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维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维亚汉语拼音mò lā wéi yà),(1907~1990;Moravia,Alberto),意大利作家。1907年11月28日生于罗马。少年时因病卧床治疗多年,后又长期疗养,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欲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他自称,疾病和法西斯统治是决定他人生道路的两个重要因素。

  1929年发表处女作《冷漠的人们》,这部使作者一举成名的长篇小说采用心理分析手法,描绘置身于污秽现实的资产者被私利主宰道德,冷漠扼杀热情,暗喻资产阶级的伪善、冷漠是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滋长的土壤。小说问世不久即遭法西斯当局查禁。

  在嗣后面世的《未曾实现的抱负》、《阿谷斯蒂诺》、《违抗》、《随波逐流的人》、《鄙视》等作品中,莫拉维亚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的典型形象——精神空虚,庸俗自私,意志薄弱的“随波逐流的人”,他们偶尔也企图“违抗”现实,冲破环境的精神牢笼,但最终总是抛弃自己的“抱负”,跟现实妥协。艺术上它们侧重客观主义的描写和心理分析。也有些作品跳出这种题材框架。《假面舞会》含沙射影,抨击墨索里尼独裁统治,被墨索里尼下令查禁。短篇集《瘟疫》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嘲讽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现象。

  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对莫拉维亚的创作产生了影响。长篇小说《罗马女人》、短篇集《罗马故事》、《罗马故事新编》,都是作家把目光投向下层社会的成果。它们或描写小人物的辛酸境遇,以平民的眼光来审视和批评资产者社会。《乔恰里亚女人》,剖示了墨索里尼政权崩溃、德国法西斯入侵期间错综复杂的情势。

  从60年代起,异化成为贯串莫拉维亚创作的主题。长篇《愁闷》、《注意》、《我和它》,以及《不由自主》、《天堂》等6部短篇集,致力于表现当代资产者无所适从,颓丧苦闷的精神危机。《内心生活》,借采访形式,女主人公自叙对资产者家庭和社会的反叛经过,成为震动西方的1968年学生造反运动时期社会生活的折射。《1934》探讨人的双重性,《注视者》、《罗马之行》具有某种自传色彩。

  莫拉维亚还写过剧本,如《琴姬》、《生活是游戏》,有文艺评论集《人就是目的》。长期担任文艺刊物《新论证》的主编、欧洲议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