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辽宁省 > 营口市

营口市汉语拼音:Yíng Kǒu Shì;英文:Yingkou City),中国辽宁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因处辽河入海口,又有军营而得名。位于省境西南部,渤海辽东湾东北岸。南与大连市临界,东与鞍山市毗连,西北与盘锦市隔辽河相望,西临渤海。 总面积5427平方千米,2022年末,营口市常住人口228.6万人。 辖4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

地处辽河入海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海岸线长96千米。辽河、大清河、碧流河过境。年均降水量670.4毫米,年均温9.1℃。主要有纺织、轻工、造纸、家电等工业,涤棉细布、各种针织品、卷烟、纸张等畅销国际市场。耕地14万公顷,是辽宁重要水稻产区。渔业比较发达。主要矿产有菱镁石、滑石。海上通航,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过境。景点有金牛山猿人遗址、愣严寺、西炮台、望儿山、月牙湾海滨浴场、白沙湾海滨浴场。

  • 邮编:115003 代码:210800 区号:0417

行政区划

辖4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站前区渤海大街西1号

历史

  战国时期属燕国,秦属辽东郡。公元前195年,西汉在辽东郡置18个县,今营口地区南部属平郭县,北部属安市县。据《奉天通志》记载文县和房县亦在营口地区(但其今址尚难定论)。三国时称营口为辽口,东晋时叫历林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营口地区先后被汉族的公孙政权、鲜卑族的慕容政权和高句丽政权统治过。平郭县和安市县置而不废,文县(东汉改为汶县)于公元240年被曹魏政权迁至齐郡(今山东省境),房县改属辽东属国。后燕政权于公元385年将平州治所迁到平郭县。

  辽将渤海国的一些州县迁到营口地域内,在今熊岳镇设卢州领熊岳县,在今汤池镇置铁州领汤池县,耀州领岩渊县,归州领归胜县,另设曷苏馆大王府和辰州领建安县。金将辰州改为盖州,领建安、熊岳、汤池三县,余州撤废。同时,设女真人的别里买、本得山、按春和曷苏馆4个猛安,猛安下置若干谋克。金在境内只设盖州领建安县,余皆撤废。

  明废州县改设卫所,营口境内南部属盖州卫,北部隶海州卫。营口时称梁房口。1621年,后金占据营口地区,以耀州(今大石桥镇北岳州村)为中心屯兵镇守。1644年清朝对汉人和满人分别治理。营口地区北部置海城县,南部设盖平县以治理汉人;在熊岳设副都统管辖辽东半岛各地满人;又在熊岳、盖平、牛庄设防守尉或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务。清政府为“龙兴之地”不致荒芜,于1651年(顺治八年)从山东招民到营口境内。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尔虎蒙古人在营口一带游牧。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名营子。营口的潮沟在潮退时沟水干涸,潮进时沟没于水,故称没沟营。因其地处辽河入诲□,道光十年 (1830年)后改称“营口”。

  1866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置奉锦山海关兵备道;1867年1月设营口海防同知厅,负责海疆治安。1909年,清政府设置营口直隶厅,将原属海城县的3个乡、盖平县的1个乡划归营口直隶厅管辖。1913年,将营口直隶厅改称营口县,所属区域南至蓝旗,东至大石桥,西至渤海,北至大洼。1914年民国政府将南路观察使改称辽沈道,辽沈道管辖营口、盖平、海城、辽阳、沈阳、铁岭、开原、镇安(今黑山县)、北镇、新民、锦县、锦西、兴城、绥中、盘山、台安、义县、彰武、东丰(今属吉林省)、西丰、西安(今吉林省辽源市)和辽中22个县。1923年,在营口商埠区设立市政公所。1931年9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营口沦为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15日光复)。1938年5月日伪将营口县改称营口市,下设8个区。

  1946年设立营口县(驻大石桥)和万福县(盖县万福庄)。1948年11月撤销万福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属辽东、辽西两省管辖。1954年营口市直属辽宁省。1958年11月,盖平县、营口县、盘山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66年1月,盘山县划归盘锦垦区管辖,6月,盖县,营口县划归辽南专署管辖。1968年5月,盖县、营口县、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73年,海城县划归鞍山市管理。1975年1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85年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盘锦市管辖。至此,营口市共辖盖县、营口县及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和鲅鱼圈区。1992年11月,盖县改称盖州市(县)、营口县改称大石桥市(县)。(以上根据“营口市政府网站”等资料整理)

  1948年2月,营口第三次解放后,废除旧区划,建立繁荣、幸福、胜利、河北、工农、车站、建设、民主等8个区。1949年8月,撤销区建制,成立17个公安派出所,实行警政合一制。1950年,营口市恢复区建制,以序数命名,设立五个区。1956年7月,撤销一至四区,成立工业、车站、建设、八田地、渔市、得胜、西市场、胜利和清华等九个办事处;第五区成立郊区公所,划为路南、农场、花英台3个乡,辖27个村。1957年营口市内调整区划,设站前、新华、西市3个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1月8日,国务院(国函[2004]2号)批准同意调整营口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县级盖州市的熊岳镇、芦屯镇、红旗镇划归营口市鲅鱼圈区管辖。2007年5月22日,省政府(辽政[2007]101号)批复同意将原属于老边区边城镇孙家村0.201平方千米的行政区域划归大石桥市金桥街道办事处李屯村管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营口市常住总人口2428534人,其中:站前区310634人,西市区164873人,鲅鱼圈区431087人,老边区125454人,盖州市691595人,大石桥市704891人。

  2012年,辽宁省政府批复同意营口市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本次调整涉及站前、西市、老边3个城区,3个城区辖区面积由调整前的415平方千米增加到709平方千米,共增加294平方千米。(1)西市区:将原老边区路南镇的大水塘村(约5.48平方千米,人口18000人)、沿海街道(约9.76平方千米,人口22759人)和盐田(约252平方千米)划入西市区。调整后,西市区新增面积约267.24平方千米;新增人口约40759人。(2)站前区:将原老边区路南镇的光明村(约3平方千米,人口8558人)、董家村(约1.1平方千米,人口888人)、新兴村(约1.13平方千米,人口1208人)、大兴村(约3.68平方千米,人口1360人)共4个村,整建制划入站前区。调整后,站前区新增面积约8.91平方千米;新增人口约12014人。(3)老边区:将部分盐田(约42平方千米)划入老边区。将路南镇的大水塘村、光明村、董家村、新兴村、大兴村共5个村和沿海街道整建制划出。调整后,老边区面积增加约17.85平方千米;人口减少约52773人。(将原营口市直辖的盐田(含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294平方千米中的252平方千米划入西市区,其余42平方千米划入老边区。区划调整后,原营口市直辖的盐田明确辖区归属)

  2015年11月,营口市政府驻地由站前区渤海大街西1号迁至西市区新联大街东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