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诗题与背景: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记梦的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她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1130年)。


逐句释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空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又和晨雾连在一起。(从颠簸的船上中仰望天空)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许多行船的帆在风浪中飞舞。
  云涛:翻滚如波涛的云。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帝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热情而周到,关心。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作诗而空有惊人的句子。
  路长:路途遥远。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嗟(jiē):叹息;感叹。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谩有,空有。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大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那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注】“九万里风鹏正举”,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题图
李清照像,清·崔鏏绘


作品赏析: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该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星河欲转”,是写作者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作者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作者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备受打击,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作者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鹏正举”用典,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辽阔,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名家点评:

  黄苏评此词: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蓼园词选》)

  梁启超评此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艺蘅馆词选》)


试题精选: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2.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4分)

  参考答案: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作者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3.词的开篇为读者想象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分)

  参考答案:想象了天、云、雾、星河等景物,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4.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片一、二句所写的梦境。(2分)

  参考答案: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行船的帆在风浪中飞舞。


  5.下片哪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6.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4分)

  参考答案: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嗟”“谩”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己两方面的感情各1分)


  8.“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比拟(拟人)。(1分)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


  9.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4 分。每点1分)


  10.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4分)

  参考答案: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2 分)此词气度恢宏,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2分)


  1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参考答案:展现了一幅晨雾迷茫,云涛翻腾,银河流转,千帆竞渡的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12.本词传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孤独无依的痛苦之情。上阕前两句写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词人在风浪颠簸中流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或:下阕中“路长日暮”也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②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苦闷(或: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生不逢时的苦闷)。“谩有惊人句”,词人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抒发了愤懑之情。③对美好境界、理想境界的追求向往之情。词人直言要借助风之力,到达美好仙境。④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豪情。“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句,表现了理想的高远超越。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词一开头,写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体现出孤独无依的痛苦之情;“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13.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延续了李清照清新活泼的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

  B.“路长日暮”用来比喻人生少年,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C.词末三句话的意思是大鹏鸟正乘飞向九万里的高空。风突然停住了,我这艘蓬草一样轻的小船该如何吹去三座神山。

  D.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人所用,加之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参考答案:D


  14.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答案:C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接”“连”两字,将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 “星河欲转”,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形象地传达了词人的感受。

  C. 最后三句,词人化用典故,借大鹏鸟翱翔于九万里的高空并自在逍遥地飞去三山,塑造了一个豪迈壮伟的形象。

  D. 词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下片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借大鹏鸟翱翔于九万里的高空并自在逍遥地飞去三山”错误,根据最后一句“蓬舟吹取三山去”,可见是词人乘轻快的船前往,而非“大鹏鸟”前往。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李格非女,赵明诚妻。幼有才藻,为晁补之所称赏。早年生活优裕,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卒,境遇孤苦。其词清丽婉约,颇具情致。诗作留存不多。著作已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