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治作品:花溪渔隐图 绢本设色,纵31.5 横29.8 厘米 故宫博物馆院藏
陆治作品:三峰春色图 纸本设色,纵:135.3厘米 横: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陆治(1496-1576),明代画家。字叔平,自号包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后访梅图》、《仙圃长春图》等。

  陆治是吴门画家中的晚辈。倜傥嗜义,以孝友称。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楷,尤心通绘事。游祝允明、文徵明门,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一时好称,几与文埒。工写生得徐、黄遗意。点染花鸟竹石,往往天造。山水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与陈淳并重于世。晚年贫甚,衣处士服,隐支硎山,种菊自赏。有贵官子因所知某以画请,作数幅答之。其人厚其贽币以谢。治曰:吾为所知非为贫也。立却之。求其画者,请之而强必不可得,不请之乃或可得。卒年八十一。

  陆治《雪后访梅图》作于一五六四年(六十九岁),此图可贵之处在于对画面整体情境的设定。作者以极为荒率的笔触勾皴山体,以淡墨有意无意间擦染,不更着色。此图以折线、弧线交互的方式来构筑画面,而图中的折线与《天池石壁》、《飞阁凭江图》不同,并没有将山体分割成封闭的诸多小块面,而是在整体中展现画面的气氛。山体、峰峦两侧斜线与因水所没的底部横线所形成的三角形体量更显其寒峻。总之,此图以自由而率真的笔墨呈现了寒雪山川的旷朗与寒洁,意境高远。

  陆治是一位隐居型画家,加上历经战乱、世事纷争,传世到现在的作品已是十分稀少。其花鸟画相对山水画来说更是少之又少。其花鸟作品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工笔花卉,这类作品用笔细致,敷色妍丽,饶有风韵;二为没骨写意花卉,此类作品多以没骨写意结合完成,笔墨潇洒脱俗、活泼生动、意趣无穷。

  对陆治工笔花卉作品的分析和评述,《仙圃长春图》当为最具代表性的。《仙圃长春图》为工笔设色长卷,画有折枝花卉十六种。纵览全卷,但见工写细致,设色艳丽,却不失雅逸温润之风。在构图上,呈现出明显的“S”型,这一点颇有宋元花鸟画古意。其新意则在于陆治间或将木本和草本花木穿插组合,在大朵花卉近处以小朵花卉点缀其间,在视觉上形成大小、主次、疏密等对比,这种组合处理方式在之前的花卉长卷上不曾见到。对于各种花卉的描绘生动活泼,盛开怒放、半开半合、含苞待放以及俯仰向背的景象与姿态都惟妙惟肖。全卷可谓行气不断、生意盎然。

  从此卷的风格来看,有摹仿元代画家王渊的风格倾向,陆治在此方面同沈周近似。若再向前推进,则具有“宋人小景绘画风味”。在工笔技法的师从方面,除了承续“徐黄遗意”,钱选、赵孟 ,以及同时代画家鲁治都对他有不小的影响。陆治的没骨写意花卉相比工笔花卉来说,除用笔更加精练之外,更有着隐居人士的高蹈远引和潇洒脱俗之感。陆治的没骨写意花卉讲求笔墨情趣,略脱形似,更重神韵,寄寓着更多的人格理想。他喜画牡丹,诸如白牡丹、红牡丹、绿牡丹、墨牡丹等。

  陆治是一个具有极强隐士情怀的人,写诗、作书、作画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令丹青妙入神,懒与探微作后身”,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成为彪炳画史的主观要求,陆治对于绘画本身没有太多的主动承担,因此在其后人所辑的《陆包山遗稿》中虽然收录了诸多的题画诗,但是没有见到表露其对于绘画本身态度与观点的文句。在明中后期,由于社会整体环境的转变而导致绘画审美的相应转变,陆治的山水与花鸟在承继吴门文人绘画的基础上,鲜明地反映出这种风气的转变。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