意深惨。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纪昀:第四句即出句之意,未免敷衍。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只就丧师事一气叙下,至哭故人处但用尾末一点,无限悲怆。水部极沉着,诗便不让少陵。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张文昌《没蕃故人》诗云:“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语平淡而意沉痛,可与李华“其存其没”数语并驾。陈陶“无定河边”二语,紧于李、张,而味似少减。此等难于言说,悟者自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诗为吊绝寒英灵而作。苍凉沉痛。一篇哀诔文也。前四句言城下防胡。故人战殁,虽确耗无闻,而传言已覆全师,恐成长别。五六言列沙场之废帐,寂无行人,恋落日之残旗,但馀归马,写出次句覆军惨状。末句言欲招楚醑之魂,而未见崤函之骨,犹存九死一生之想,迨终成绝望。莽莽天涯,但有一恸,此诗可谓一死一生,乃是交情也。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5


试题精选:

  1.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战后的残酷场景(1分),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1分)。营造了孤独、悲凉的氛围(1分),为下文抒情铺垫(1分)。


  2.《初白庵诗评》评价本诗的尾联“结意深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尾联与题目照应,是全诗主题所在(2分)。“我”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间,此时只有遥望天涯而哭(2分)。尾联隐寓了作者对故人逃过劫难的希望和对残酷战争的痛恨与控诉(2分)。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年),唐朝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和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66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