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龙王滩村美丽乡村示范点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腾达农业观光园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天蓬山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水石门风景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山野葡萄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谢秀武的土鸡养殖场

  郧西县汉语拼音:Yún Xī Xiàn;英文:Yunxi County),中国湖北省十堰市辖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北岸。东南与郧阳区毗连,北邻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3县,西南邻陕西省旬阳白河县,省际边界线长409千米。境域东西长11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3509.6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9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987年,国务院确认郧西为革命老区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

  地处鄂西北山地,属秦岭东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约占97.3%,河谷川坝仅占2.7%。除东部天河沿岸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郧西大梁楸木沟垴1853米,最低是归仙河的度高垭子1.57米。汉江流经南部边境,有天河、金钱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支流自北向南注入。郧西境内矿产品种繁多,已探明矿产50余种,其中金、银、锑、磷、镁、重晶石、生物大理石等储量大,品位高。郧西产品特色鲜明,优良品种马头羊以肉嫩质鲜享誉海内外,种羊基地跨入省级行列。黄姜、蔬菜、烟叶、林特等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地面积达60余万亩,素有中国“油桐之乡”、“黄姜之乡”之称,是国家级香料烟基地县和全国“四大杜仲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安家五龙河、羊尾龙潭河风景区,悬鼓观,上津古城,红岩坎子山石林,白龙洞猿人遗址,金银山恐龙蛋化石群等。

  郧西人文历史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境内安家乡白龙洞出土的古猿人牙齿化石,距今100万年;位于县城西部的金银山恐龙蛋化石群距今已有8000万年。县建制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县西上津三国魏时曾设平阳县,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撤上津县并入郧西县。郧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英雄岳飞、农民领袖李自成、“白莲教”义军首领王聪儿曾在此地屯兵血战。

  郧西水能资源丰富,汉江沿南边穿境而过,全县有大小河流1557条,总长1767公里,可利用水量24.28亿方,可开发利用水能63万千瓦。襄渝铁路擦境而过,省道郧漫路横贯东西,“银武高速公路”纵穿郧西腹地。

  邮编:442600 代码:420322 区号:0719

行政区划

  全县辖9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土门镇、上津镇、店子镇、夹河镇、羊尾镇、观音镇、马安镇、河夹镇、香口乡、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景阳乡、六郎乡、涧池乡、安家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历史

  古为梁州东域。西周、春秋为麇国之地,战国属楚。秦为汉中郡的锡县。汉于境内增置长利县,与锡县同属汉中郡;东汉时省长利入锡县。三国魏时于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阳县,隶魏兴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平阳为兴晋,复长利与锡县并存,仍隶魏兴郡,东晋及南朝刘宋时未变。梁置上津县。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长利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以上津属商州,隶山南西道,省长利入郧乡、省锡县入丰利,隶山南东道。北宋以锡义山之西为上津县,隶商州,属永兴军路,以东为郧乡,隶西南路。南宋划上津归金州,属利州路。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隶商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郧乡为郧县,隶襄阳路的均州。

  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置上津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分郧县的武阳五里、上津的津阳四里置郧西县,以位于郧县以西得名,属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郧西,属郧阳府。民国初年郧西属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7年11月16日郧西县城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设郧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5月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并入襄阳专区,郧西属之。1965年恢复郧阳专区,郧西仍属郧阳地区(后改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1996年,郧西县面积3509平方千米,人口约51万人。辖7镇18乡:城关镇、土门镇、上津镇、店子镇、夹河镇、羊尾镇、观音镇、寺沟乡、茅坪乡、香口乡、六斗乡、槐树乡、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景阳乡、泥沟乡、六郎乡、黑虎乡、涧池乡、马鞍乡、五顶乡、童袁乡、河夹乡、安家乡、三官洞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郧西县总人口492015人,其中(9个镇、15个乡):城关镇61357人,土门镇27879人,上津镇29103人,店子镇26306人,夹河镇23450人,羊尾镇23505人,观音镇27813人,马安镇23135人,河夹镇20826人,茅坪乡8642人,香口乡20275人,六斗乡8265人,槐树乡7280人,关防乡17893人,湖北口回族乡24518人,景阳乡18416人,泥沟乡16124人,六郎乡28659人,黑虎乡13101人,涧池乡19176人,五顶乡14096人,童元乡14202人,安家乡11319人,三官洞乡6675人。

  2004年末,郧西县总人口444008人。辖城关、土门、上津、店子、夹河、羊尾、观音、马安、河夹9个镇,香口、关防、景阳、六郎、涧池、安家和湖北口回族7个乡,10个居委会、291个村委会。

  2005年末,郧西县辖9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土门、上津、店子、夹河、羊尾、观音、马安、河夹9个镇,香口、关防、景阳、六郎、涧池、安家6个乡,湖北口回族乡。共有10个居委会、280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郧西县常住总人口447482人,其中:城关镇93805人,土门镇24150人,上津镇28813人,店子镇24327人,夹河镇30246人,羊尾镇19118人,观音镇32135人,马鞍镇23776人,河夹镇25261人,香口乡22532人,关防乡16882人,湖北口回族乡21425人,景阳乡28423人,六郎乡25590人,涧池乡14509人,安家乡9712人,槐树林乡4250人,三官洞乡2528人。

地理

  郧西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鄂西北边塞顶点,南临汉江,北依秦岭,西南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脉,西邻郧阳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史称“依山带江。”

  郧西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年总降水量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最适合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125公里),全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如庙川(今湖北口)金银山10月可以下雪,而县城人还在穿夹衣。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这是最理想的),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1.874小时。无论温度和日照都是很理想的基数。

  全县总面积3509.6平方公里(耕地约70万亩,占11.4%;林地260万亩,占49%;可放牧荒山70万亩,占11 .4%;水产面积1万亩,占0.02%),其它面积(包括沙滩、水面、村庄、道路、崖石等)135万亩,占25.6%。

  全县大小山头6500多个,其中比较高的有篙山、黑山头、黄龙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为秦岭山脉。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郧西大梁楸木沟垴1853米,最低是归仙河的度高垭子151米。

  全县河流大小3000多条,汉江流域经我县西南9个乡镇,长125公里外,其余较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这些河流中50公里2条,30—50公里12条,5—10公里以下的山沟1438条,还有毛沟小岔1941条。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郧西县有大小河流1557条,其中30公里以上的有5条,汉江流域经我县西南9个乡镇,长125公里外,其余较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这些河流中50公里2条,30—50公里12条,5—10公里以下的山沟1438条,还有毛沟小岔1941条。纵贯南北的金钱河、天河、仙河属汉江一级支流。郧西县年平均流量10.3亿方,可利用水量24.3亿方。水能理论蕴藏量64.5万千瓦,可开发63万千瓦。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有矿产50余种,其中金属矿25种,非金属矿23种。重晶石矿郧西县储量达15万吨,其品位高达12.5%-99.5%。

植物资源

  郧西县桐油产量达1244吨,居中国第二位,被誉为“桐油之乡”;黄姜基地居中国之最,年产量占中国三分之一,研发的黄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姜有性繁殖技术、黄姜直接酸解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获得国家专利;烟叶质量与希腊并列世界第一,成为中国第一个香料烟基地,香料烟年产量过万担;杜仲基地跻身中国“四大杜仲基地”之列。

农产资源

  马头山羊、烟叶、蔬菜、核桃、桑蚕、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马头山羊”、“山葡萄”、“景阳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9.8亿元;烟叶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1483吨,实现总产值3336万元;农产品加工值13.5亿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个;巩固蔬菜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桑园500亩,新建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新建中药材基地1万亩。

特产

  杜仲,系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游一带。杜仲具有调剂人体免疫功能,并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郧西县位于长江中游汉江北岸,秦岭南麓,属于杜仲自然分布区。郧西县现有杜仲面积12.77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家、马安、六郎、店子等乡镇。河夹镇万亩杜仲林被列为中国“四大杜仲基地之一”。

  板桥豆腐干,郧西板桥地处汉江中游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境内。传说清朝着名画家、扬州八卦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建板石桥造福于民,后将此桥命名为板桥。郑板桥在此建桥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用汉江水和优质大豆制成的豆干。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郑板桥,就把这种豆干命名为“板桥豆干”,板桥豆干从清朝雍正年间传承已有200年的历史了。

  马头山羊,无角,头像马头,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畜禽良种之一。郧西县的马头羊,年存栏量39.83万只,羊肉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

  神仙豆腐,郧西的一种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该县境内高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神仙豆腐”以后可以清热、解毒、活血,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这种神仙叶子是分布在郧西山区的一种灌木,忍冬科,六道木属,学名叫二翅六道木。[31]

  野香椿,香椿为多年生楝科落叶乔木树种,俗称椿芽、椿头。其树干通直圆满,有光泽,花纹美观,易干燥,不变形,抗腐耐湿,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郧西县现有香椿基地10万余亩,活立木蓄积61.5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湖北口、店子、关防、上津、六郎、香口等乡镇。尚有7万亩香椿分布在住宅四旁、路旁等地,单株材积平均为0.2立方米,最高达到0.7立方米。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特产:核桃

  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是一种良好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林树种。据记载,在地质年代第三纪和第四纪时,已有6个种分布于中国西南及东北各地。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秦岭南麓,汉水北岸,土埌以黄沙埌、钙质土为主,是核桃生长的适宜区。到2005年,郧西县已发展核桃16.7万亩,占郧西县经济林总面积的53.9%。

  郧西黄姜,黄姜学名盾叶薯蓣,属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茎草本植物,是传统中药材。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镇痛、消炎、抗毒素、避孕、保健和美容的领域。黄姜作为国内特有的甾体药源植物,清同治版县志便有记载“县内出产黄姜,俗名‘火头根’”,根状茎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及各种外科炎症。

  郧西花馍,又名面花,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甚广,湖北口回族乡做花馍的习惯是从陕西关中地区传承过来的。该乡在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等场合都要送花馍助兴。逢年过节时多做枣花馍,象征多福多寿;小孩子满月,姥姥家会送来有龙凤或虎头造型的花馍,意为“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端午节时,舅家送给外甥鱼、莲等形状的花馍,叫作“曲莲”,寓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鱼羊一锅鲜,郧西的地方特色菜,创造性的把鱼的鲜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鱼吸收羊的浓香,羊吸收鱼的鲜甜,去膻去腥,鲜上加鲜,色香味俱全。在肉类中,只有羊肉中含有“左旋肉碱”,其作用是燃烧脂肪达到减肥作用,羊肉还可以暖胃。鱼类则含有较多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上津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2007年5月31日公布)

人文艺术

  刺绣,郧西手工刺绣始于民间,年代久远。民国中后期见到的衣帽鞋类有妇女小脚鞋、婴儿鞋、婴儿帽、婴儿兜、花袜底、花手帕、花围腰、花袖头等,花样多为花卉小品。装饰品有帐帘、门帘、枕头顶、五香抽、针线包等。以上均为铺绣。另有妇.女衣袖口、裤脚花边及围腰等,属于排绣。1984年,县文化馆收集各种彩绣370多件在县展出。多数来自庙川、槐树、三官洞等地,尤其回族妇女刺绣更为精致。解放后,刺绣不太时兴,农村鞋底、袜垫、枕头套仍有花纹流行。童装服饰有少量帖布绣。1970年,县城首次出现机绣。1982年,县童装厂成立后,机绣品种有门帘、窗帘、枕套、电视机套、电风扇套、凉帽等。

  剪纸,解放前妇女“扎花绣朵”,分“画、剪、贴、绣”四道工序,均使用“桂花纸”(细而精),后把剪纸用于门窗帘或扎花灯,改用彩纸,成为“剪贴画”。解放后把剪纸用于壁报、画展、办专栏等花边图案装饰品。

  泥塑,解放前泥塑多为各类神像,如祖师、关帝、泰神、娘娘、龙王、火神、土地爷等等。高者丈余,小者三五寸,工艺制作精良传神。据民国县志载,清末,仅县城南附近有48座大庙,各庙均塑有各类神像,数量不等。解放后提倡“古为今用”。1956年,由县城东门外民间艺人詹厚安,塑造一座高1.2米的“工农联盟”彩塑,在县城“阶级教育展览会”上展出。1957年有关人员塑有“警卫战士”、“医生”、“新旧社会生活对比”等作品。1973、1974年,县文化馆美工人员仿塑《收租院》群像。1978年又创作园塑《棉花姑娘》、浮塑《麻姑献寿》等,并参加郧阳地区在郧西举办的“泥塑展览会”上展出。

  玩龙灯,有纸龙和布龙两种。纸龙,用竹编纸糊,着以红绿各色画成龙的模样,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近两人高,眼耳口鼻齐全。龙身加龙尾共12节(闰月13节),各节用红布相连,一人举一节,活龙活现。农历正月十四(少数为十二)黄昏出灯,灯亮齐燃,锣鼓声声,小号伴奏,烧纸放炮,首先到附近大庙“祭灯”。龙头前有一大“红珠”引路。珠引龙赶,上下翻滚。挨门挨户戏玩。十五正会,十六烧灯。此风,以县城、土门、黄云、上津等平川集镇为甚。布龙,亦称“站龙”,用红绿布缝成水桶粗布袋式的龙身,长10余丈,贴上彩色鱼鳞甲,另扎有龙头龙尾。白天出灯,在街道广场转动戏舞,亦燃花炮,但不准烧灯身,以备次年再用,以县城历史最久。

  舞狮子,用青竹与彩纸扎成狮子头,狮身为麻料编成,内着两人,一人直身玩头,一人猫身玩尾。有的狮头披红系铃。一般为双狮,另配有12盏花灯,与龙灯比,各称“半架灯”。如系“满架灯”,狮子、龙灯同时出动,轮番戏舞。狮子在场内跑圆圈,边跑边转动着头部,花炮、锣鼓轰鸣,视为“热闹”,驱赶“瘟神”,最后“喝采”送灯。

  高台故事,用方桌垒成2—3层,再用绳索木杠捆绑好,每层搭有彩布,边有花絮,桌上各站有彩装六七岁儿童2--3人,儿童按故事情节化装,如《砍樵》、《战山》、《断桥》、《打虎》、《二进宫》等。只供欣赏,不唱不舞,属舞台固定造型艺术。解放后,南街民联文艺宣传队于1957、1963、1979、1980年春节各玩过一次,1988年后断断续续。

古化石遗址

  郧西是恐龙的故乡。2006年,在郧西县城西下北隅村的金银山,修建银武高速公路时,发现了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化石群,化古成土红色。

  郧西是古猿人之家。公元1976年7月,在郧西神岭白龙洞发现了八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考证,此化石距今约45万年到100万年,早于北京周口店猿人.被命名为"郧西猿人".其考古点和"郧县猿人头骨化石"出土的地点相距约三十公里。200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郧西黄龙洞发现了距今4至10万年的猿人牙齿化石,填补了亚洲没有4至10万猿人化古的缺环。

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上津古城、黄龙洞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共鄂豫陕省委第二十次常务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涝池大院。
  • 中共鄂豫陕省委九棵树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油炸岭村。
  • 中共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关防乡二天门。
  • 陕南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粮油所。
  • 陕南军区武装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
  • 鄂陕周报社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
  • 陕南军区医院旧址1947年, 郧西县香口乡柯家祠堂。
  • 烈士墓地1948年,郧西县土门镇凤坪村。
  • 陕南军区枪械修配厂旧址1947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
  • 烈士墓地1948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
  • 渡春桥清代,郧西县城关镇。
  • 河南馆古戏楼清代,郧西县城关镇。
  • 弥陀寺古塔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群联村。
  • 罗汉寨石窟明代,郧西县店子镇罗汉寨。
  • 佛爷庙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绿林村。

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庹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庹家湾村。
  • 归仙河口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河夹镇归仙河口村。
  • 火麦沟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火麦沟村西政。
  • 张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童袁乡张家坪村。
  • 城关汉代遗址汉代,郧西县城关南横街。
  • 焦家台子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青山村。
  • 李家棚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李家棚村。
  • 西山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两利村。
  • 灵官殿清代,郧西县夹河镇金銮山。
  • 清真寺清末民国,郧西县羊尾镇老官庙。
  • 悬鼓观明代,郧西县城关镇天河坪村。
  • 郧西县烈士陵园现代,郧西县城关镇。

风景名胜

  湖北关,座落于湖北口回族乡西部的天堂山与凤凰山两大山脉的结合部,关端沿山脊向南北延伸,掩隐在浓密的松林中,似一巨龙横卧,总长约两公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702年),郧西知县翁吉士踏勘,因其地势,筑一湖北关。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1年),当时郧西县县长柯玉珊题写碑文,由当地回民哈长春等人集资复修。1987年,郧西县人民政府又拨专款再次复修,县长张万锋题书关名,面鄂曰“湖北口”,面陕曰“湖北关”。2006年湖北口回族乡二十年乡庆,湖北关下湖北人对关体进行了复修,郧西县委书记卢富昌题撰“湖北关”三字。两侧秦亭、楚亭为鄂陕两地于1999年修建。

  坎子山,坎子山村位于湖北口回族乡西北部,雄居郧西大梁之巅,境内平均海拔达1500米,为郧西之最,最高海拔牛头岭1799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坎子山石林风光。坎子山石林绵延10余公里,素有“千亩之称”。石林资源和“湖北关”、猫耳洞、鹰嘴石、观音寺等景点形成链式,交相辉映,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上津古城风景区,又名柳州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嘉庆七年全面复修,是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古城,1993年衩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系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墙周长1236米,墙体上窄下宽成梯形,平均高6.8米,设有五门,东曰通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再辟一便民门。城区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龙潭河风景区,位于汉江中上游北滨,秦岭支脉羊尾巴山下,属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境内。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龙潭河和虎豹峡两部分组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2公里,主要景观有:一线天、海底龙宫、贡爷古居、龙王庙、龙头香、串龙洞、龙泉眼、孔雀瀑、。

  五龙河,从安家乡政府经过6.5公里的旅游路,即可到达龙门景区。龙门景区从杨家河五龙湖到杨四庙全长3.5公里,有五龙门、柱、湖、河、溪、瀑、潭美景。五龙河由五大景区组成:分别是龙门景区、龙潭景区、龙峡景区、龙女景区、龙宫景区。

  夹河关旅游区,夹河镇是十堰市委2008年度评定的三个“文化名镇”之一,夹河关旅游景区位于汉江河畔,素有小武当之称的金銮山座落境内。景区隶属郧西县旅游局管理,修建了汉江文化墙40米、上山游步道200米以及城楼、观景台、龙头香等景点。

  郧西天河旅游区,位于郧西县境内,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面积约12000亩,北至土门镇金钗石,南至天河坪河口,西至榆树垭,东至大尖山。包括七夕文化区、道教文化区两大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