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零族汉语拼音:Dingling Zu),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亦作丁令丁灵钉灵。而狄历、敕勒、铁勒、特勒等都是丁零的音变。时期,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公元前200年左右,被匈奴征服。丁零和其他几个民族因不堪匈奴的掳掠和残酷压迫,曾联合起来对付匈奴。汉宣帝本始二年冬,丁零、乌桓、乌孙向匈奴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神爵元年(前61)前后,丁零又几次袭击匈奴。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日趋衰微。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丁零和鲜卑西域各族,与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其西迁。

  据俄罗斯考古学家伯恩斯坦著作《柯尔克孜及柯尔克孜斯坦的历史》一书中描述:丁零人最早的源头是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的阿凡那羡沃人(Afannasvo culture)是黑海库尔干文化在公园前3000年迁徙到西伯利亚的产物。后世的卡拉苏克文化、塔加尔文化以及塔施提克文化,都是丁零人的代称。中国考古学家郭物在论文《青铜鍑在欧亚大陆的初传》一文中也说:“专家们多认为塔加尔文化就是丁零人”,另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也将塔施提克文化视为西丁零人的典型文化。

  中国历史学家段连勤在《丁零高车与敕勒》一书中也认为,商周时的鬼方、汉晋时的丁零、与隋唐时期的铁勒,都是古代中原人对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将丁零人描述为“赤须蓝眼”可见丁零人的主体属于高加索人种。但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到了汉代,丁零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部落联合体,其中不仅包括原始突厥语人群,还包括乌拉尔语、高加索语、古亚细亚语、以及通古斯语族的诸多不同种族,但丁零群体主要通行原始突厥语,成为当时的流行语言。中国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在《突厥人与突厥汗国》一书中曾论述此关系——“丁零”是“铁勒”的古称,而突厥本身就出自铁勒,故丁零人与突厥也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三国时,丁零有一部分仍在今贝加尔湖以南游牧,称北丁零;一部分迁徙至今新疆阿尔泰山和塔城一带,南与乌孙、车师,西南与康居为邻,称西丁零。西丁零胜兵6万,随水草游牧。还有一部分从东汉建武时就到了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一带游牧。两晋南北朝时,丁零有一部分南迁,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史学界一般认为,丁零是高车、回纥、回鹘的先民,和今维吾尔族有渊源关系。所以又成为狄历、敕勒、铁勒等。汉代的丁零主要驻牧在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公元一世纪前后,汉朝联合丁零等击败匈奴,迫使其西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丁零人南下,一部分散居在阴山南北。后来称霸一时的薛延陀、回纥、突厥及蒙古族中的汪古、克烈等部均为丁零族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