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甘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盐池甘草

盐池甘草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特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8年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盐池县是宁夏甘草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和历史上“西正甘草”的主产区。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

盐池人工甘草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人工甘草种植已经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产品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

从外观看:甘草色红皮细肉黄、骨重粉足,条干顺直,横切面呈菊花心发射状。

内在的品质特征

甘草酸含量为3.1%-3.5%。还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和雌性激素。

盐池甘草
盐池甘草

形态特征

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扁圆形种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盐池甘草(植物)

产地环境

盐池县是宁夏甘草主产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长冬严寒、短夏温凉、秋凉早;干燥少雨、蒸发强烈、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9.2℃,日照3124小时,无霜期148天。冬夏两季气候迥异,平均温差28℃左右,秋冬交节之际,昼夜温差可达20℃。年降雨量在280mm左右,年均蒸发量高于2000mm,降雨量分配差异大,雨季(7-9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海拔1400-1700米,土壤为黄壤土,矿物质元素含量达40多种之多。保护区域周围无工矿加工企业,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无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历史,再加上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盐池甘草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人文环境。

盐池甘草(产地环境)
盐池甘草(产地环境)

历史人文

据《盐池县志》记载,甘草是盐池“三宝”之一,是“西正甘草”的主产地。

据考证,盐池甘草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盐池甘草抗旱、耐热、耐寒、耐碱,生长快,价值高。甘草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是一方的名产,中药界有“十方九草”之说。甘草被称为“国老”,其入药的历史,史载至今已有4000多年了。《本草图经》载:“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山头鹿》中,这样赞甘草“泉甘草茂上林中,使我母子常相保”。黄庭坚等多名诗人对甘草大加赞颂,并赋有《再和元礼春怀十首》等脍炙人口的诗词。并有《滩羊和甘草的故乡》等民歌代代相传下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盐池独特的多边文化,既有秦汉时期的长城墩堠,又有近代革命的历史遗迹,既有中原的农耕文化,又有塞外的游牧文化,既有陕北的信天游,又有西北的“花儿”,还有内蒙的草原文化,是“中国甘草之乡”。

盐池甘草

地理标志

质量安全要求

盐池甘草保护区域范围内无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境内大气土壤均符合以下国家有关标准:产品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5332-2006)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导则》中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规定的《土壤空气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导则》中的要求。

包装规定:

1、包装:包装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甘草的销售包装符合GB/T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露物料。

2、标识:我县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 求规范生产和施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盐池甘草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志形式)。每一箱包装上应标明产于何处、产品的标准编号、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要清晰、完整、准确。

3、储存运输: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仓库必须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成品堆放必须有垫板,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成品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或潮湿的物品同仓库存放。运输、贮藏过程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4、堆放装卸:甘草在堆放和装卸是要轻拿轻放、文明操作,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运。凡装过化肥、农药、有害化学物品或其他易腐食品的车厢或舱位,必须经充分清扫、冲洗后才可装运。甘草在粮食市场、货站待运时,必须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暴晒、雨淋,注意防冻、防热。

证书持有人

盐池县中药材站

地域保护范围

盐池甘草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惠安堡镇、大水坑镇、高沙窝镇、冯记沟乡、王乐井乡、青山乡、花马池镇7个乡镇。地处东经106°33′-107°47′,北纬37°04′-38°10′之间。全县总土地面积866130公顷,甘草集中分布区域总面积150000公顷,产量67.5万吨。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