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9年11月4日 (一) 09:24小毛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適(约701~765年),唐代大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一带)。

。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不得志,去游河右,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掌书记。进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失守,適奔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二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適喜功名,尚节义。年过五十,始学为诗,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传诵。开、宝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適而已。集二卷。今编四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08首。

高适(704—765年),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开元二十年(732),北游燕赵。二十三年,应征赴长安,落第而归,客居淇上。天宝三载(744),与李白杜甫相会,同游梁宋;五载,又同游齐鲁。八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九年冬至十年春,再游燕赵。十一年秋,终因不忍“鞭挞黎庶”和厌倦“拜迎官长”的为吏生涯,辞去封丘尉,客游长安。不久即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判官田梁丘引荐,赴西北边塞入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参军,充掌书记。安史之乱起,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高適随玄宗入蜀,拜为御史中丞。同年十二月,任淮南节度使。乾元元年(758),遭谗左授太子詹事。后又相继出任彭州、蜀州刺史。广德元年(763),迁剑南节度使。后还京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旧唐书·高適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適而已。”

  高適素有边塞诗人之称。他一生曾三次出塞。前两次都是到东北边塞,他敢于正视边事现实,表现抵御侵犯、安定边疆、建立功勋的豪情壮志与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强烈矛盾;留意体察戍卒的疾苦和心声,为军中兵将苦乐不均、死生各异的处境大鸣不平。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塞上》、《蓟门五首》、《燕歌行》等。高適第三次出塞,是在河西哥舒翰幕府任职。当时主将战功卓著,自己也比较得志,边塞诗作的内容、风格遂与前两次迥然不同:以歌颂战功为主,抒发壮志、决心建功的激昂情绪成为诗歌主调。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如《登陇》、《金城北楼》、《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及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李云南征蛮诗》、《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九曲词三首》、《塞下曲》等。高適诗作的题材比较广泛,除边塞诗之外,还有关心民生疾苦,抒发济世之志的作品。

  高適的诗在当世已负盛名。杜甫将其与岑参并提,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殷璠也说:“適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河岳英灵集》卷上)《新唐书·高適传》说他的诗作“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为传布”。

  《旧唐书》本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20卷,不传。今传敦煌卷子有唐写本《高適诗集》(伯3,862)和《诗选》数种(伯2,552等),所收高诗合计近百首(含重见),极有校勘和补遗价值。高適集今传最早的刻本为南宋“临安府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印”《高常侍集》,目录7卷,全为诗作,正文仅存6卷,藏日本东京大东急文库。国内有清影宋抄本流传,如《四库全书》底本即为鲍士恭家藏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中国国家图书馆亦藏有清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等,皆属于诗不分体系统。另有诗分体8卷并文2卷的10卷本系统,以明覆宋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代表,其他明刊本多出于此。明铜活字本《高常侍集》,仅有诗8卷,亦分体,实为后一系统10卷本的存诗节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影印。《全唐诗·高適诗》4卷,系参考以上两个系统的重编本。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適诗集编年笺注》(附年谱)、孙钦善《高適集校注》(编年,补遗,辨伪,附年谱及版本考)。研究高適生平尚可参考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適年谱中的几个问题》、周勋初《高適年谱》等。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