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文学汉语拼音měi guó wén xué),(America literature),美国文学表现为平民化,多元化,富于阳刚之气,热爱自由,追求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美国梦。美国文学大致出现过3次繁荣:19世纪前期形成民族文学,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两度繁荣,并产生世界影响,已有近10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殖民时期 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文化主要是口头传说,从未进入美国文化主流。早期新英格兰清教移民区实行政教合一,文化为宗教服务,著作主要为神学研究、移民史、布道、书信和日记等。重要作家有J.温斯洛普C.马瑟J.爱德华兹等。诗人有A.布拉兹特里特E.泰勒等。新英格兰以外的地区较为世俗化,产生的文学中有记载殖民地历史风貌的,如J.史密斯的《弗吉尼亚记实》;有向欧洲介绍新大陆的,如M.克莱弗克尔的《美国农夫书札》。B.富兰克林在《致富之路》中的警句格言成了当时流行的实用智慧。

  独立战争前后,爱国演说和政论文章大量涌现,最有名的有P.亨利的演说《不自由毋宁死》,T.潘恩的小册子《常识》,T.杰弗逊执笔的《独立宣言》和A.汉密尔顿等人在宪法辩论中阐述民主体制的《联邦党人文献》。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独立后将近半个世纪,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美国最早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是W.欧文(1783~1859),他在《见闻札记》中描绘早期移民的风土人情,其中《瑞普·凡·温克尔》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F.库珀的“皮袜子”系列小说(如《草原》),描写边疆拓荒和印第安部落,极富美国特色。诗人W.布莱恩特(1794~1878)讴歌自由民主,谴责奴隶制,赞美美国的自然景色。

  19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终于完成了对清教的扬弃,使意识形态适应当时工业化的进程,并且在文化上真正独立于欧洲。这场美国文艺复兴的中心为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它深受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崇尚人的精神、自立和直觉。代表人物有R.爱默生H.梭罗M.富勒等。他们组织俱乐部,出版刊物《日晷》。爱默生的《论自然》和《美国哲人》等表达了超越感性经验以达到崭新精神境界的超验主义理想。梭罗的《瓦尔登》记载了他简化生活、重返自然的实践和沉思。

  同时,美国也造就了第一批小说家。E.坡小说和其诗作一样气氛阴郁,讲究技巧,其中不少是短篇中的精品。N.霍桑的《红字》等以早期清教为背景,重在刻划人性中隐秘的恶。H.麦尔维尔的《白鲸》堪称美国最伟大的表现人与自然的象征性小说。H.斯托写了当时最轰动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她对黑奴悲惨命运的描述为废奴运动推波助澜。

  W.惠特曼的自由体诗《草叶集》雄壮粗豪,歌颂着平凡的男男女女。E.狄更生优美清新的小诗捕捉到敏锐的感觉。当时知识界的名流还有诗人H.朗费罗O.霍姆斯等。

  南北战争后 南北战争铲除了奴隶制,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价值观念。战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移民的浪潮,西部边疆的日趋告终,南方重建的困难等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文学亦由战前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乡土文学首先发展,B.哈特(1836~1902)开创西部幽默小说,H.加兰描写农村生活。稍后的杰克·伦敦反映贫民窟和下层人民生活,S.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写出了一位北方战士克服怯懦的过程,开辟了战争小说的蹊径。后来的黑幕揭发者以文学干预生活,如U.辛克莱的《屠场》,以揭发芝加哥肉类加工厂的肮脏内情而促使有关食品检验法的通过。马克·吐温H.詹姆斯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两位作家。吐温的小说在诙谐幽默中抨击社会丑恶,他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被誉为美国文学之源泉。詹姆斯继承欧洲文化传统,他的《贵妇人的画像》等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上层人物,他在小说理论上亦有建树。

  进入20世纪,世纪初欧洲文坛掀起的现代主义思潮很快影响到美国,出现了以E.庞德T.S.艾略特等人为首的现代派诗歌。庞德的《诗章》和艾略特的《荒原》都包含着对西方文明批判性的反思。其后的重要诗人还有W.威廉斯W.斯蒂文斯R.弗罗斯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文坛出现迷惘的一代,他们大都参加过战争,旅居过欧洲,感到被愚弄和幻灭。E.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等描写战争中失望的青年。F.弗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爵士时代(20年代)人们的醉生梦死。另外一些小说家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有些还受到30年代左翼文学的影响,代表作有T.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S.刘易斯的《大街》,J.多斯·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和J.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20年代后南方出现文艺复兴,其中最有成就的W.福克纳以《押沙龙,押沙龙!》等十几部气势磅礴的小说写出了一个瓦解中的奴隶制南方。

  在戏剧方面,E.奥尼尔开创了美国现代戏剧,他的《天边外》、《毛猿》等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手法反映人和世界的基本冲突,极富感染力。

  30年代美国黑人文学发展迅速,纽约哈莱姆文艺复兴中产生了诗人L.休斯和以《土生子》闻名的小说家R.赖特W.杜波依斯对黑人文学亦有很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还有30年代出现的一批知名的文学兼社会批评家,如H.门肯E.威尔逊L.特里林P.拉甫。他们办的刊物如《党派评论》等对当时的文坛和社会颇有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冷战的加剧和麦卡锡主义的滋长,战后文坛一度沉寂,较为突出的是战争文学,如N.梅勒的《裸者与死者》。20世纪50年代首先冲破沉闷的西部崛起的垮掉派,代表人物有A.金斯堡J.凯鲁亚克。60年代后,小说进入全盛期:黑色幽默中有J.海勒的《第22条军规》,T.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J.巴思的《烟草经纪人》和K.冯尼格特的《五号屠场》;犹太小说中有B.马拉默德的《店员》,S.贝洛的《赫尔索格》和I.辛格用意第绪文写成的小说;黑人小说中有R.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J.鲍德温的《向苍天呼吁》等;南方作家中有R.沃伦W.斯泰伦F.奥康纳等;现实主义作家中有J.厄普代克J.欧茨J.契弗等;其他作家还有J.塞林格V.纳博科夫等,他们以不同的手法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再现五光十色的当代美国。

  战后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有T.威廉斯A.米勒和荒诞派的E.阿尔比,代表作分别为《推销员之死》、《欲望号街车》和《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

  当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十分活跃。30年代重视文本研究的新批评派到50年代便失去权威,此后兴起的文论派别繁多,主要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等,呈现出多元和非主流化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