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解放军少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国 少将(1964)

  郑国(1919—1983),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石门县人。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营特派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第二后方医院四所政治指导员,军委供给部秘书,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团政治委员,华东军需学校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炮兵师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12月6日在南昌逝世,享年64岁。

年表

  • 1919年9月18日出生,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南岳乡)商溪河人。曾祖母、祖父、父亲、母亲及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和他共八口人,住在一间半旧式瓦房,靠水田四石(约二亩),旱地一块(约半亩)和租人土地耕种,以及祖父给人帮工,父亲做篾匠活等收入过活。不久曾祖母去世,当时无钱买棺材安葬,当去水田两石。第二年祖父又生病去世,贫穷加上天灾,在他十岁那年,弟妹三人生病无钱医治,相继都夭折了,只剩下父母亲和他三人。
  • 1929年,郑国参加儿童团,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活动。由于贫苦,父母不和,最后离婚,父亲离家远走,母亲改嫁外地,从此他就过着孤儿生活,依靠亲友邻居照应,独自生活。
  • 1935年7月,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打到郑国的家乡,成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郑国参加了乡游击队,任湘西游击队副队长。父亲也同时参加了红军,在红二方面军卫生部当中医药剂师,红军长征时随伤病员留地方,以后生病于1936年春死于家乡。
  • 1935年8月初,郑国正式被编入红二方面军红2军团4师12团2营5连当通讯员。同年冬开始长征。
  • 1936年春,郑国任5连文书;夏天,任2营书记(营特派干事);8月,任12团政治处技术书记。
  • 1936年12月,郑国调任军委第二后方医院管理科文书。
  • 1937年2月,郑国任支部书记。
  • 1937年6月,郑国任医院政治处技术书记。
  • 1937年8月,郑国任组织干事。
  • 1937年10月起,郑国任军委第二后方医院4所指导员、技术书记兼组织干事。
  • 1939年11月,郑国调军委供给部(延安)任特派员。
  • 1940年2月,郑国改任部长办公室秘书。
  • 1940年3月,郑国随中央经济巡视团赴敌后解放区。
  • 1940年5月,郑国任豫皖苏新四军第6支队财经会计供训队队长。
  • 1941年起,郑国任供训队协理员、总支书记、被服厂厂长、后方留守处政委。
  • 1943年起,郑国任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组织部组织副科长、科长。
  • 1945年8月,郑国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 1945年9月,郑国任第5纵队50团政治处主任。
  • 1946年1月,郑国任第5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 1947年1月起,郑国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团政委、华东军区军需学校政委。
  •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江淮军区前方指挥部及所属34旅、独立旅与淮海战役中起义国民党军第77军132师合编为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34军,郑国任第34军后勤部政委。
  • 1949年8月,郑国任南京警备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后勤部政委。
  • 解放战争时期,郑国参加了苏中、莱芜等战役战斗。
  • 1950年1月起,郑国任第三野战军特纵后勤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1952年7月,郑国任解放军炮兵第9师政委。
  • 1956年,郑国任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
  • 1961年12月,郑国任第31军副政委。
  • 1964年5月-1969年11月,郑国任第31军政委。
  • 1969年12月,郑国调任江西省军区第二政委兼江西省生产建设兵团政委。
  • 1973年,郑国因病离职休养。
  • 1979年7月,郑国任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正军职)。
  • 1981年2月,郑国再次离职休养。
  • 1982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郑国享受副兵团职待遇。
  • 1983年12月6日,郑国因病在南昌逝世,享年65岁。

参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