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树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郝树才(1904~1986),原籍清涧县郝家崖沟村,6岁时随家迁居今延长县交口镇谭石原村。自幼家贫,没上过学,养成吃苦耐劳、宽厚诚实的性格。1935年8月,参加陕北工农红军。10月,在劳山战役中,郝树才和4名战友用手榴弹炸毁敌110师指挥部,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奖银洋8元。1936年6月,郝树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陕甘宁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东征、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负伤3次,荣立4次特等功,大功1次,两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

  1941年,任359旅排长,他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主动提出和延安县的吴满有进行比赛。团首长号召全团向郝树才看齐,掀起大生产运动的新高潮。郝树才为自己特制一把重4.5公斤、宽1尺的老镢,比普通老镢宽3寸重1.5公斤。开荒比赛在甘泉县清泉沟进行,郝树才光着上身赤着脚,只穿一条短裤,抡起老镢拼命地掏,一天开荒4.23亩,创造全军开荒的最高纪录。从此,郝树才声名大震,带动边区的劳动竞赛活动空前高涨。劳动竞赛中,群众的1犋牛1天才耕2亩多荒地,老百姓风趣地说:“两头牛也抵不上半个郝树才,真把牛都让他气死啦!。”于是他被唤作“气死牛”。多次被评为劳动英雄,两次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获“特等劳动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接见。

  1955年,自愿复员回到谭石原,把仅有的2000元复员费和残废金贡献给刚刚成立的农业合作社,为社里购买牲口。他担任中共支部书记20多年,始终保持战争年代的热情和拼命精神。为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带领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62岁的郝树才一次挑土不下75公斤,连年轻小伙子都比不过他。多次出席县、地、省、全国先进人物、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经常应邀到省内外的学校、机关、工厂、部队作发扬延安精神的报告,为宣传延安精神做出巨大的贡献。1979年,年过七旬的郝树才辞去中共村支部书记职务。他曾当选为第五届陕西省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民政部、西北军政委员会、兰州军区、陕西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先后给郝树才颁发“人民功臣”、“劳动模范”等奖章和纪念章。1986年5月29日,病逝于延长县。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