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湖北省石首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笔架山,又名文峰山,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同治丙寅《石首县志》记载:“文峰山,三峰矗起,学宫望之,如笔架然”。笔架山面积1000余亩,最高海拔118.5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群山三座主峰显露,形如中国毛笔笔架,故名笔架山。历代游览笔架山的墨客甚多,留下过不少诗篇,举说:“山名笔架夸文峰,峭壁天肤面癖痈。翰梁烟霞辉日月,云开锦绣焕人龙。东南列屏图画展,西北湍流砚墨浓。最喜钟灵寇一邑,岩岩千古仰儒宗。”(《文峰山》清代举人知县黄承诰)。

  相传,笔架山之名与古代一位名叫毕甲(同音笔架)的才子有故。毕甲家住的村庄,是平地上突起一座大山,其山形如笔架,名笔架山,作为毕甲文采的化身,又美称为文峰山。

  笔架山东连马鞍山、南岳山,两山之间,南麓悬崖峭壁,临壁俯瞰,怪石裸露,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及。自古以来,民间玄妙两山全是风水宝地,称凡是石首人士的文武官员,才子佳人,升官发财,讹传与地灵相关,曾留下段段趣事。如明代时,朝廷尚书刘大夏和同朝宦官刘瑾不和,故刘瑾想陷害刘大夏。因为刘大夏是石首人士,于是安派亲系邱九仞到石首任知县,指示他从人杰地灵的风水上,找到破坏石首人做大官的根源。邱知县来到石首任职以后,设法四处密谋。他从阴阳先生的话里,得知“龙”是命脉,龙乃福禄呈祥的象征,找到了文峰山和龙盖山的山口,是龙的藏身之地,于是先斩龙腰,后用泥石压住龙腰,其龙经受不住腰间疼痛,飞身去了洞庭湖。据说从此石首未出大官,全是小小的芝麻官了。其实这只是民间茶话。推考故事存疑,据湖南华容、湖北石首两县旧志记载:“邱知县,名叫邱九仞,江西贵溪人士,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任石首知县。”明朝兵部尚书刘大夏生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死于公元1516年,享年80岁。从他俩在职为官的时间看,可以推算出,刘大夏逝世六年之后,邱九仞才来石首任知县。由此说明,故事情节失真,只能笑谈于民间。但是故事迷信流传于后世,继续鼓吹文峰山和龙盖山山口是人才风水宝地。

  如今的笔架山,其人文景观超前无比,山南建有文峰中学,是培育石首人才的基地,山下有文峰大道,到处布满笔墨砚池商店,其山北,已是街道棋布,横纵东西南北,有中山大道、建设路、笔架山路,设有绣林办事处,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并且北麓原是市(县)党委和政府的机关驻地(曾有明代礼部尚书张壁之墓,已毁)。今在笔架山顶,建有富有现代气息的广播电视塔,塔峰入云端,直指蔚蓝天。整个山上森林茂密,有高大的松林,有翠绿的刺柏,有芬芳的香樟,有混交的针阔林带,满山林荫下,成为市民健身、游乐、休闲的良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