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语言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类型语言学汉语拼音:Leixing Yuyanxue;英语:Typological Linguistics),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又称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其方法是按某些特征把语言分类,以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或近乎普遍的现象,并考察某一特征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不问所研究的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

  在语言类型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是德国K.W.von洪堡美国E.萨丕尔R.雅柯布逊J.H.格林伯格英国S.厄尔曼等。

语言分类

按形态学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

  远在19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F.von施莱格尔与其兄A.W.von施莱格尔就把世界诸语言分为三大类型,即孤立型、黏着型和屈折型。后来洪堡又增加了多重合成型。

  孤立型 包括汉语越南语萨摩亚语等,其主要特征有两个:

  1. 实词通常不带语法标志,如汉语单词“信”不分单复数,可指一封信或几封信。
  2. 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表明,如“我写信”不能改为“我信写”或“信写我”。

  黏着型 包括蒙古语日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等,其特征是一个词根(或词干)前面,尤其是后面,有一串表示语法关系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每个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表示,词缀同词缀之间界限分明,如土耳其语odalarimdan〔从我的(一些)房间里〕是一个词,其中词根oda(房间)后面有后缀-lar(表示复数),-im(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领属关系,相当于汉语“我的”),-dan(表示离格)等。

  屈折型 包括拉丁语希腊语阿拉伯语等,其特征是用词形的变化(屈折)表示语法关系,而且往往一个词尾表示几个语法意义,如拉丁语am-o(我爱)中词尾-o同时表示现在时、主动态、第一人称、单数、陈述语气五项。

  上述语言类型的划分,并不是十分严密和准确的。后来有的学者又提出把人类语言划分为两大类型:分解型和合成型。孤立语属于分解型,黏着语和屈折语(以及多重合成语)属于合成型。20世纪60年代,格林伯格提出了计算黏着指数和合成指数的办法,才使形态类型学可以用量化标准来评判。数据表明:同一类型的语言,其间也还有许多差异。有的语言还兼有几种类型的特征,如现代英语的有些动词,一个词形表示多种语法意义(go-es表示陈述语气、现在时、主动态、第三人称单数),类似屈折型;英语词序比较固定,类似孤立型;但它的有些词根前后可能有几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词缀同词缀在语音上不融合在一起,界线分明,又类似黏着型,如英语的un-affect-ed-ly(不矫揉造作地)中的un-表示否定,-ed表示形容词后缀,-ly表示副词后缀,用黏着方式串联在一起;所以有人说,英语是从古至今由屈折型走向孤立型的语言,或者说是由合成型走向分解型的语言。

按语音、语法或词义特征分类

  1.按语音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按词的声调分类。在声调语言中,词的声调也是词的结构的一部分,如现代汉语普通话阴平声的“梯”的意义不同于去声的“剃”。在非声调语言中,词的意义与声调无关。除此之外,还可以看音位系统有哪些成分,元音和辅音在音位系统中各占多大比重,一个音节由什么音位以什么方式构成等,以此作为对语言进行分类的标准。

  2.按语法特点对语言进行分类,值得考虑的方法也很多。一般是同时考虑几种特点,如词序的移动是否影响语法意义,词类是否有形态标志,在句子中各词类的形态是否要彼此配合等。有一种较为常用的分类法是按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分类,例如把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归入同一类,因为这两种语言的名词都不用不同的词形分别表示主格或宾格,主语通常不能放在宾语的位置;把拉丁语、俄语归入另一类,因为这两种语言的名词和代词的词形通常能表示出主格和宾格,主语和宾语就是调个位置也不改变语法意义。除此之外,也还有人用别的标准,如看各种语言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等)各有什么特点,在不同词类中这些范畴各占多大比重等对语言进行分类。

  3.按词义,也有许多分类法,其中之一是看词义理据性的高低。理据性高的语言中有很多复合词和派生词,其意义可由其组成成分的意义推求,如汉语“顶”+“针”成为“顶针”,德语Fingerhut(顶针)也可由Finger(手指)和Hut(帽子)大致推测出其意义。理据性低的语言与此相反,它的单纯词很多,如法语dé,虽然也指顶针,可是从断代看这是个单纯词,本身不能再加分析,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求得其意义。

  无论按语音、语法还是词义分类,都只是许多方法中的一种,现在还找不到绝对的、完善的分类法。

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类型学再向前走一步,便是人类语言共性研究。学者们发现了人类所有语言都具备的一些近似普遍的现象,比如:每种语言都有元音和辅音;都有音段成分(如单个的b、d、m)和超音段成分(如重音、句调);都有i、a、u这3个元音。据雅柯布逊说,一切语言都有塞音,但是非洲美洲波利尼西亚有些语言没有擦音。几乎所有语言都有词类(如名词、动词等)和语素类(例如有自由语素,如“人、书”;有黏着语素,如“们”),几乎都有复合现象(如木+器→木器)和派生现象(如木+头→木头)。

  语言特征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一种语言内部的各种特征之间有各种联系;语言特征还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1.特征与特征之间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提出“牵连规则”,例如,一种语言如果有塞音(如t)和塞擦音(如ts),就必有擦音(如s);如果有圆唇前元音(如y),就必有圆唇后元音(如u、o)。但反之不然。如果一种语言的句子中词序是宾语+动词型的,通常使用后置词,如日语;如果是动词+宾语型的,通常使用前置词,如英语。如果有表示位置相近的词,通常也能用它表示“大约”、“接近”,如汉语“接近三点钟”的“接近”,拉丁语ad,英语about、around,俄语около,丹麦语omkring,法语vers等。

  2.语言演变的趋势。在汉语言史上,位于前元音i,y前面的舌根音k、k‘、x曾经腭化,位于后元音、u之前则不发生腭化。在英语俄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梵语等语言史中都有过类似的腭化现象。在词形方面,印欧语闪语中都有不少语言的名词逐渐失去词尾,但是动词词尾不易消失。

  古英语形容词有五个格,现代英语形容词不再有格的范畴,词形由繁变简,由屈折型趋向孤立型。这类现象属历时类型学的研究对象。

  学者们希望,通过语言类型研究,能发现语言演变的趋势,揭示人类语言的特点,进而探索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揭示语言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关系。对于构拟原始语言、改进外语教学、创造人工智能,语言类型研究也能给予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