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0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奖仪式,2008年6月5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设立于199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1995年正式授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10个。

1995年至2020年,共有24个国家的136位外籍专家和3个国际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热带农业中心)、1个外国组织(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奖项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他名称: 国际科技合作奖

创办时间: 1994年

主办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奖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简称:国际科技合作奖(China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ward)。1993年7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指出: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从1994年起,国际科技合作奖开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归口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到目前为止,此项奖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国际科技合作奖设立的目的及宗旨就是奖励在与中国科技合作与交流中,为推进科技进步,增进中外科技界合作与友谊,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及组织。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候选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及其他派出机构等推荐部门负责推荐。

国际科技合作奖每年评审一次,不分等级。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者,由国务院颁发证书,不发奖金。国家每年都为国际科技合作奖的获奖人举行颁奖仪式。颁奖仪式一般在国内举行,必要时,也可在国外举行。

凡在某些科学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外籍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及科学技术管理人员等,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就可以被推荐、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奖励的对象及范围,主要是指对中国科技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公民或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奖项不分等级。

获奖人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原国家科委设奖)获奖人

1992年度

1、八岛继男(Tsuguo Yashima),日本籍,国际协力事业团官员

2、吉塞佩 · 瓦朗蒂尼(Ginseppe Valentini),意大利籍,化学家,欧共体对外合作司司长

3、赫门 · 约旦(Hermann L. Jordan),德国籍,航空航天专家

4、奥洛夫 · 克劳森(Olof Claesson),瑞典籍,营养学家

5、铃木皓(Akira Suzuki),日本籍,农业专家

6、乔治 · 基沃斯(George A. Keyworth II),美国籍,核物理学家

1993年度

1、王正本(Wang Cheng-Ben),美国籍,科技管理学家

2、中村实(Minoru Nakamura),日本籍,世界放射技师会(ISRRT)会长

3、左天觉(Tien-Chioh Tso),美国籍,农业、烟草专家

4、米歇尔 · 卡邦蒂尔(Michel Carpentier),法国籍,欧共体信息总司总司长

5、米歇尔 · 苏蒂夫(Michel Soutif),法国籍,法国研教部仪器仪表委员会主席

6、克劳斯 · 耶森(Klaus Jensen),丹麦籍,临床微生物学家

7、雷彼德(Peter Reiter),芬兰籍,水利工程和冰工程学家

1995年度

共6位获奖人:

李约瑟(Joseph Needham),英国籍,男,1900年12月9日生于伦敦,192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924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3月病故。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陈省身(Shiing Shen Chern),美国籍,男,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省嘉兴市,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7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04年12月病故。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李政道(Tsung Dao Lee),美国籍,男,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 ,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杨振宁(Chen Ning Yang),美国籍,男,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由教育部推荐。

原正市(Shoich Hara),日本籍,男,1917年8月28日出生,2002年因病在北海道去世。由黑龙江省科委推荐。

艾里希·豪依塞尔(Erich Hauesser),德国籍,男,1930年6月9日出生,1957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由中国专利局推荐。

1996年度

共4位获奖人:

丁肇中(Samuel C.C. Ting),美国籍,男,1936年1月出生,1962年获博士学位。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国籍,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由建设部推荐。

格·比施根斯(G. S. Bushgens),俄罗斯籍,男,1916年9月出生,194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推荐。

乌里·施瓦茨(Uli Schwarz),德国籍,男,1934年7月10日出生,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1997年度

共2位获奖人:

林少明(Arthur S. M. Lim),新加坡籍,男,1934年4月24日出生,眼科医学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主任。他使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在中国得到普及和推广。

让—皮埃尔·勒伯汉(Jean-Pierre Lebrun),法国籍,男,1939年出生,任欧盟信息总司官员。由科技部推荐。

1998年度

共2位获奖人:

雅克—路易·利翁斯(Jacques-Louis Lions),法国籍,男,1928年5月出生,1954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62年任巴黎大学教授。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让·萨朴汉(Jean Sabourin),加拿大籍,男,1933年出生,1957年获电气与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90年至2003年在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工作,先后任高级能源项目经理和基础设施政策高级专家。为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9年度

共4位获奖人:

若泽·阿尔贝托·德·卡马戈(Jose Alberto de Camargo),巴西籍,男,1934年10月26日出生,1958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74年起,任巴西矿冶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卡马戈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巴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合作,在含铌钢新品种开发和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屡获硕果。

石本正一(Shoichi Ishimoto),日本籍,男,1925年出生于大连市,在中国生活了17年,2000年2月去世。石本正一先生为发展中国农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强中日农业科技交流与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乌姆博托·科伦博(Umberto Colombo),意大利籍,男,1927年12月出生,1950年在意大利获物理化学博士,随后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1978年任欧洲工业研究管理协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曾任意大利教育和科技部部长。科伦博教授积极推动意中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农业及农业生态技术领域、技术革新领域和地热领域为双方合作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瑞塔·柯威尔(Rita R.Colwell),美国籍,女,1934年11月出生,在华盛顿大学获得海洋学博士学位。由山东省科委推荐。

2000年度

共2位获奖人:

戈·辛·库西(Gurder Sigh Khush),印度籍,男,1935年出生,是国际著名水稻遗传育种家,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水稻遗传育种部主任,IRRI与中国建立水稻科研合作的主要开创者。由农业部推荐。

沃尔夫冈·潘诺夫斯基(Wolfgang K.H. · Panofsky),美国籍,男,1919年出生,1964至1984年担任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主任,在他任职期间,SLAC的科学家做出许多世界一流水平的物理工作,若干重大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2001年度

共6位获奖人:

若泽·伊斯拉尔·瓦加斯(Jose Israel Vargas),巴西籍,男,1928年1月出生,1959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等职,1992至1998年任巴西科技部长。他积极推动中巴空间技术合作,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焕宇(Huanyu Mao),加拿大籍,男,1951年出生,1990年获加拿大纽芬兰大学电化学博士学位。他于1996年10月受聘于中国信息产业部研究所,积极促进中加科技合作,在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杨又迪(Charles Y. Yang),美国籍,男,1931年出生,1963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病理学博士。1979年至今,他先后担任国际大豆锈病协会主席、亚洲开发银行农业项目顾问和联合国蔬菜项目顾问。

米夏埃尔·佩策特(Micheal Petzet),德国籍,男,1933年4月出生,曾在慕尼黑、巴黎学习艺术史、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推荐。

比约昂·艾利克·维尔汉姆·诺登斯强姆(Bjorn Erik Wilhelm Nordenstrom),瑞典籍,男,1920年出生,1954年在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12月31日去世。诺登斯强姆教授是国际知名医学家,曾任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为推动中瑞科技合作和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黑田吉益(Yoshimasu Kuroda),日本籍,男,1927年出生,国际知名的岩石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在世界上首次开展了矿物羟基氢同位素的测试和研究,开创了氢同位素研究的全新领域。为提高中国矿物资源探查和研究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度

共5位获奖人:

诺伯特·昂格特(Nobert Angert),德国籍,男,1940年9月出生,1968年获得博士学位,加速器专家。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罗伯特·迪盖特(Robert Degeilh),法国籍,男,1927年4月出生,1955年获博士学位,从1958年起开始PVB树脂和胶片的研制开发工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由天津市科委推荐。

约瑟夫·汉密尔顿(Joseph H.Hamilton),美国,男,1932年出生,著名物理学家。由上海市科委推荐。

曹韵贞(Yunzhen Cao),美国籍,女,1941年出生,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艾滋病病毒研究室工作期间,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尿液存在特异性抗体的发现,曾轰动世界。

平野敏右(Toshisuke Hirano),日本籍,男,1939年出生,曾任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主席,是国际火灾与燃烧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者。

2003年度

共4位获奖人:

丘成桐(Shing-Tung Yau),美国籍,男,1949年4月出生,22岁即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国际数学大师唐纳森誉为“近四分之一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

杰根·伏格乐(Juergen Voegele),德国籍,男,1959年9月出生,农业经济学博士。由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推荐。

水岛裕(Yutaka Mizushima),日本籍,男,1933年9月出生,是日本东京大学的医学、药学双博士。水岛裕博士多年来致力于日中友好事业。

艾利奥·马塔切纳(Elio Matacena),意大利籍,男,1924年1月出生,工程与科技咨询博士,任阿基米德桥公司总裁。由浙江省科技厅等单位推荐。

2004年度

共5位获奖人:

丹尼尔·魏思乐(Daniel Vasella),瑞士籍,男,1953年出生,医学博士。瑞士诺华制药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百事可乐公司董事会董事、国际制药商联合会主席。由中信集团公司推荐。

肯·金特(Kenneth W. Gentle),美国籍,男,1940年10月出生,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聚变研究中心(FRC)主任,国际著名的核聚变专家。由中科院推荐。

科拉多·科利尼(Corrado Clini),意大利籍,男,1947年7月17日出生,1975年获职业保健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任意大利环境与国土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推荐。

张汝京(Richard Chang),美国籍,男,1948年1月出生,电子工程博士。张汝京博士系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官。由上海市科委推荐。

荣久庵宪司(Kenji Ekuan),日本籍,男,1929年9月出生,博士,1995年任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参议员,世界设计组织主席,现任日本GK设计机构会长。由山东省科技厅推荐。

2005年度

共5位获奖人:

沃尔夫—迪特·杜登豪森(Wolf-Dieter Dudenhausen),德国籍,男,1940年1月6日出生,1969年获理论物理博士,原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中央总司司长。由科技部推荐。

艾菲特·雅可布森(Evert Jacobsen),荷兰籍,男,1947年出生,博士,国际知名的植物科学家,现任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植物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由农业部推荐。

蒲慕明(Mu-ming Poo),美国籍,男,1948年出生,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神经生物学部主任,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在研究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方面有卓越的成就。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内维尔·阿格纽(Neville Agnew),美国籍,男,1938年出生,博士,美国盖蒂保护所从事文物保护的首席项目科学家,一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文物保护专家。由国家文物局推荐。

戴伟(David G. Evans),英国籍,男,1958年出生,1984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由北京市科委推荐。

2006年度

共2位获奖人:

马丁·阿特肯斯(Martin Atkins),英国籍,男,1954年3月出生,中国BP技术项目经理,化学工程学家,从事催化及环境方面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由中科院推荐。

英格玛·恩博瑞(Ingemar Ernberg),瑞典籍,男,1948年11月出生,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微生物及肿瘤生物学中心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与癌症领域的研究工作。他还兼任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与中国合作部门负责人,直接参与并推动与中国科研部门在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工作。由广东省科技厅推荐。

2007年度

共4位获奖人和1个国际组织:

李向阳(Xiang-Yang Li ),英国籍,男,1962年10月出生,地球物理学博士,英国爱丁堡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地质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震各向异性与多波研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推荐。

刘锦川(Chain-Tsuan Liu),美国籍,男,1937年10月出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资深院士、金属与陶瓷部合金行为与设计组组长。由教育部推荐。

尼·列·多布列佐夫(N.L.Dobretsov),俄罗斯籍,男,1936年1月出生,地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院长,主要从事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和古生态学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彼得·格鲁斯(Peter Gruss),德国籍,男,1949年6月出生,生物学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主席,主要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国际水稻研究所(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是一个自主的、非赢利性的、国际性的水稻研究机构,总部设在菲律宾。IRRI一直在世界水稻的科研与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分别在1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其宗旨是创造和传播水稻方面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帮助成员国建立和健全水稻研究系统。由农业部和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共同推荐。

2008年度

共3位获奖人:

罗斯高(Scott Douglas Rozelle),美国籍,男,1955年7月出生,农业经济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和教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由中科院推荐。

维克多·罗伊·斯夸尔(Victor Roy Squires),澳大利亚籍,男,1937年12月出生,生态学和干旱地可持续管理专家,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教授。由国家林业局推荐。

洛塔·雷(Lothar Hans Reh),德国籍,男,1931年8月出生,能源、化工专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名誉教授,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2009年度

共7位获奖人:

沈元壤(Yuen-Ron Shen),美国籍,男,1935年3月出生,物理学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表面科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爱斯特·路德维希·温奈克(Ernst-Ludwig Winnacker),德国籍,男,1941年7月出生,化学博士,慕尼黑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化学家,曾任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欧盟科学理事会秘书长。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推荐。

石·米歇尔(Michel Che),法国籍,男,1941年12月出生,博士,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文森特·陈(Vincent Chan),美国籍,男,1949年9月出生,等离子体物理博士,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能源部理论与计算科学中心主任,著名等离子体理论专家。由安徽省科技厅推荐。

有马朗人(Arima Akito),日本籍,男,1930年9月出生,理学博士,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核物理学家,现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会长。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奥古斯汀·拉赫·戴维拉(Agustin Lage Davila),古巴籍,男,1949年3月出生,博士,古巴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古巴分子免疫学中心主任。由北京市科委推荐。

布立顿·强斯(Britton Chance),美国籍,男,1913年7月出生,生物学博士,美国、英国、瑞典等六国科学院院士,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由湖北省科技厅推荐。

2010年度

共5位获奖人:

克劳斯·托普弗(Klaus Toepfer),德国籍,男,1938年7月出生,环境规划专家,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由上海市推荐。

甘中学(Zhongxue Gan),男,1951年8月出生,美国籍,能源系统工程与智能控制专家。由科学技术部推荐。

罗格·博奈(Roger M. Bonnet),男,1937年12月出生,法国籍,国际著名空间物理学家,现任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先后担任欧洲空间局副局长和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艾伯特·赫尔曼·格哈德·伯纳(Albert Hermann Gerhard Boerner),男,1941年4月出生,德国籍,国际知名天体物理学家,推动中德双方天体物理学合作的先行者。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福克·荷弗里德·维特曼(Folker Helfrid Wittmann),男,1936年4月出生,德国籍,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建筑材料专家。在建筑物维护与古建筑保护、建筑材料研究与测试、水泥基材料断裂力学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等方面享有国际盛誉。由青岛市推荐。

2011年度

共8位获奖人:

德乐思(Andreas Dress)男,1938年8月出生,德国籍,国际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首任执行所长、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顾问。由上海市推荐。

江见俊彦(Toshihiko Emi),男,1935年2月出生,日本籍,国际著名冶金专家。因其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卓越贡献,曾先后荣获瑞典工程院Brinell金质奖章等27项奖励。由江苏省推荐。

戴宇阁(Hugues de Thé),男,1959年1月出生,法国籍,医学专家,巴黎第七大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由上海市推荐。

约翰·巴士威(John A. Buswell)男,1942年6月出生,英国籍,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由上海市推荐。

栗原博(Hiroshi Kurihara)男,1954年12月生,日本籍,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由广东省推荐。

斯蒂芬·波特(Stephen C. Porter)男,1934年4月出生,美国籍,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主席,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聘客座教授。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岩本爱吉(Aikichi Iwamoto)男,1950年2月出生,日本籍,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亚洲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逯高清(Max Lu)男,1963年11月出生,澳大利亚籍,纳米材料专家,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昆士兰大学副校长。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2012年度

5位获奖人:

理查德·杰尔教授,美国籍,男,1939年11月出生。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分析化学家,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化学奖等多项奖项,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联合推荐。

弗莱明·贝森巴赫教授,丹麦籍,男,1952年10月出生。现任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朗尼·汤普森,美国籍,男,1948年7月出生。世界著名的冰川环境和古气候学家,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获得“泰勒奖-地学环境成就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黑川真一教授,日本籍,男,1945年6月出生。国际知名的粒子加速器专家。他曾担任多个国际加速器学术组织的主席,荣获2011年维德奥奖等国际大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费立鹏教授,加拿大籍,男,1949年9月出生。国际知名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现任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由上海市推荐。

2013年度

8位获奖人:

法比奥·洛卡,意大利籍,男,1940年1月生。雷达遥感专家,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意大利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欧洲地球科学和工程协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荣誉会员,曾经担任欧洲地球科学和工程协会主席。由湖北省推荐。

许忠允,美国籍,男,1935年2月生。木材科学家,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曾获美国农业部“最高科研创新奖”、中国政府“友谊奖”等奖项。由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联合推荐。     

杨·哈弗,德国籍,男,1943年3月生。海洋地质学家,德国波罗的海海洋研究所地质室原主任,在多个重要国际学术机构担任要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立陶宛科学院外籍院士,波兰什切青大学教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客座教授。由国土资源部推荐。

赫伯特·雅克勒,德国籍,男,1949年7月生。发育生物学家,现任德国马普学会副主席兼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享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等多个学术称号,荣获德国联邦总统创新奖等多项奖励。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日列布佐夫,俄罗斯籍,男,1938年9月生。空间物理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发表论文240余篇,是俄罗斯空间天气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曾获俄罗斯祖国服务奖、俄罗斯政府荣誉奖以及列宁100周年劳动英雄奖等多项荣誉。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王中林,美国籍,男,1961年11月生。纳米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高塔终身讲席教授、终身校董事教授和工学杰出讲席教授。由教育部推荐。

艾伦·牟俊达,加拿大籍,男,1945年1月生。干燥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加拿大化学研究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国际干燥研究领域“世界顶级贡献奖”、“干燥终身成就奖”、“干燥领域杰出的全球领导奖”等国际奖项。由江苏省推荐。

倪军,教授,美国籍,男,1961年11月生。制造工程专家,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科学冠名教授、吴贤铭制造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密西根学院院长。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总统教师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William T. Ennor最高制造技术奖、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金奖、上海市政府海外科学家杰出贡献白玉兰金奖等奖项,任世界经济论坛先进制造全球议事委员会副主席。由上海市推荐。

2014年度

7位获奖人和1个外国组织:

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俄罗斯籍,男,1930年3月生。半导体物理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从1990年至今先后担任前苏联科学院副院长、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享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及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许多国家的院士称号,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推荐。

弗农·道格拉斯·布罗斯,加拿大籍,男,1930年1月生。燕麦育种专家,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终身教授。曾荣获“加拿大国家勋章”、中国“友谊奖”、加拿大国家公共事业贡献纪念奖等荣誉。由吉林省推荐。

黎念之,美国籍,男,1932年12月生。化学工程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恩理化学技术公司总裁,荣获国际化工著名奖项珀金奖章、国际化工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由中国工程院推荐。

菲尔·罗尔斯顿,新西兰籍,男,1949年2月生。草业科技专家,新西兰国家草地农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植物改良研发团队负责人,国际牧草种子组织主席,获新西兰科技奖3项和中国政府友谊奖。由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推荐。

披沙拉·斯乃文,泰国籍,男,1950年9月生。育种科学家,泰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际亚洲与大洋洲育种研究协会主席。由江苏省推荐。

富兰克·马尔科·佩拉诺,澳大利亚籍,男,1939年1月生。矿床地质学家和矿产勘查专家,西澳地质调查局首席地质师,西澳大学客座教授,国际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主编,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2014年荣获国际矿床领域著名奖项Kutina-Smirnov奖章。由国土资源部推荐。

尼克·伦格斯,荷兰籍,男,1939年11月生。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专家,荷兰国际地球信息科学及对地观测研究院教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前主席,国际地质岩土工程协会联合会执行主席,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发表论文近百篇,专著十余部。由国土资源部推荐。

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始建于1941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专门从事癌症治疗、研究、教育和预防的医疗中心之一。该中心目前拥有1.9万名员工,每年接诊11余万名癌症患者,培训专科住院医师1100人。由广东省推荐。

2015年度

7位获奖人:

杨克里斯特·杨森(Jan-Christer Janson;1938年7月— ),瑞典籍。国际著名生物分离科学家,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乌普萨拉皇家科学院院士。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冲村宪树(Okimura Kazuki;1940年7月— ),日本籍。长期任职于日本文部科学省,曾任研究开发局局长、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所长、官房长官、科学审议官(副部级)等职,并获日本国家公务员最高奖“瑞宝重光章”。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推荐。

叶甫盖尼·维利霍夫(Evgeny Velikhov;1935年2月— ),俄罗斯籍。国际著名核聚变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总统科学顾问。由安徽省推荐。

彼得·史唐(Peter J.Stang;1941年11月— ),美国籍。有机化学家,美国犹他大学杰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担任《美国化学会志》主编,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中国政府友谊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维尔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1952年11月— ),美国籍。医学病毒学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人畜共患病和新发传染病联合诊断中心主任。由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推荐。

卡洛·鲁比亚(Carlo Rubbia;1934年3月— ),意大利籍。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先后担任哈佛大学“尤金·希金斯”物理学荣誉教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总所长,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署主任,德国波茨坦可持续性先进研究所科学主任。由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推荐。

约翰尼斯·弗兰肯(Joannes Frencken;1950年2月— ),荷兰籍。口腔公共卫生学专家,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曾被国际牙科学会评为“1998-1999年度国际牙科医生”,2015年被世界牙科联盟推选为公共健康委员会主席。由教育部推荐。

2016年度

2017年度

7位获奖人:

厄尔·沃德·普拉默(Earl Ward Plummer;1940年10月— ),美国籍。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是表面物理研究的领袖人物。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肖开提·萨利霍夫(Salikhov Shavkat;1944年12月— ),乌兹别克斯坦籍。乌兹别克斯坦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研究所所长,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曾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内阁成员、科技委员会主席,曾获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颁发的“英雄勋章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张首晟(Shoucheng Zhang;1963年3月— ),美国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J. G. Jackson与C. J. Wood讲座教授。由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推荐。

菲利普·戴维·寇茨(Philip David Coates;1948年9月— ),英国籍。国际聚合物加工研究领域的权威和领军人物,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教授,英国聚合物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医疗器械创新制造中心主任,国际期刊《Plastics Rubber & Composites》主编。由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推荐。

陈德亮(Deliang Chen;1961年7月— ),瑞典籍。气候学家,瑞典哥德堡大学奥古斯特·罗斯讲席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施扬(Yang Shi;1960年3月— ),美国籍。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国际知名表观遗传学家、甲基化动态调控领域的奠基人、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由上海市推荐。

保罗·斯潘诺斯(Polichronis-Thomas Spanos;1950年2月— ),美国籍。美国莱斯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从事随机动力学、非线性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由上海市推荐。

2018年度

5位获奖人:

简·迪安·米勒(Jan Dean Miller;1942年4月— ),美国籍。冶金和矿物加工技术领域著名科学家,美国犹他大学艾弗·托马斯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由云南省提名。

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James Fraser Stoddart;1942年5月— ),英国美国双国籍,有机超分子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曾获得2017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由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提名。

朱溢眉(Yimei Zhu;1952年5月— ),美国籍。世界电子显微学领域的权威和领军人物,国际著名材料物理学家。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终身教授,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前沿电子显微学研究所创始人、所长。由中国科学院提名。

彼得·乔治·布鲁尔(Peter George Brewer;1940年12月— ),美国籍。美国蒙特利湾海洋研究所资深科学家,曾任美国蒙特利湾海洋研究所所长。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07年分享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2016年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海洋学最高荣誉莫里斯·尤因奖章,2017年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由中国科学院提名。

孙立成(Licheng Sun;1962年8月— ),瑞典籍。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首席教授,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由辽宁省提名。

2019年度

10位获奖人:

马丁·波利亚科夫(Martyn Poliakoff;1947年12月—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曾担任英国皇家学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提名。

赫伯特·芒(Dipl.-Ing. Dr. Herbert Mang;1942年1月— ),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教授,奥地利科学院前院长,美、德、中等国外籍院士。中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提名。

马库·塔皮奥·库马拉(Markku Tapio Kulmala;1958年10月—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芬兰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2016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8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江苏省提名。

尼尔斯·克里斯蒂安·斯坦塞斯(Nils Christian Stenseth;1949年7月— ),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挪威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挪威科学院院长、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提名。

弗兰克·勒罗伊·路易斯(Frank Leroy Lewis;1949年5月—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杰出教授,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IFAC会士。辽宁省提名。

弗拉季斯拉夫·潘琴科(Vladislav Panchenko;1947年9月— ),现任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提名。

雷蒙德·查尔斯·史蒂文斯(Raymond Charles Stevens;1963年6月— ),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创始所长。中国科协提名。

罗伯托·巴蒂斯通(Roberto Battiston;1956年8月— ),现任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普通物理系主任。中国驻意大利共和国大使馆提名。

罗伯特·格雷厄姆·库克斯(Robert Graham Cooks;1941年7月— ),美国普渡大学杰出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教育部提名。

阿塔拉曼(Atta-ur-Rahman;1942年9月— ),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教授,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巴基斯坦总理科技工作小组主席、联合国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主席、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科学院联盟主席,曾任巴基斯坦科技部部长、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巴基斯坦科学院院长。中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提名。

2020年度

8位获奖人和1个国际组织:

苏·欧瑞莉(Suzanne Y. O'Reilly;1946年2月— ),女,地球科学家,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杰出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地球化学演化与大陆成矿”国家重点研究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提名。

雅克·冈(Jacques Philippe CAEN;1927年3月— ),血液学家,巴黎第七大学教授,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法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担任法中科学及应用基金会主席。专家提名。

理查德·戈登·斯特罗姆(Richard Gordon Strom;1944年3月— ),射电天文学家,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姆斯特丹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曾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天文部秘书长等职务。中国科学院提名。

藤嶋昭(Akira Fujishima;1942年3月— ),电化学和光催化领域科学家,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提名。

阿兰·贝库雷(Alain Jacques BECOULET;1963年5月— ),聚变波加热领域著名专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工程部总负责人。曾任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磁约束聚变所所长、欧盟聚变联合会法方代表。安徽省提名。

约翰·霍尔德伦(John Paul Holdren;1944年3月— ),国际公共政策和科技政策领域的领军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哲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提名。

戴尔·桑德斯(Dale Sanders;1953年5月— ),植物细胞信号和植物营养研究领域专家,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教授、所长,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提名。

哈罗德·海因茨·富克斯(Harald H. Fuchs;1951年4月— ),表面化学及纳米生物学家,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江苏省提名。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成立于1967年,总部设在哥伦比亚,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是自主非营利性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机构。农业农村部提名。

参见

国家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