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薄伽梵歌》汉语拼音:Bojiafan Ge;梵语:भगवद् गीता 转写:Bhagavad Gītā),印度最流行和影响最深远的宗教哲学经典,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意译为《世尊歌》。原属古代文明世界最长的史诗、长达十万颂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一部分。史诗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描写婆罗多族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薄伽梵歌》为该书“毗湿摩篇”中的一个宗教哲学插话,后独立成经典。

  全书共计18章,700颂,为阐述宗教哲理的诗篇,体裁为对话形式。对话发生在大战第一天,双方军队在俱卢之野摆开阵容,般度族王子阿周那对这场同族自相残杀的战争产生疑虑,化身为阿周那御手的大神克里希那(黑天)便严肃认真地开导他。其中心内容是黑天向阿周那阐明达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脱的三条道路:业(行为)瑜伽、智(知识)瑜伽和爱(虔爱)瑜伽。阿周那不愿杀死自己的亲属,处于是否投身大战的心理危机时刻,因而黑天着重向他解释业瑜伽。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有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行动是人类的本质,拒绝行动,生命难以维持;停止行动,世界走向毁灭。因此纵然行动会带有缺陷,一个人也不应该放弃生来注定的工作。每个人必须依照“神圣大法”来行动和尽他的责任,而不问他行动的后果。阿周那可以得免于杀人罪,因为这是战争需要,阿周那是为正义事业而战。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便能获得解脱。经典的根本宗旨是宣传印度的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观,主张每个教徒按自己的“达摩”即职责行事,通过行动使自己的灵魂与宇宙的本体“梵”相结合,达到摆脱生死轮回的解脱。该书是一部卓越的文献,被西方哲学家称为“永恒哲学的最清晰、最全面的总结之一”,“也许也是永恒哲学最系统的精神表述”。

  《薄伽梵歌》所宣扬的对大神黑天的崇拜,开创了印度中古时期的虔信派运动。书中蕴涵有许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和人生哲理,在近代和现代依然对印度社会思想产生深刻影响。近现代印度大思想家都曾利用《薄伽梵歌》阐述自己的政治和哲学思想,印度民族主义运动领导人圣雄甘地和B.G.蒂拉克都把该经典作为指导人民进行反英斗争的圣典。现代印度每年几乎都有该书新的译本和注本问世,成为最流行的宗教哲学经典。从1785年始,《薄伽梵歌》被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中国有张保胜译《薄伽梵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和黄宝生译《摩诃婆罗多·毗湿摩篇》(译林出版社,1999)。

章节

  薄伽梵歌总共由18章组成:

  1. 阿尔诸纳要求奎师那将战车停在两军之间。当阿尔诸纳看到亲友在敌军中,便失去了勇气而决定不再战斗。
  2. 奎师那告诉阿尔诸纳,唯有肉体才会死亡,永恒的自身则是不朽;身为一个战士,应依法担起战争应负的责任。
  3. 阿尔诸纳问,既然知识比行动来的重要,那为何他要参与战斗。奎师那强调依法执行责任的重要性;但是不可执著于其结果,才是正确的行动准则。
  4. 奎师那向阿尔诸纳揭示,祂已经活了好几世,一直教授著瑜伽,保护虔诚的人,惩罚为恶之人;提示行动或不行动的准则,并告诉阿尔诸纳追随灵性导师教导的必要性。
  5. 阿尔诸纳问,到底是行动好还是不行动好。奎师那回答,弃绝行动和以奉献精神行动一样能得到解脱,但后者会更容易达到解脱的目的。所谓以奉献精神行动,即是不执著于行动的结果,不为感官与外物接触的快乐或悲伤所惑,譬如莲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只为求自身的清净而行动。
  6. 奎师那描述冥想的正确姿势以及达到三摩地(禅定)的过程。
  7. 奎师那教授知识的道路。
  8. 奎师那定义梵,adhyatma, 业, 我, adhibhuta and adhidaiva 等术语的涵义,并解释如何在死亡之时忆念衪而达到永恒无上的住所。
  9. 奎师那解释何谓 Panentheism, “一切皆在我之中“,以此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忆念著衪。
  10. 奎师那描述何以衪是一切物质及精神世界的源头。阿尔诸纳接受奎师那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因为过去的圣者亦曾如是说过。
  11. 在阿尔诸纳的要求下,奎师那向阿尔诸纳展现了宇宙的形体 -- 一个“神的示现”,面对各个方向,放射光芒如千万个太阳,并包含了各种生物及物质。
  12. 奎师那描述虔爱瑜伽(Path of Devotion/Bhakti Yoga)之途。
  13. 奎师那描述自性、神我和意识。
  14. 奎师那描述自然物质的三属性:忧、喜和暗。
  15. 奎师那描述一棵像征性的树木,根在上叶在下,代表物质的存在。此树必须以利斧砍断,如此对于感官的系著才能切断,而达到无上的住所。
  16. 奎师那说明神圣及邪恶两本性;要达到最高的目的,吾人必须放弃色欲、愤怒及贪婪。借由觉悟及经典的训示来辨别正确和错误的行动并奉行不悖。
  17. 奎师那说明无论人的信仰、思想、行为、甚至吃东西的习性等等,都与物质三属性相关。
  18. 最后,奎师那要求阿尔诸纳放弃其他的信仰,只皈依奎师那,他形容这是人生最究竟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