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性拼音sān xìng),佛教术语。有二义。

  一、佛教瑜伽行派学说的中心观念。梵名又称Tri-svalaksana,译作三自相三相,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

  1. 遍计所执性,指出于凡夫的虚妄执著,有内在倾向地、执意要将种种因缘所生并无实体的事物执为实体,这又称虚幻分别相或分别性;
  2. 依他起性,指依众缘而起的现象存在,它是有一定自在性的,并不依赖认识者主观的虚妄执念,这又称因缘相或他根性;
  3. 圆成实性,即排除妄执客观世界实有,并悟到现象界为心识所派生,显示出圆满成就诸法实性,也就是唯识真性。它是一切有为法的根本体性,也即是真实性的一面。这也是不依赖认识者的虚妄分别的,只有得菩提的圣者才能直证这一体性。

  二、佛教对一切法从价值角度所作的性质分类,有善、不善和无记(非善非不善)三种。简言之,有利于解脱的一切法为善;有悖于解脱的称恶;利害无从判断(记别)的称无记,无记又分为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两种。在唯识理论当中,“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又联系到对于八识等的伦理性判断。从势用的角度看,无记性的事物是非善非恶的,从体上着眼,如末那识仍然有虚妄的一面,是障覆圣道的,故称有覆无记;而像阿赖耶识及内外根器,本身没有道德属性,故称无覆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