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人”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泰人'''(汉语拼音:Tai Ren;英语:Thai),亚洲中南半岛泰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 。又称暹罗人。属蒙...”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泰人'''([[汉语拼音]]:Tai Ren;[[英语]]:Thai),[[亚洲]]中南半岛[[泰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 。又称[[暹罗]]人。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独特的字母文字,系13世纪下半叶根据吉蔑文草书体创制。泰人与[[中国]][[傣族]]、[[壮族]]以及[[缅甸]]掸人、[[老挝]]寮人等同源,与中国古代百越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根据分布地区和方言,分为中部泰人 、东北泰佉人 、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4大支系。在泰人中,除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外,大多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实际上混有当地流行的婆罗门教及精灵崇拜、祖先崇拜的成分。国家庆典、婚姻喜寿、丧葬祭祀,都须由佛教僧侣诵经祈祷。男子一生中必须有一段时间到寺庙当和尚。佛寺在农村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泰人的泼水节、春耕节、水灯节等节日都来源于婆罗门教;还有专属于佛教的节日,如万佛节、吠舍佉节、守夏节、解夏节等。文化艺术受佛教和婆罗门教影响尤为明显。古典文学与艺术作品,诸如诗词、戏剧、童话、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一般都具有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特点和色彩。泰人见面和告别时双手合十而拜,也源自佛教的礼节。
+
  '''泰人'''([[汉语拼音]]:Tai Ren;[[英语]]:Thai),[[亚洲]]中南半岛[[泰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又称[[暹罗人]]。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独特的字母文字,系13世纪下半叶根据吉蔑文草书体创制。泰人与[[中国]][[傣族]]、[[壮族]]以及[[缅甸]]掸人、[[老挝]]寮人等同源,与中国古代百越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根据分布地区和方言,分为中部泰人、东北泰佉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4大支系。在泰人中,除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外,大多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实际上混有当地流行的婆罗门教及精灵崇拜、祖先崇拜的成分。国家庆典、婚姻喜寿、丧葬祭祀,都须由佛教僧侣诵经祈祷。男子一生中必须有一段时间到寺庙当和尚。佛寺在农村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泰人的泼水节、春耕节、水灯节等节日都来源于婆罗门教;还有专属于佛教的节日,如万佛节、吠舍佉节、守夏节、解夏节等。文化艺术受佛教和婆罗门教影响尤为明显。古典文学与艺术作品,诸如诗词、戏剧、童话、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一般都具有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特点和色彩。泰人见面和告别时双手合十而拜,也源自佛教的礼节。
  
 
  泰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橡胶树等。渔业、手工业亦发达。妇女穿沙笼和紧身上衣或背心,喜戴戒指、项链、耳环、银腰带等饰物。边远地区至今保留文身习俗。农村居住干栏式高脚屋,村庄多建在河溪附近或离水源较近的地方。盛行火葬。
 
  泰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橡胶树等。渔业、手工业亦发达。妇女穿沙笼和紧身上衣或背心,喜戴戒指、项链、耳环、银腰带等饰物。边远地区至今保留文身习俗。农村居住干栏式高脚屋,村庄多建在河溪附近或离水源较近的地方。盛行火葬。
 +
 +
 +
[[Category:人种]]
 +
[[Category:人种学]]
 +
[[Category:种族问题研究]]
 +
 +
[[Category:民族]]
 +
[[Category:民族学]]
 +
[[Category:民族史学]]
 +
[[Category:世界民族]]
 +
[[Category:世界民族研究]]
 +
 +
[[Category:人类]]
 +
[[Category:人类学]]
 +
[[Category:人口学]]
 +
 +
[[Category:社会人类学]]
 +
[[Category:文化人类学]]
 +
[[Category: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
[[Category:人类形态学]]
 +
[[Category:人类遗传学]]
 +
[[Category:分子人类学]]
 +
[[Category:人类生态学]]
 +
[[Category:心理人类学]]
 +
[[Category:古人类学]]
 +
[[Category:人体测量学]]
 +
 +
[[Category:社会学]]
 +
[[Category:社会学史]]
 +
[[Category:社会地理学]]
 +
[[Category:文化社会学]]
 +
[[Category:历史社会学]]
 +
[[Category:社会心理学]]
 +
 +
[[Category:文化]]
 +
[[Category:文化学]]
 +
[[Category:世界文化]]
 +
 +
[[Category:中华大词典]]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T音词语]]
 +
[[Category:泰]]
 +
 +
[[Category:泰国]]

2019年2月19日 (二) 12:13的最后版本

  泰人汉语拼音:Tai Ren;英语:Thai),亚洲中南半岛泰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又称暹罗人。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独特的字母文字,系13世纪下半叶根据吉蔑文草书体创制。泰人与中国傣族壮族以及缅甸掸人、老挝寮人等同源,与中国古代百越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根据分布地区和方言,分为中部泰人、东北泰佉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4大支系。在泰人中,除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外,大多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他们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实际上混有当地流行的婆罗门教及精灵崇拜、祖先崇拜的成分。国家庆典、婚姻喜寿、丧葬祭祀,都须由佛教僧侣诵经祈祷。男子一生中必须有一段时间到寺庙当和尚。佛寺在农村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泰人的泼水节、春耕节、水灯节等节日都来源于婆罗门教;还有专属于佛教的节日,如万佛节、吠舍佉节、守夏节、解夏节等。文化艺术受佛教和婆罗门教影响尤为明显。古典文学与艺术作品,诸如诗词、戏剧、童话、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一般都具有佛教和婆罗门教的特点和色彩。泰人见面和告别时双手合十而拜,也源自佛教的礼节。

  泰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橡胶树等。渔业、手工业亦发达。妇女穿沙笼和紧身上衣或背心,喜戴戒指、项链、耳环、银腰带等饰物。边远地区至今保留文身习俗。农村居住干栏式高脚屋,村庄多建在河溪附近或离水源较近的地方。盛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