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GDP英文全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为GDP,中文名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亦称“本地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毛额”,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GDP(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3.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再简单的来说GDP是属地主义,GNP是属人主义;举例来说,也就是无论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美国等在大陆生产的最终财货,都包括在大陆的GDP内,包括移住劳工如台籍干部的薪资,或湖南民工的薪资也算进广东的GDP,故在全球化的时代,GDP为次要指标,不如GNP来的重要。

计算公式

生产面

  又称 最终产出法,先将社会一至三级产业加以区分后,再把各产业产值相加。

  GDP = 农业产值 + 工业产值(包括制造业、营造业及其他)+ 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及工商服务业、政府服务生产及其他)

分配面

  又称 所得面法,利用国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来估计。

   GDP = 工资 + 地租 + 利息 + 利润 + 间接税净额 + 折旧 - 补贴,

   GDP = W + R + I + SA + D - Subsidy

支出面

  又称 最终用途衡量法,从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面来估计。

   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

   GDP = C + Inv + G + ( eX - iM )

  因 出口 − 进口 ( eX - iM ) = 净出口 NX (net exports),所以可表示成

   GDP = C + Inv + G + NX


  GDP要计算出口是因为本地公司所生产的物品不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费(C)和政府开支(G)中,出口物品或服务也是以本地为基地的公司的生产所得,应计算在本地生产总值内。而进口成份要减去因为本地消费或投资当中或有进口物品或服务,而这些开支都非本地生产所得。

计算方式

  由于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物价水平是不断变化的。名义GDP是指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名义GDP包含了物价水平的因素,所以假如我们现在的物价水平上涨了一倍,那么名义GDP也就上涨了一倍。所以名义GDP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这时人们引入了实际GDP的概念。经济学上的实际GDP并不是舍弃了物价的变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准年的价格水平。举例说,2011年的名义GDP是使用2011年的物价计算出的,而实际GDP是使用2000年的物价计算出的(假设以2000年为基准年)。

各国比较

  不同国家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需要转换各国货币,转换方式主要有两种:

  1. 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
  2. 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

  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如果使用国际汇率,就会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过弱,而低估国内消费者与生产商的购买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则又无法精确计算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与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现行价格水平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值,不仅包含了当期产量的资讯也包含了当期该国的价格水平资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不变价格水平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值。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目前共有3个组织分别对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统计比较,分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包含在其出版的《世界概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