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鸟画中国画传统画种之一。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具体还可分成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类。以表现技法的精细或奔放,分为工笔类型和写意类型。前者更具写实性并有一定装饰性,精丽雅致;后者则笔墨简练,洒脱奔放。以水墨色彩的区别又可分成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现藏美国东汉壁画《双鸦栖树图》为已知最早独幅花鸟画。唐、五代、北宋时花鸟画极为繁荣。后代画家更广泛发展了花鸟画风格流派。近现代齐白石则在继承前人又发展传统的基础上成为一代花鸟画大师。

  中国花鸟画的鲜明特点为:以写生为基础,寓志、抒情为情感表达方式。它具有适合中国传统的审美需求而逐步完善成熟的特征。在造型方法上,以齐白石的追求“不似之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为代表的观点可以概括。它既重形似又高于拘谨的形似,更重视作者的志趣,寓意。在构图上,花鸟画以主体突出、虚实相生为物色,至于写意花鸟,更善于将书法以资画,题诗以言志,辅以印章等。

两宋院体花鸟画

  宋代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风格。其题材广泛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易于寄托情感。宋代涌现出众多有重要影响的院体花鸟画画家。他们创作出了很多对后世极具影响力的花鸟画作品。整个宋代工笔花鸟画有着态度严谨、形象真实生动、工致周密、设色精妙、画面极富意蕴的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对后世影响致深。

表现题材

  工笔花鸟画又称院体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个分支,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工笔花鸟画与花鸟画两者的表现题材是一致的。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范围所涉及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花鸟画是指描绘自然界的花花鸟鸟来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广义的花鸟画的题材广泛而丰富,可以说除了人物、山水外都可以是它描摹的对象。所以花木与禽鸟以及草虫鱼虾、水果蔬菜,乃至走兽家畜,都是它描绘的对象。现在,人们习惯上所称为的花鸟画,都是指广义上的花鸟画,这是历史上约定俗成的看法。

  花鸟画的表现题材虽有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极普遍的物象,甚至有些题材是我们不曾留心或关注的,但是,中国的花鸟画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水准、较高文化内蕴的艺术形式,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表达特点,花鸟鱼虫等这些自然界中的小生灵,在中国古人的眼中,都被赋予了情感。中国古人用友好和善的目光去观察它们、表现它们,赋予它们以无限的生命活力,这无限的生命活力,便是画家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对宇宙、自然、社会变化规律的理解与体会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借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作为载体和媒介,来抒发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中国花鸟画表现形式中经常出现的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极为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人和自然是统一的,物即我、我即物,两在而两忘。道家也认为人和物的本质本源是一致的。既然天、地、人、物,本质同源,那么“情”、“性”二字,就不唯人有,万物都有。因此花鸟画同样可传情达意,具有它自身的思想内涵,可通过它体现人的思想、感情、品性,是借物情以抒人情,借物理而寓人理。

  工笔花鸟画中的设色是其较为重要的方面。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南朝的宗丙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传统中国画用色的基本原则。“随类赋彩”有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物象之色,一是随画家艺术需求之色。“以色貌色”的原则也表明了中国画以物象固有色的“色”与艺术需求的“色”来貌色用色的规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最终必须受到线的限制,线是骨干,色是辅助。同时线的界定也为色彩的应用提供了极大方便,使色彩的诸多变化有了依托。花鸟画中线与色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两宋富丽鲜艳的院体风格。色不盖线,线不离色,浑然一体,所以作品完成后,墨线依然清晰、有神。敷色也极讲究,层层渲染,循序而成,用色秀润无火躁甜俗之感。

  宋人作品如《出水芙蓉图》、《罂粟图画》、《果熟来禽图》、《雏鸡待饲》、《山鹧棘雀图》等等,无不是由写生中的来,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工整细致、设色秀润,是不朽的优秀佳作。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说到:宋初有一种画法,“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说的是《出水芙蓉图》,此画用浓重的墨绿染出荷花的叶面,留出浅色的叶茎,荷花的花瓣渲染明丽但艳而不俗。娇嫩雅洁的荷花几乎占满了圆形构图的画幅,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院体花鸟画中意蕴的体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院体花鸟画追求的境界,不论大幅和小品,全景或折枝,都有其特定的意蕴和内涵,这就是经营的巧妙,匠心的独运。以《写生杏花图》为例,整幅作品只画了一枝盛开的杏花,图中准确地画出杏花各组成部分的自然的微妙色彩,以及斑驳苔点老枝的百年古杏沧桑感,但细细描写的老枝新芽,高古宁静中有生机出落,仿佛那圣洁的杏花开了满园子都是,其间有蜂蝶飞舞,让人有欣欣向荣之感。在给我们满园春色的感觉的同时,着意表现一朵掉了一片花瓣的缺瓣杏花,暗示了盛极必衰行将凋零的物意。又如《寒雀图》描绘隆冬时节一群麻雀在枯枝上自由嬉戏,不知严寒为何物,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留恋。真可谓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国。中国的传统绘画,历来都希望在具象中表达具有人生哲理或伦理道德观念意义上的抽象精神与情感,因此,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客观自然物象的再现,更是画家审美理想和情感的表现。花鸟画中的题材常常被赋予了人格,用花来表达艺术家对美好未来的良好愿望,鸟为和平安宁之意,也常是情爱的象征。

两宋院体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两宋院体花鸟画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其严谨的作画态度为历代绘画继承者所传颂和继承,还因其细致、工整精妙的画面效果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以及其自然的题材极能寄托人的情感。综合以上因素,两宋院体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致深,元明清至近现代诸多画家都深受其影响。两宋之后的绝大多数工笔花鸟画画家的艺术创作都从不同方面显示出宋代工笔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影子,他们都深受宋代院体画重视写生、精细不苟的审物精神的影响。将自己的学识修养、身心体悟融合各代优秀的画家或流派的艺术精神、艺术理念以及绘画技法,再与黄筌为代表的两宋院体画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许多不朽之作,极大地继承发扬了两宋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精神。如元代的王渊,所绘花鸟画虽为水墨画,与两宋院体画中设色艳丽的作品从视觉上迥然不同,但其鸟禽造型画法、构图语言、画面的空间处理等都受到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启发。明清重要花鸟画画家如边文进、吕纪、华喦、恽寿平、居氏兄弟等在宋代院体花鸟画精神指导和熏陶下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花鸟画作品。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画家们也在继承院体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把握时代气息,创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工笔花鸟画杰作。当代许多高校对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往往也是通过对宋人作品的临摹,从而领会和体悟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内蕴,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并以此指导提高自身的创作和审美的能力。

重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中国花鸟画正式产生并形成独立的画科应始于中唐以后,五代时期是中国花鸟画逐步发展时期,宋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花鸟画而言,五代两宋三百余年可说是这一画种臻趋高度成熟、名家荟萃的繁盛时期。特别是五代花鸟画的两大宗师:黄筌徐熙对花鸟画不同表现形式的形成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争鸣于南唐西蜀,他们同为后世花鸟画鼻祖。由于他们或以师徒父子的形式相传;或以朋辈之间相互竞争、影响,把花鸟画推到了一个高峰,成为风范后世的楷模。“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的就是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徐熙,出身江南名门,但一生却没有做过官,也没有进入南唐画院。他个性淡泊宁静,衷于田野之乐,他的画直接用墨笔画出物体形态,略施色彩,以不掩去墨线为度,墨线和彩色在画面中相互映发,使所画神气迥出,得生动之意,因而有人认为他是“没骨法”创始人。徐熙作画题材甚广,但大多为江湖水鸟、岸花汀草、野竹渊鱼之类,表现隐逸者对田园风光的精神向往。由于上述原因徐熙被称为“于画院外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品有《雪竹图》、《豆花蜻蜓图》等。

  黄筌,是一位自幼聪颖而终生勤奋的画家,他一生供奉画院,写珍禽异卉,妙能夺真,风格富丽,他的绘画倍受皇室的宠爱,“黄家富贵”的风格影响了北宋前期的百余年,不愧为工笔花鸟画的一代宗师。他的花鸟画承袭了唐代以来工笔重彩的装饰风格,所绘题材多为宫廷中的奇花异草。他的画法是先以细线勾出轮廓,然后着色,层层渲染,色不压线,线不碍色,后人称为“勾填法”,也就是今天我们在工笔画绘制中运用的勾勒填色法。黄筌作画,注重写生,笔下形象生动逼真,色彩丰富妍丽。现存的《写生珍禽图》(附图3)是他绘画艺术风格的见证。在仅长七十厘米的绢幅上,画了20余种昆虫、禽鸟、动物。所绘形象刻画精致细腻,用笔细劲,笔痕不明显、设色艳丽。这是他为儿子黄居宝学习花鸟画所绘制的范本,这件传世之作也成为了后世学习的经典楷模。

  黄居寀,黄筌幼子,画史上与其父齐名,画艺甚至超越其父,是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黄筌工细写生的勾勒赋彩法,现藏《山鹧棘雀图》(附图4)是他艺术风格的体现。蜀灭之后,黄居寀随父归宋,深得宋太宗的礼遇,委以搜访前代名画之任,鉴定品目。北宋初黄体独盛的时候,徐熙之孙徐崇嗣初画花鸟,卓有祖风,但世多趋好,也被迫改变画风,只以色墨塑造形象,创“没骨”法。徐崇嗣的没骨法主要是受黄家画“殆不见墨迹”的启发,进而省去墨骨,直用彩色,后经发展,成为花鸟画的一种重要法式。至此徐黄走向融合,打破黄家独盛局面。

  中国工笔花鸟画也被称为“帝王艺术”,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黄金时代。当时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画家,可谓人才辈出。宋代以来不断完善画院体制,提高画家地位,按职位设立画学士、艺学、待诏、祗候、供奋等名目。宋徽宗时设立画学,正式成为科举考试制度的一部分。徽宗朝兴“画学”,在封建社会里是空前绝后之举,因为此前和此后绘画都没有被列入国家科举制,它培养了许多画家,提高了画家绘画能力和文化修养,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在宋代花鸟史上,宋徽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北宋后期工笔花鸟画的领导者。徽宗赵佶,北宋末代皇帝,书画家。政治上昏庸无能,艺术上却是一个真正的行家,对宋代书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徽宗登基之后,大力经营画院,推动了宫廷绘画的发展。赵佶一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艺术作品,如《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芙蓉锦鸡图》是赵佶富贵风格的重要代表作品,作品描绘了芙蓉花、菊花盛开的时节,一只美丽的锦鸡与蝴蝶戏舞、追逐,落在一株盛开的芙蓉花上,树干被压弯,隐然有摇曳的动感。画面富丽堂皇,形神兼备,诗趣十足,设色华丽鲜艳,整幅作品以锦鸡为贵,画面充满生机,有贵不可言的端庄与雍穆。《瑞鹤图》与此画相似,是帝王霸气的体现,画面中描绘了宫殿上方有十八只丹鹤呈内弧状飞翔盘旋的形态,又有两只栖于殿顶,是吉祥好运到来的象征。画面背景天空的蓝更是衬托出了仙鹤圣洁的白,突出此画寓意的华贵。

  在工笔花鸟画繁盛的两宋时期,还有很多重要的工笔花鸟画画家。如赵昌、崔白、李迪、李嵩等。他们以自然为师,以写生为宗,具有精细不苟的写实精神。中国花鸟画向来注重写生,以写生作为创作的基础。这种写生不是对现实花卉禽鸟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真实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表现出花鸟各不相同的特征和生命力,不以外部的形似为目的,而更重视传神。就是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把整个宋代院体花鸟画推向了高峰。

  赵昌,擅长花鸟画,他非常注重对自然生物的真实描绘,自称“写生赵昌”。《写生杏花图》(附图7)是赵昌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一枝盛开的杏花,花瓣茂密,姿态纷繁,花朵饱满,花枝从右下角伸出,整幅画以白色为主,却又不过分渲染。细细体味我们仿佛看到整个园子里的杏花都在竞相争放。苏轼曾写诗称赞说:“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写生杏花图》是这句话的最佳验证。《岁朝图》、《写生蛱蝶图》是赵昌的另两幅佳作。

  崔白,宋仁宗时未经考试直接入画院。他的花鸟画,在手法上将徐黄二体结合起来,以墨为骨干,勾染结合,色墨融合。他的《双喜图》,描写了寒冬来临前的花鸟情态:深秋的晚风肆虐的劲吹,枝草枯黄,树叶随风舞动,两只喜鹊仿佛感到严寒将至,扑翅惊鸣。树下的土坡旁,一只山兔则轻举一足,蓦然回首,且警觉仰视。在技法上,画家对自然环境中鸟禽竹树的形象由逼真而趋于生动,大笔触画成的山坡,树干的勾皴点染灵活娴熟、竹叶、杂草用笔劲挺巧妙,与禽兔细腻工整的笔法相映成趣。《寒雀图》(附图9)也是崔白的代表作品。

  李迪,曾为宣和画院待诏,《枫鹰雉鸡图》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幅画在以小品画盛行的南宋,可谓是巨幅力作。画中描绘了在一棵绿叶繁盛的老枫树上,有一只苍鹰站在横出的老干上,对闻风逃匿的雉鸡虎视眈眈,眼神锋利,紧盯雉鸡。雉鸡仓惶逃窜,两足前后分开,周身毛羽悚然而立。在构图上鹰与雉鸡位置呈对角线,上下呼应,右边的巨石、老树、茂叶和杂草与左边空旷的山坡形成疏密有致之感,右边构图的严密恰巧表现出雉鸡身处险境的危急感。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