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先沅(1865~1913),字芷江,亦名芷芗,别号钧灵,四川省筠连县人。4岁读书,15岁考入乡学,县、府联试成绩优等。光绪十七年(1891年),奉调尊经书院读书。后在北京供职。在京时久,目睹国势日衰,乃决意与贤豪志士谋救国之道。戊戌年(1989年),因参加康有为变法运动,被清政府调往云南,委以司法承审,到期2月,即判处200案件,遂调善后局任文案。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升腾越厘务,任职中经其会审查勘,不三月遂将英人走私、人民死伤、抢劫等300多积案结清,使边民获得大量赔偿。光绪三十年(1904年)调任文山知县,兼任安平同知,继升补大官厅同知,旋又调开化知府,兼领南防营务处统领保卫五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党人在河口起义,乃遣子宪民,随沈、钱二君往越南东京与党人秘密联络,适遇游匪扰乱开蒙,陈以协力铲除和抵制法国领事要挟有功,保升为道员,旋委兵备处,又提调宣威。陈至宣威,正禁种烟,民众哄闹,州官报称民变,滇督命道员主剿,陈力主安抚,只杀了凶狂土匪二三人,事即平定。宣威民众欢欣赞颂:“陈公早来,烟花不开;陈公不来,鸡犬成灾”。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调署云南首府,群民夹道挥泪挽留。不数月,西防吃紧,委其为大理知府兼营务处总办。二年,昭通沿边土匪团聚,奉急电援昭,乃兼署昭通府。上任未月,率兵与匪战于长坡,匪首就擒,昭乱遂平。

  宣统三年(1911年)滇省宣告独立。九月二十三日,陈由江防回昭,竖旗起义。旋奉云南军政府委以援川巡按副使,昼夜驰奔,至筠连县,组织临时政府,维持地方秩序。适叙属急函援川,在县居二日,乃率滇军至叙府(今宜宾),宜宾人称之为“陈道台”。复由叙府出川南,赴渝州。渡舟于合江时,清军从城上以高击低弹如飞蝗,侧舟被击伤数千人,所乘舟几覆,陈先沅却自若无事。至渝,已宣告独立,与张都督培爵相见恨晚,张委其为参谋后,陈先沅力主成渝合并。数月,终达合署之愿,促使全川大定。然余氛未靖,川江多阻,乃建议清理水道,遂以水师参谋长就任。二次到渝,划分区段,编制艇队,旋改组水警,形成江防力量。

  民国2年(1913年),陈先沅驻防万县,适袁世凯背叛共和,图取南方。遣李纯率旅进窥西江。陈深恶痛绝,急走渝州,促熊克武独立,以策应长江上游“二次革命”。遂率部奔赴前线,冲锋陷阵,历30昼夜不交睫。因南军失利,渝亦动摇,所部抵永川来凤驿,饷尽粮缺,士兵鼓噪欲哗变。陈先沅坦诚相告:“我军本为救民而来,如此举动,实为扰民,我不忍见。”自知事已无成,痛哭竟日,于9月23日作家书寄子宪民,嘱其善待祖母。内有“吾儿如不死,善继我志,再造民国”等语。乃召集所部,誓以救民之意,悲愤激昂,全军感泣,忽而出枪自戕殉国。所部感其壮烈,不忍肆行骚扰,遂自去。来凤驿驿民感德,以香花供奉,厚葬于该场口。料理衣冠时,得绝命词一章:“茫茫浩劫,一张一蹶。哀我川民,水深火热。先灵后劲,再励再接。饷尽弹绝,死报民国。”

  北伐后,国民政府据其功绩,追赠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