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岩古镇。2020年6月22日,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青岩古镇。2020年6月22日,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2016年被住建部列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2月25日,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主要建筑

  古镇里,古建筑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还有九寺:龙泉、慈云、观音、朝阳、迎祥(又名斗阁)、寿佛、圆通、凤凰、莲花;有八庙:药五、黑禅、川主、雷祖、财神、孙膑、东岳;有五阁:奎光、文昌、云龙、三宫、玉皇;有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有赵状元(以炯)府、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还有一世界珍稀树木“青岩冷杉”;有神仙、黄龙、花山、璇宫四溶洞;有三叠系的古生物化石山。

石牌坊

  历史上,青岩古城四门内外有八座牌坊,现保存的只有南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三座。三座牌坊的建筑造型基本相同,均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9.5米,宽9米,面北背南,属清朝石牌坊建筑风格。惊奇的是,三牌坊都没有基槽,靠4个长方形柱基直接立在地面上,且一竖就100多年。其中“赵理伦百寿坊”距定广门仅几步之遥,创意独特,被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为是“实属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三座石牌坊也成为摄影发烧友的挚爱。

背街

  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是摄影的绝佳地点。背街附近也是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状元府

  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镇状元街1号,状元街与北街交接,靠南边那一截叫“下院街”,北街干道上有指示路牌比较容易找到。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

万寿宫

  位于西街3号,毗邻慈云寺。清康熙年间建,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最早并不是一座道观,而是江西会馆,为南来北往的商贾之所,后来改造为道观。整座宫院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组成,坐东向西,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但建筑大都在“文革”中被毁,多是后来重建。宫内最有看头的便是戏楼,其中的木雕精美绝伦。在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一组高浮雕人物图案最为著名,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很有军旅文化特色。

迎祥寺

  迎祥寺,坐落在南街西侧的小山脚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有“黔山祖庙”之美称,是贵阳市的著名古刹之一,至今仍然香火旺盛。该寺有殿宇三重,前为天王殿,现殿中塑有弥勒佛像,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之像。穿过前殿,便是大雄宝殿,正中供俸佛祖释迦牟尼,两旁供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后殿下层供观音菩萨,观音两旁,立有善财童子与龙女。令人诧异的是楼上供奉的居然是道教的神仙“斗姆”,一问当地人才知,这里早先叫做“斗姆阁”,本是供奉斗姆的道观,后来才被佛祖们抢了地盘,变为佛寺,人们便将斗姆像移置于此,一起供奉起来。

名人故居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李克农亲属曾居处:位于青岩镇北街10号,1939~1941年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属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邓颖超之母曾居处:位于南街75号,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1939~1941年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经营快餐;周恩来总理之父曾居处:位于青岩背街2号,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已对外开放。

  张公馆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住宅,为民国年间建筑,是青岩典型民居。该建筑地块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修复后的张公馆将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公馆文化,成为贵州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表演及非遗文化产品、手工技艺展示的窗口及基地。

建筑特点

  青岩古镇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青岩古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其独特风格。

象鼻木雕

  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青岩民居的林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

朝门

  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彷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门前或大门前,铺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意为”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人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

重檐悬山式

  重檐悬山式民居完全是人体仿生学与商业经营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青岩古镇的民居表面看起来和其他明清建筑并无明显不同之处,青瓦石墙、古朴沧桑,但仔细观察,却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地域色彩。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下雨,总不能耽误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青岩镇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显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但总不能把门关上了不做生意吧,就再加上一重檐,很好的保护了柜台,这样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如果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护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古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运用人体仿生学,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筑即便放在全国范围看也实属罕见。

腰门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窗雕

  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的。如意、牡丹、祥云、龙凤等图案,均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向来备受民间青睐。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作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青岩民居撑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汉文化看来,蝙蝠与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征“寿”。蝴蝶的谐音为“福”与“耋”。一个人,如果能活到“髦耋之年”,那无疑是老寿星了。青岩民居的木柱子。

历史文化

  青岩镇的得名:《贵州图经新志》载 “青崖在治城南五十里,贵州前卫屯田其下”,《贵阳府志》称之为:“突起河干,登其上,可眺望数十里”。当地百姓名屯堡“青崖”,后写为“青岩”。贵州话属于北方语系,“岩”音“ai”,故名。

  青岩地区的行政建制,先后经历了青岩司、青岩外委土司和青岩镇。所管辖地区也先后有所变化。

  青岩古镇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因明朝屯兵而建镇,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

  明初,青岩古镇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 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

  中央王朝为控制西南边陲,洪武六年(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宗教文化

  在中国的古镇中已很难再有青岩这样的“四教合一”的风景。在青岩,佛教和道教寺庙的香火也很旺。佛教寺庙虽然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布局严谨,有不少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出庙门不远是基督教堂,教堂里教徒们聆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讲解《圣经》。还有道教的宫观,在袅袅的青烟中传出道家的祷文。

浙大情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1939年底,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在时任校长的竺可桢先生的率领下,除了大部分师生转至遵义湄潭,一年级和先修班设于青岩古镇。教室、图书馆、办公室设在龙泉寺,学生住在慈云寺,另有实习场和教职员住宿地分别设在圆通寺和黑神庙。这里是日本飞机轰炸时的盲点地区,能够保护师生及教学设施的安全。

邮政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代办信局”开办于青岩古镇。光绪十四年(1888年),青岩人苏抗开办了“代办信局”。据历史考证,它是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先成立的第一家私人“代办信局”,比中国最早的官办邮政还早8年。直至1939年“代办信局”转变成为官办邮政前,“代办邮局”一直由青岩王氏家族承办,业务从未间断,从而带动了古镇商业贸易的发展,成为传递东西南北重要信息的枢纽,载入了中国邮政发展的史册。“代办邮局”珍贵匾牌,已被北京中国邮政博物馆所珍藏。

影视文化

  青岩是陆川导演、姜文主演的电影《寻枪》的拍摄地,推荐贵阳的人是姜文,他的小学时代在这里度过,看剧本时,贵阳花溪附近地区的奇山异水和阴郁天空一次次契合到故事中来。剧组实地考察比较之后,发现这里古风犹存的街落、鸡犬相闻而又相对落寞的人际……许许多多的天然质素都令故事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觉,能拍出“噩梦”感。

民间传说

  青岩龙的传说。那时,青岩西南黑神庙的的山上、是葱葱的梓木树。在黔陶路旁边龙阁周围,更有森林的油杉。城里的场坝宽好。高高的城墙,众多的庙宇殿堂――万寿宫、寿福寺、龙泉寺、天主教堂等。这龙的头在迎龙阁山下的河里,有许多门板大的鱼陪着。龙尾则在黑神庙的山上,在那儿还看得着龙的鳞片。这龙的身段正伸展在场坝的地下。石板铺就的场坝中央,有座高高的砖塔,塔前有个水池。这个用以焚化水纸的塔和水池下面,正是龙的腰身,据说底下还有一口大铁锅,站着一只大公鸡,是看管龙身的,因为龙的腰一扭动,就会发大水,大公鸡狠啄她一口,龙身就不动,青岩城也就平安不被水淹了。

民间习俗

  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等等,场面都十分热闹。

  放“孔明灯” 孔明灯的燃放时问一般在放完宝鼎后。孔明灯灯罩呈圆柱形,高约五尺,上面封顶。恰似一只倒扣着的大屯箩。灯罩的底部糊在直径为三尺左右的圆形竹圈,竹圈上捆着一十字形细铁丝架,铁丝架中央绑着用菜油炸透的纸捻。在燃放孔明灯时,先用一捆稻草燃烧,让其热气将又软又长的灯罩充壮,再点燃纸捻,保持罩中空气的热度。

  放“水耗子” “水耗子”是一种在水上放的特制小型烟花,一般节日都可燃放。它是用草纸一层层地卷糊,再用各种颜色画卜眼睛、瞄巴、耳朵等。帚后用石蜡化油包封耗子体。内装两层火药,一层格药,以导火线依次连接。燃放时,先择一个平静宽阔的水面,将水耗子点燃放入,水耗子便会一会。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好象一只活鲜鲜的真耗子,非常有趣。

  放“宝鼎” 也叫“放盆景”。宝鼎,是一种大型焰火体,它的燃放一般在正月十五晚上“亮灯”后进行。青岩的“宝鼎”高六尺许,直径约三尺,“宝鼎”下部呈圆柱形,上部似锥形。“宝鼎”用竹条编扎框架,白棉纸裱糊外表,鼎内按程序安装各种焰火和各种人物或飞禽走兽造形,有“火箭”、“滴滴花”、“地牯牛”、“火花筒”以及类似今日的魔术弹之类的各种“礼花”,造型内容根据各地喜爱的故事而定。青岩的有:《仙女散花》、《白蛇传》、《十八相送》等古剧目中的形象。宝鼎由一根总引线把宝鼎内各种烟花装置和各层造型依序串连为一体。同时,喷出的焰火有向天空喷出无数闪烁的“金花银柱”、有“地老鼠”跃出鼎盖,在人群中“活蹦乱跳”,到处乱窜;“火箭”一支接一支嗖嗖地射向天际,象一道道拖着火光的流星.划破天空;有无数条“火龙”在空中飞舞;“滴滴花”滴滴嗒嗒地撒下无数闪亮的“珍珠”。最后现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类的吉利条幅,以示百姓的美好愿望。

地理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据市区约29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古镇。地理坐标东经106°37′—106°44′、北纬26°17′—26°23′,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92.3平方公里。

  青岩古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250毫米,日照时间长达2200小时,平均气温在14℃-15℃,一年四季均适合游览参观。

美食特产

青岩卤猪脚

  青岩卤猪脚,又名状元蹄。制此卤猪脚,需选农村饲养一岁左右的猪之蹄,取十余种名贵中药入味,经文火温煨,精心卤制,吃时再辅以青岩特产的双花醋调制蘸汁,入口肥而不腻,糯香滋润,酸辣味美。历来,凡到古镇游览者,皆以品尝此蹄为快,并对此美味赞不绝口。如今,“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

  豆腐圆子,是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的。在油锅里微微一炸,出锅的时候黄灿灿的。趁热蘸点贵州特有的沾水,再整个儿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确是极品的美味。

糕粑稀饭

  糕粑稀饭,早餐的首选,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个煮熟了的米糕团,看上去煞是可爱诱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饯之类的配料,然后用勺子把米糕捣碎,和在藕粉里。相传清光绪年间,贵阳一卢姓小贩,用糯米粉加碗耳糕,磨成浆汗甑蒸熟,其色洁白,松色如雪,遂用竹片划成块状,点缀玫瑰、芝麻、桃仁米遂成风味小吃,人称""卢糕粑"",后又有城隍庙侧(大同街西口)宋姓小贩,改作园形,不加佐料,做成""宋糕粑""。园形糕粑配以荸荠粉调好的“稀饭”,即成贵阳人爱吃的“糕粑稀饭”,味道甜美,现贵阳甜品店可以尝到。

  米豆腐,几乎西南的每一个小镇里都有,可到了青岩这米豆腐也不同。当地有一种特殊的米豆腐,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色泽嫩绿,这样的配方可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花溪牛肉粉

  花溪牛肉粉,发源地贵阳花溪地区,是贵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其独特的汤料,由多种名贵中草药精心严格制作,做出的牛肉粉与众不同,汤鲜味美,肉香。吃过的人赞不绝口。花溪牛肉粉风味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品味以外,喝上一碗香气诱人、鲜味浓郁的牛肉原汤也是一种美味的享受。

丝娃娃

  丝娃娃,口感丰富,富有层次感。其精髓就是对面皮儿的制作,要薄如蝉翼,软糯洁白,通透如玉。因面皮包好菜丝时的形状酷似襁褓中的婴儿,从其出现在街头小巷的摊点上开始,贵阳人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丝娃娃”。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谢姑妈玫瑰糖,是谢氏祖先于康熙十六年由江西来黔传承下来的特色产品,至今十代嫡传。谢姑妈玫瑰糖承袭了祖传制作工艺和方法,全手工制作,选用优质小麦(麦牙)、糯米、芝麻、玫瑰等精心提炼而成,糖质细腻化渣,味清香、鲜美,健胃消食为上佳的绿色食品。

青岩冰杨梅

  青岩冰杨梅,冷冻冰杨梅口感香甜。原汁原味,让你一年四季都有杨梅吃。杨梅营养价值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据测定:优质杨梅果肉的含糖量为12%~13%,含酸量为0.5%~1.1%,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有“果中玛瑙”之誉“绿色无公害水果”之誉。

  米王山兰酥,香滑可口的山兰酥,让你吃了一口就忘不了。配料:山兰米、葛根粉、瓜仁、黑芝麻、核桃仁、花生、冰糖、野生蜂蜜糖、高山菜籽油。

  木锤酥,是以熬好的糖稀和炒熟的干果搅拌后,放在自制的案板上,迅速由俩壮汉抡木锤暴砸至糖稀干果仁碎的薄饼状,趁热裁切而成。其味香酥,甜而不腻。其干果为精选的桂花、罗汉果、核桃、花生和芝麻等绿色原料。

  玫瑰酱,是将玫瑰花的花瓣用糖腌制成的。富营养、润肌肤、养容颜、抗衰老。常期使用保持皮肤水份,香体。玫瑰酱玫瑰酱玫瑰酱可以化解腹部淤血,疼痛,经常食用,口中出气,毛孔散发出来的都是玫瑰花香,是天然的食品。

  青岩鸡辣角,是青岩最出名的地方特色美食,游青岩古镇品尝青岩鸡辣角是游客的必选项目之一,但由于现做再炒的鸡辣角口感不如冷食好,因此就发展为把鸡辣角制作成方便食品,批量制作,客人随到随取,既方便快捷,口感又较之现烹饪的鸡辣角更佳。更多的游客还点此菜打包带走馈赠亲朋好友。成菜色泽红润,肉火巴骨酥,嫩辣鲜香,味美爽口。

  杨家盐菜,主料为青菜即叶用,或大头萝卜菜(根茎像萝卜、碎叶,与皇帝菜叶及相似)。取其嫩叶及根尖,除去筋膜,厚皮,洗净后挂在绳上晾晒三至五天(阳光强烈为最佳,视菜叶变腌程度而定,软且含水气)后取下,置大木盆内,加盐揉搓至出汁并加入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拌匀后(也可不加香料),装入麻袋用石磨(石板等重物)压住,先腌渍七天,取出来再晒一天,入笼蒸透后还得晾干,如此晒蒸揉两遍后,以数棵菜缠为1把,装入倒伏罐中(一种口朝下、底朝天的专用坛子),坛口要用桐子树叶或芭蕉叶盖上盖上,再用干稻草或者干树叶(树叶要干净)塞紧,倒置于水盆中,发酵半个月后,即可取出使用。

  青岩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蜜汁猪肘、酸汤鱼等等,当地还盛产各种山间野菜,处理后摆上饭桌也是极具特色哦。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

参考条目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