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卫八处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83行: 第83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首诗写阔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
  这首诗写阔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夜又是什么好日子,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夜又是什么好日子,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连声哀叹。
+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连声哀叹。
  
“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
  “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
+
  “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
  
“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
  “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
+
  “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2019年10月14日 (一) 03:24的版本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逐句释义: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在世(朋友)不易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一样此出彼没,不得相见。
  动如:动不动就像。
  参(shēn)商:二星名,参星与商星。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能和你一起在烛光之下(叙衷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年轻的时间能有多少?现在鬓发都已经斑白了。(感叹年华流逝,人生易老。)
  少壮:年轻力壮。
  苍:灰白色。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询问旧友,一半已不在人间了,不禁惊呼心中无限伤感。
  访旧:打听老朋友(的消息)。
  半为鬼:一半(人)已死去。
  热中肠:内心激动。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没想到阔别二十年,还能再有机会你家里的拜访。
  焉知:哪知。
  载:年。
  君子:指卫八处士。
  堂:正房,指卫八处士的家。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如今你已儿女成行。
  昔:过去,当年。
  成行(háng):儿女众多。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的挚友,(热情地)询问我从哪里来?
  怡然:和悦的样子,形容喜悦。
  父执:父亲的好朋友。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吩咐儿女摆酒设筵。
  乃未已:还未等(说完)。
  儿女:一作“驱儿”,催促儿女。
  罗酒浆:摆酒设筵。罗:罗列,张罗。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夜雨翦春韭:与东汉名士郭林宗冒雨剪韭招待好友范逵的故事有关。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
  新炊:新做的饭。
  间(jiàn):掺和。
  黄粱:黄小米。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彼此)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主:主人,即卫八处士。
  称: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累(lěi):连续,接着。
  十觞:指好多杯。觞(shāng):古代称酒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一连喝干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子:指卫八处士。
  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故意:老友的情谊。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明日分别后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难料不知未来会怎样。
  山岳:指西岳华山。
  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


写作背景:

  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作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时逢战乱,又遇荒年,老友相逢,感慨万千。卫八处士,姓卫,行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杜甫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产生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于是写下这动情之作赠给卫八处士。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阔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夜又是什么好日子,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连声哀叹。

  “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

  “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是西晋名臣杜预的后裔,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一生坎坷。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天宝十一年,杜甫向朝廷献赋三篇,得到一个管理兵器的小官吏。“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叛军俘获困居长安。肃宗移居凤翔后,杜甫从长安偷越战区奔赴凤翔,谒见肃宗,被授左拾遗。后因朝廷大臣派系斗争株连于杜甫,他被贬为华州(治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使他写出了《哀王孙》、《悲陈陶》、《春望》、《哀江头》、《北征》等名篇。乾元二年(759),杜甫离华州往河南旧居探亲,途中又写出了《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千古名诗。乾元二年秋,杜甫弃官流亡,在成都居住四五年,又漂泊到夔州(在今奉节县东白帝城)。大历三年(768),杜甫出川到达湖北,后流亡于湖南长沙、岳阳、衡阳一带。大历五年(770)冬,贫病交加使这位伟大诗人逝世于湘江上的舟船中,年仅59岁。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亲眼看到了社会政治现实的腐败,看到了远征兵士和亲人的眼泪,体会到了人民深受的疾苦,使他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赴奉先咏怀》等,呐喊了人民的痛苦,暴露了统治者的腐败生活,反映了唐朝走向衰败的社会现实。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