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社会主义国家英语:socialist state),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或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及其产品私人占有的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引起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后建立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则是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基础之上,它的本质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来体现,并团结同盟者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作为阶级基础。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范围也不相同。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苏维埃国家,工人阶级的同盟者是广大非无产者劳动阶级、阶层,包括农民、小业主、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工人阶级不仅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还同广大拥护社会主义的和拥护国家统一的爱国者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而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国家消亡创造物质与精神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后,最主要的生产资料都集中在国家手中,国家依据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制订全面的经济建设计划,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职能,标志着它不是单纯的暴力工具,而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工具,表明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了。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具体表现为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表现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型专政是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人的专政,主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依靠发扬人民民主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无产阶级在革命实践中创造了适合无产阶级专政需要、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政权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坚持自身的不断改革,才能逐步走向健全、完善和成熟。

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从蓬勃发展到遭受挫折的历史进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的范围,获得了迅猛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社会主义国家除二战前的苏联、蒙古外,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越南、朝鲜、中国、老挝、古巴13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足以能够同帝国主义阵营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在多国的胜利和成功实践,不仅迅速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面貌,而且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南斯拉夫首先走上改革道路,率先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最早开始社会主义不同道路的探索,开创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模式,这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起了积极的借鉴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三次程度不同的改革浪潮。①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全盘否定斯大林,这之后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性的改革。②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明显减弱,经济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适应集约型经济的发展,推动苏联东欧国家提出改革传统体制的问题。③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于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索;苏联从80年代初开始,也逐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但由于改革的道路不同,一个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放弃社会主义,导致亡党亡国。1989~1990年间,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局变化,放弃了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遭受挫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并不断发展的路线。21世纪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任。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新课题是多方面的:①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②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③坚持走改革之路;④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