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4行: 第4行:
 
<br>
 
<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青 溪'''</span><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青 溪'''</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王维]]</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王维]]</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br>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br>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br>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br>
第25行: 第25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我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而行。</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我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而行。</span><br>
 
  言:语气助词,无实意。<br>
 
  言:语气助词,无实意。<br>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br>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br>
第31行: 第32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溪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路途却不足百里。</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溪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路途却不足百里。</span><br>
 
  趣途:向前走的路程。趣:同“趋”,奔走之意。<br>
 
  趣途:向前走的路程。趣:同“趋”,奔走之意。<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静谧而秀美。</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静谧而秀美。</span><br>
 
  声:溪水声。<br>
 
  声:溪水声。<br>
 
  喧:声音大。<br>
 
  喧:声音大。<br>
第44行: 第47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span><br>
 
  漾漾(yàng yàng):水波飘荡的样子。<br>
 
  漾漾(yàng yàng):水波飘荡的样子。<br>
 
  泛:漂浮。<br>
 
  泛:漂浮。<br>
第52行: 第56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一样。</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一样。</span><br>
 
  素:一向,向来。<br>
 
  素:一向,向来。<br>
 
  澹:恬静,安然。<br>
 
  澹:恬静,安然。<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让我能留在溪边的磐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让我能留在溪边的磐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span><br>
 
  磐(pán)石:厚而大的石头。<br>
 
  磐(pán)石:厚而大的石头。<br>
 
  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br>
 
  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br>

2020年9月4日 (五) 17:26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青 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题与背景:

  《青溪》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谈正如清川的闲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青溪:在今陕西汉中市勉县之东。

  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一说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入蜀途中。作者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


逐句释义: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我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而行。
  言:语气助词,无实意。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东。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溪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路途却不足百里。
  趣途:向前走的路程。趣:同“趋”,奔走之意。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静谧而秀美。
  声:溪水声。
  喧:声音大。
  色:山色。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
  漾漾(yàng yàng):水波飘荡的样子。
  泛:漂浮。
  菱荇:泛指水草。菱(líng):柳叶菜科菱属植物的泛称。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蒴果椭圆形。
  澄澄:清澈明洁的样子。
  葭苇(jiā wěi):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一样。
  素:一向,向来。
  澹:恬静,安然。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让我能留在溪边的磐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磐(pán)石:厚而大的石头。
  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青溪 题图
《青溪》诗意参考图
《青溪》,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青溪》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这条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可分为三个段落,头四句为第一个段落,对青溪作了总的介绍。中四句为第二个段落,作者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顺水流而下,绘声绘色地描绘出青溪各具特色的画面。末四句抒情,“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点出了描绘青溪的用意所在,即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情愫,写青溪正是写自己,是为自己的心境写照,物境、心境已融为一体。最末二句诗人暗用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显示自甘归隐的心态。写得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