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吴金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鄣吴金龙,龙舞,发源于浙江省杭州市安吉县鄣吴村。鄣吴村位于安吉县西北边缘,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山区古村落,古称“归仁里”。因地处古“鄣郡”地,南宋以来,又是吴氏族人聚居地,故称鄣吴村。明、清两朝数百年间“闻人代出”,著名的有吴维岳为首的“吴氏四进士”以及清末民初的海派画坛旗手吴昌硕等。吴氏族人为庆贺族中子弟“金榜题名”,自明嘉靖起,每每以舞龙相庆。龙身覆以金色绸布,故称金龙,寓“金榜题名”、“鲤鱼跳龙门”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出于对“龙”这一形象的神性崇拜,又逐渐加入了年节庆典、求雨、辟邪、求子、降福、祛病等多种内容,此风一直沿习至今。其间,清末兵灾,鄣吴村十室九空几近毁灭,金龙曾一度销声匿迹。后各地移民大量迁入,鄣吴村才始复苏。经艺术大师吴昌硕大力提倡及扶持,并揉入外地龙舞精华及新的创意,鄣吴金龙才重振雄风。“文革”期间,龙舞被视为“四旧”,也曾被禁演。改革开放后,民间文化艺术得到重视与弘扬,鄣吴金龙才又梅开二度,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鄣吴金龙之所以能在数百年中长盛不衰,是与其独具特色的造型、灵活多样的变化、节奏强烈的演出套路以及震撼人心的演出气势所分不开的。金龙的造型在外观上虽然也由龙珠和龙身两部分组成,但特色有三:

  一是龙身覆以金色绸布,点缀以金色鳞片,舞动时金光闪闪,且寓有“金榜”之意。

  二是在龙的制作上追求轻巧,龙头较小,重不超过10斤,龙身减至11节,总长度不超过22米,龙骨则全以篾片制成,覆以绸布,龙棒减短至1.3米,以便龙的快速舞动。

  三是龙珠的设计和制作与众不同。以铁筋为骨,包以红绸,直径约25厘米,固定于龙棒顶端,球中有轴,能自由转动,球下设计有数枚铁片,舞球者以棒叩地产生撞击声响来指挥龙舞动作的转换。

  鄣吴金龙除了外观造型独具一格,其变化多端的动作套路也充分表现了龙的神性和灵性。以“滾龙”这一高速舞动的基本动作为基调,动静结合,以动为主,节奏强烈、快速,舞动幅度大,高难度动作多,且多种套路变化神速。加上演出时场面宏大,一般龙身配两套班子,龙头配三套班子,总演出人数在38人以上。同时,配乐的锣鼓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也为演出营造了热烈、欢快、威武的气氛。

  鄣吴金龙的长盛不衰,除上述原因外,还和它有一支较为固定的演出队伍和组织机构有关。在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大力扶持倡导下,一是成立灯会,由村中舞龙高手和头面人物组成,使舞龙活动具有权威性、连续性;二是确定经费来源,除采取捐款筹集资金外,还确立会田十余亩,以田租充作活动资金支付道具制作、灯火香烛费用,从而保证了龙会活动的经常化。

  鄣吴金龙历经数百年间的嬗变、演进、其外形、内容自清末定型以来,演出套路最多时达20多个,后经解放前夕和“文革”时期的两度衰落,许多精彩套路惜已失传,现存尚有10余个套路。经常演出的有10个套路为:1、金龙出海;2、开四门;3、元宝戏珠;4、龙蜕壳;5、龙搔痒;6、金龙大翻身;7、龙登山;8、双龙出海;9、海底捞月;10、龙盘珠。这些套路借对“龙”的各种生活习性的模仿,充分表现了它的神性和灵性。其影响旱已超出了鄣吴地区,幅射至邻县、湖州地区以及安徽广德、宁国等地。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鄣吴金龙的传承与发展。组织上除委托文化中心外,还扶持成立了龙灯会;资金上每年保证数千元的活动经费,极大地提高了民间艺人参与的积极性。如今鄣吴金龙已成为浙北地区民间表演艺术领域的一块著名品牌,在县、市、省内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曾参加“湖笔文化节”、“湖州丝绸文化节”、“全国极限运动会”、“安吉进上海”的演出,荣获“湖州民间艺术大赛”一等奖、“德昌杯乾隆龙灯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