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版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20世纪初,英国人塞缪·西蒙(SamuelSlmon)研究出以丝网作版印刷的方法。随后,丝网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与传播。最先将感光剂用于印刷制版技术的当属1914-1915年左右的美国,在此期间,欧洲人也正在尝试着运用这项技术。照相感光制版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完善成型应该说是在1925年,但并未取得专利,原因是在它之前的1918年,做为网印技术的印染模型版法已经被认可,并已取得了专利。1915年,美国人C·M·彼得和A·伊梅里等人发明了用乳剂(阿拉伯树胶、牛皮胶、明胶、聚乙烯醇、聚乙烯醋酸盐)调和重硌酸钾和重硌酸铵等感光材料制成的感光剂。通过实验,第一张通过感光制片方法得到丝网印版的技术正式诞生了,但此时的感光剂极为简单,原始而不稳定。20世纪20至3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印染工业中。当时的艺术家被请来参与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独特风貌的图案画形,然后利用丝印技术,限量而非大批量的生产。这些印染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审美价值,首先应该归功于丝网照相制版技术在当时的应用。感光制版所用的正片底图使艺术家们可以无所顾忌的绘制图案底图,不会产生底图方向与印刷后产品图案方向的倒错问题。同时,艺术家可以尽自己的想象和发挥,创造出的任何精细纹样都可以被准确无误的复制出来。丝网印刷工艺的宽容性和适应性特点保证了它在纺织业中的延续生存。30年代纺织印染中的丝网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型自动化的丝网印刷机代替了手工操作,制版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印制产品的图案花色精细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工业发展,特别是军事的需要,丝网印刷得到大发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照相制版丝印技术在美、日等国普遍使用。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它以制作快捷、经济,大小灵活,便于制作和印刷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