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娄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黔娄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北金召村东南约100米处。封土已平,但遗址尚存。1998年,考古人员在此墓附近发掘出一宋金时期的砖室墓,壁画极其精美,为省内罕见。

  黔娄战国时期齐国隐士、著名道家学者。他生活在齐威王时期,很有才华,尽管家境贫寒,但安贫乐道,不慕荣华富贵。齐威王敬仰他的品行,想请他作齐国的卿,鲁恭公也想请他为相,他都婉言谢绝,坚辞不受。《汉书·艺文志》称赞他“守道不诎, (齐)威王下之”。 黔娄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黔娄子》四篇就是他的代表作。

  黔娄一生清廉,据说死的时候竟然因为掩盖尸体的白布短小,而不能覆盖全身。蒙上头就露出脚来,盖上脚就露出头来。他的好朋友曾子建议,把白布斜过来盖在尸体上,以盖住全身。黔娄的妻子对曾子的建议很不以为然,她说:“斜着盖有余,不如正着盖不足。黔娄生前是一个正直的人,死的时候反而斜盖着白布,这不太符合黔娄的遗愿。”曾子认为黔娄妻子说的很有道理,自己感到很惭愧。

  接着,曾西又和黔娄的妻子谈论起黔娄死后的谥号问题。黔娄的妻子说,自己的丈夫谥号应该叫 “康”。“康”的含义,是一生安逸、欢乐。曾子认为黔娄一生贫寒,谥号“康”名实不符。黔娄的妻子解释说,黔娄拒绝做鲁相,说明他认为自己比国相还要显赫;齐国国君曾经赐给他三千钟粟,而黔娄坚决不要,说明他认为自己非常富贵。黔娄品行高尚,淡泊名利,他的谥号为康,是完全应该的。曾子听了解释,受到感动,连声赞叹。

  黔娄夫妇一生洁身自好、淡泊名利,被后世许多文人墨客所敬仰。唐代大诗人元稹在悼念他亡妻的诗《遣悲怀》里,就曾把自己比作黔娄,把自己品德高尚的妻子比作黔娄的妻子,讴歌了纯洁真挚的夫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