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詹姆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H.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美国小说家。

生平简介

詹姆斯1843年4月15日出生于纽约。他的父亲亨利是哲学家、神学家,长兄威廉是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中,象当时许多有素养的美国人一样,羡慕古老的欧洲文明。自幼往来于欧美之间,1875年起定居伦敦。1915年因美国一时未曾参加世界大战,忿而加入英国籍。1916年2月28日于伦敦病故。

詹姆斯幼年在家庭教师指导下学习。1862至1864年在哈佛法学院求学,并与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威·迪·豪威尔斯相识。1864年开始写作文学评论与短篇小说。1875至1876年在巴黎结识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莫泊桑、福楼拜、都德和左拉,以及英国作家罗·路·斯蒂文森等。他因残疾未能在南北战争时服役。长期以来勤奋写作,著作浩繁。191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1912年获得牛津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称号。1916年英国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职勋章。

小说

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1905年开始,他曾用三年时间精心修订他的《全集》(纽约版),共26卷(1907~1917),附有重要的序言18篇,详细论述了主要著作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早期的多卷本作品集还有伦敦版的《亨利·詹姆斯故事集》14卷(1915~1919)和伦敦麦克米伦版的《全集》35卷(1921~1923)。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交往之间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这表明作家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浓厚兴趣。这是深有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所怀有的人文主义倾向,而不是人们所熟悉的对贫苦大众的人道主义同情。作者赞美优美而淳厚的品德,把个人品质高高置于物质利益甚至文化教养之上,个人品质和他人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许多小说歌颂了纯洁、宽宏、轻易委身于人而受骗的女主人公(《贵妇人的画像》,《鸽翼》,《金碗》)。《波音敦的珍藏品》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思想,女主人公是个贫寒的孤女,由于她有很高的鉴赏力,被指定为珍藏品的继承人,但她蔑视物质利益,忠诚卫护对珍藏品一无所知的儿子的幸福而舍弃了自己的一切。教养和鉴赏力并非最高价值,作者称许女主人公不为物质利益所桎梏的“自由精神”。在粗俗好利和文化教养之间,他宁取文化教养(见《专使》);但是在文化教养和“自由精神”之间,他宁取“自由精神”。文化教养深但心理复杂而阴暗的欧洲人,在作者心目中不及纯真、慷慨、轻信的美国人,这是作者经常处理的主题。

长篇小说

詹姆斯重要的长篇小说有《一个美国人》(1876~1877),《贵妇人的画像》(1881),《波士顿人》(1885~1886),《卡萨玛西玛公主》(1885~1886),《波音敦的珍藏品》(1896),《梅西所知道的》(1897),《未成熟的少年时代》(1899),《圣泉》(1901)和后期的三部作品《鸽翼》(1902)、《专使》(1903)和《金碗》(1904)。《贵妇人的画像》写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一文莫名,初次来到欧洲。她的一个长住英国的父辈是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他的儿子拉尔夫患着不治之症,却深深爱上伊莎贝尔。为了使她在经济上得到解放,便于自由行动,他说服父亲,让伊莎贝尔继承巨款,他怀着好奇心观察她如何处理生活并安排她的命运。拉尔夫已不可能和她结婚。有两个人在热爱她:美国人坎斯伯·古特沃德和英国贵族沃伯登爵士。但伊莎贝尔的富有引起歹人的垂涎,她落入了牟尔夫人的圈套,贸然嫁给了似有十分教养的美国人奥士蒙德。不久她发现丈夫原来是个好利、好色、胸怀狭窄的猥琐小人,而且牟尔夫人原为他的情妇,曾和他生下一个女儿,正想找一个象沃伯登爵士那样的女婿。伊莎贝尔原可逃出陷阱,因为沃伯登爵士和古特沃德仍深深爱着她,但她仍然回到丈夫的身旁。《鸽翼》写另一个纯洁、慷慨的少女米莉也落入了欧洲人的圈套。她的生活目标是慷慨许身,奉献自己的一切。虽然最后发现了陷阱,但是对于她已经向之献出爱情的男子并无怨言,终于赢得了他的爱情,使他深知代表爱情的鸽子的两翼如何庇佑了他。《专使》的内容稍有不同,它写美国东部某镇工业巨富的儿子在巴黎被情妇所迷,他的母亲派遣专人从家乡来到欧洲,劝说儿子回家继承家业。这时儿子已非过去粗鲁的少年,在情妇的影响下,他举止儒雅,文质彬彬。于是这个专使全力支持情妇把他留在巴黎,并认为他此时的生活内容比在家乡时大为丰富,谆谆嘱咐他使生活更为丰富。这与他的母亲的愿望相反,于是她又另派了几个专人来到巴黎,其中有一个能够吸引儿子的美丽的少女,儿子其实很想顺从母亲的心愿,第二批派来的专人看来是能够完成使命的。

中短篇小说

詹姆斯著名的中短篇小说有《黛西·密勒》(1878),《艾斯朋遗稿》(1888),《真正的货色》(1890),《小学生》(1892),《螺丝在拧紧》(1898),《丛林猛兽》(1903),《快乐的一角》(1909),以及一组描写作家、艺术家生活的中短篇小说。《黛西·密勒》是早期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篇,写一个美国少女在欧洲的厄运,偏重于表现欧洲的风尚和美国习俗之间的矛盾。长住欧洲的美国人反映了欧洲的风格,他们不能接受黛西那样比较粗俗、不拘礼节但心地还善良的商人的女儿。作者力图对所谓的品德教养作出公正的评价。小说中那个爱慕黛西的长住欧洲的美国青年温特伯恩始终不以“公众舆论”为然,反映了作者的观点。小说文字流畅,是初期作品的风格。《丛林猛兽》的内容与文风和早期的作品大不相同,题材和《专使》有相同之处。在《专使》中,主人公敦促青年要尽情地生活,使生活丰富饱满。在《丛林猛兽》中,男主人公虚度年华,在过多的考虑和权衡是非中错过了炽热、真挚的爱情。他力戒自我中心主义,但仍为自我中心主义所束缚。作者揭示了一个受过高深教育而富有情操的男子最终的虚弱与无能为力。这部小说的文风十分复杂,多用冗长的句子,堆砌副词和比喻,有猜谜一样的对话,意思含混。

评论文章

詹姆斯写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评论文章,涉及英、美、法等国作家,如乔治·艾略特、斯蒂文森、安东尼·特罗洛普、霍桑、爱默生、巴尔扎克、乔治·桑以及屠格涅夫等。文集有《法国诗人和小说家》(1878),《一组不完整的画像》(1888),《观感与评论》(1908),《有关小说家的短评》(1914),《笔记与评论》(1921)等。他的游记有《大西洋彼岸素描》(1875),《所到各地图景》(1883),《在法国的一次小小旅游》(1885),《在英国的时候》(1905),《美国所见》(1907),《在意大利的时候》(1909)。自传三种:《童年及其他》(1913),《作为儿子与兄弟》(1914),《中年》(1917)。

评价

詹姆斯曾被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誉为“描写优美的良知的史学家”。但他对政治和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偶然涉猎,也反映了他的保守的思想,他甚至讽刺、嘲笑进步的民主运动(如《波士顿人》、《卡萨玛西玛公主》)。他无视道德品质的社会根源,很少描写社会环境;对上流社会虽然认识很深,而且经常持批判态度,对下层人民则所知甚少,而且对人对事怀有许多精神贵族的偏见。他的文章风格和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特别在后期作品中,往往句子又长又复杂,大量使用副词,力求细密、准确、恰如其分地反映思想感情的深处。他在艺术手法上多有创新,例如所谓“角度”的方法,即他认为作家不可能无所不知,只能通过作品中一个有洞察力的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铺展情节(例子甚多,如《专使》)。

詹姆斯的评论文章很有价值,最重要的如纽约版《全集》所附的序言。作者对形象思维的过程以及对艺术手法如何配合深思熟虑,有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序言于1934年收成一集,名为《小说的艺术》。其他有关作家的评述多为早年所作,很有见地,但对一些象狄更斯和惠特曼那样的社会性较强、文风比较粗犷的作家怀有成见。

西方评论家有时称詹姆斯为心理分析小说家,但他没有陶醉在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活动中。他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深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所表达的品德和情操。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