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肺气肿


  肺气肿汉语拼音:Fei qi zhong;英语:emphysema),肺过度充气并伴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组织结构破坏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为阻塞性肺气肿。

病因和发病机理

  引起阻塞性肺气肿的原因主要是长期吸烟、吸入有害化学物质和粉尘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支气管阻塞和蛋白酶溶解因素。各种慢性刺激引起细支气管粘膜肿胀、管壁肥厚、管腔狭窄,分泌物粘稠增多,造成支气管不完全阻塞,空气滞留于远端肺泡内,造成过度充气,并引起肺泡弹性减低。同时支气管肺脏发生感染,或长期吸入有害物质,肺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量集聚并活化,释放出多量弹性蛋白酶,若其活性超过了抗蛋白酶活性的抑制能力而失去平衡,则可引起肺组织破坏,气腔扩大,表现为肺气肿。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视肺气肿程度而定。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逐渐难以胜任原来的工作 。随着肺气肿进展,呼吸困难程度随之加重,以至稍一活动甚或完全休息时仍感气短。此外尚可感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引起肺气肿的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因此除气短外还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早期仅有呼气相延长或无异常。典型肺气肿者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心脏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移,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干、湿罗音,心率增快,心音低远,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

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X射线检查和肺功能测定可以诊断。 X 射线检查表现为胸腔前后径增大,胸骨前突,胸骨后间隙增宽,横膈低平,肺纹理减少,肺野透光度增加,悬垂型心脏,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增宽,外周血管细小。肺功能测定表现为残气、肺总量增加、残气 / 肺总量比值增高、1秒率显著降低、弥散功能减低。

治疗

  该病患者常在冬季因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使用敏感的抗生素,给予止咳、祛痰药和支气管扩张剂,改善通气,吸氧等。缓解期除继续止咳、祛痰、平喘、吸氧外,还应设法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继续改善肺通气功能,如体育锻炼、缩唇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