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鼻烟壶汉语拼音:Biyan Hu;英语:snuff bottle),盛鼻烟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于携带。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前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

  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清宫造办处经常做鼻烟壶的作坊有玻璃厂、珐琅作 、玉作 、牙雕作和镶嵌作;壶盖、勺由镀金作或牙雕作配制。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

  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

沿革

  在欧洲盛行鼻烟和鼻烟壶的影响下,中国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在宫廷手工艺工场——造办处下设玻璃厂,聘请外国传教士指导生产琉璃鼻烟壶。乾隆年间,以玉石、犀牛角、玛瑙等材料制成的鼻烟壶,风格各异,更为精巧。乾隆至嘉庆年间,在鼻烟壶的基础上出现具有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的内画壶。后期的鼻烟壶和内画壶不再用于储存鼻烟,而是作为艺术欣赏品。

产地和品种

  中国鼻烟壶主要产于北京、河北、山东、江西、广东、山西等地。按材质和工艺分,有琉璃鼻烟壶、瓷器鼻烟壶、漆器鼻烟壶、玉器鼻烟壶、雕刻类鼻烟壶、金属类鼻烟壶和内画壶等。琉璃鼻烟壶的生产以山东博山为主,色彩有玻璃(白而透明)、珍珠(乳白而有光泽)、藕粉、红、绿、金星等多种。在此基础上,又有套料(或称套彩)鼻烟壶,即在藕粉底色上装饰不同色彩,随类傅彩,逐层琢磨出红花、绿叶、紫葡萄图案。瓷器鼻烟壶产于江西景德镇,或在壶上彩绘,或饰以浮雕。漆器鼻烟壶分雕漆鼻烟壶和螺钿镶嵌鼻烟壶。北京产的朱红色雕漆鼻烟壶,风格华贵;山西稷山产的螺钿镶嵌鼻烟壶以极细小的贝壳碎片在黑漆底上镶嵌成各种图案,光泽如同彩虹。玉器鼻烟壶主要产于北京,有白玉鼻烟壶、玛瑙鼻烟壶以及水晶鼻烟壶等,其中水晶鼻烟壶中的发晶鼻烟壶最为奇特,发晶中头发般的纹理宛如兰、竹,有的内含水泡,能上下浮动。雕刻类鼻烟壶有象牙雕刻鼻烟壶、竹雕鼻烟壶、犀牛角雕刻鼻烟壶和玳瑁雕刻鼻烟壶等。金属类鼻烟壶有景泰蓝鼻烟壶、银蓝鼻烟壶以及黄铜、银等制成的鼻烟壶等。内画壶是在琉璃鼻烟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品种。制作时,用一根长约20厘米的弯曲的竹签,尖端捆上狼毫,蘸上颜色,从壶口伸进白色透明的壶内,于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并题词作诗于其上。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内画壶名家有北京的马少宣、叶仲三、周乐元以及山东博山的毕龙九、薛向都等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内画壶的技艺逐渐提高,名家有王习三、刘守本、李克昌等人。

艺术价值

  中国鼻烟壶汇集绘画、书法、雕刻、玉器、漆器等多种传统工艺美术的优秀技艺,自20世纪初以来纷纷被欧美国家的博物馆和艺术鉴赏家们所珍藏。1969年,美国的艺术鉴赏家们发起成立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是专门从事中国鼻烟壶研究的国际性学术团体。1982年,法国巴黎举行中国鼻烟壶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