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玉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玉兰(1907-2002) ,评剧演员。本名黄东侨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9月9日出生在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一个贫困家庭中。父亲黄起发以务农为生,后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天津码头当搬运工。全家人亦随往天津,住南市一带。

  花玉兰13岁到天津英美烟草公司(即现天津卷烟厂)当童工,每逢下工路过“落子馆”时,都要溜进去听唱,有时不能进场,便站在门外听。1923年,被落子艺人白广杰收为徒,步入戏剧生涯。

  她声腔高昂脆亮,吐字真切,行腔铿锵有力,具有典型“大口落子”韵味。她在白广杰教导下,演唱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后来,拜评剧创始人成兆才为师,学唱评剧。成亲授她《杨三姐告状》、《盗金砖》等几出看家戏。

  花玉兰首次登台演出《王二姐思夫》后,一炮打响。二十岁时,随师父白广杰到东北演出《花为媒》、《夜审周子琴》等剧目,颇受观众欢迎。在沈阳、哈尔滨等地演出时,参加了正兴剧社,与金灵芝、莲五朵、金凤玲等演员同台演出,红遍东北三省。嗣后,她与花莲舫、碧莲花、金灵芝齐名,同称为东三省四大名旦。

  1928年,她与著名评剧小生演员陈艳楼结婚。陈演出经验丰富,亦精通文墨,能编能导。夫妻二人曾联袂排练演出了《吕布与貂蝉》、《花田八错》、《唐伯虎点秋香》等新剧目,成为当时评剧界夫妻合作、默契配合的典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戏剧艺人纷纷入关,花玉兰亦回天津演出。到津后,首演《秦香莲卖画》,轰动津门。嗣后,又经常在南市丹桂戏院、升平剧院等地演出《杜十娘》等剧目。演出中,她清脆洪亮的唱腔声势夺人,具有声震屋瓦之功。是时,天津观众曾将花玉兰与天津评剧第一代坤伶李金顺相媲美,称:“品李金顺的柔软,听花玉兰的脆声”。

  新中国建立后,饱偿旧社会辛酸的花玉兰决心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1950年,皖北、苏北、河北、河南等地受灾。是年11月,花玉兰等在天津中国戏院曾举行赈灾义演。1953年,她与小白玉霜等著名评剧演员在北京中山公园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人慰问演出,受到中央文化部多位领导和工人代表的高度评价。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成立中国戏曲学校(现为中国戏曲学院),花玉兰到该校地方科从事评剧教学,培养了许多评剧演员。著名评剧演员古文月回忆说:没有黄老师(花玉兰)的严格要求,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她从艺期间,尽心竭力培养子女继承艺术事业,为大女儿陈佩华(即小花玉兰)、二女儿陈佩荣(即小幼兰)的日后成材奠定了基础。

  花玉兰于2002年12月29日辞世。生前为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中外名人传》、《评剧简史》、《中国戏剧家大辞典》收录了她的艺术成就和突出业绩。她演唱的评剧《桃花庵》和《黑猫告状》在20世纪30年代由北京培开公司制成唱片,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