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另有中国早期书论体裁之一条目“书品”,见“书品(书论体裁)

  《书品》汉语拼音:Shu Pin;英语:Grading of Calligraphers),中国南朝梁书法评论著作。庾肩吾撰。庾肩吾工书法,擅长诗赋,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辑有《庾度支集》。唐张怀瓘书断》,列他的隶、草书为能品。《书品》1卷,列自汉至齐、梁擅长正、草书的书法家123人,效《汉书·古今人表》之例,分上中下3等,每等各分3品,共9品。前有总序,每品各有论。总序论述文字的起源与造字的规律,各种书体的特点和使用。上之上列张芝钟繇王羲之3人,上之中列崔瑗等5人,上之下列索靖等9人;中之上列张超等15人,中之中列魏武帝曹操)等15人,中之下列罗晖等18人;下之上列姜诩等20人,下之中列杨经等15人,下之下列卫宣等23人。

概述

  作为“品第”类著述的开山之作,是最早自成体系的书论。它与锺嵘《诗品》,谢赫《画品》一起称为南朝文艺品评的代表作。

  《书品》载汉代至齐梁能书者一百二十三人,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等,可见是严格采取了“九品论人”的方式。每品系以短论,又有总序冠于其首。然今传世本又唐人魏徴阑入,且其原序中明言收一百二十八人,故可以知道今天的版本为后人增删,或有脱讹,然其文最早见于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且体例精严,论述中肯,行文也符合齐梁风格,故非虚脱之作。

  《书品》的出现上继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论书》和袁昂的《古今书评》等文,而下开李嗣真《书后品》,张怀瓘《书断》,朱长文《续书断》,包世臣《国朝书品》等作,因而它的产生在书论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庾肩吾把汉至齐梁的一百二十三位书法家按上上,上中至下中,下下的九品法论列,与九品中正制相类似。庾肩吾的《书品》既是前人书法品评经验积累下的产物,又是“品”文化现象盛行中的代表作。

  书品方法,或以物喻书,或以人喻书,通过这两种比喻来勾连书法本题的点画形象和艺术意象,这几乎是一种唯一的选择,否则难状书法之美。《书品》当然不可能摆脱此窠臼。庾肩吾的审美罚法把笔势运动和以物,以人喻书交融起来,结合师承渊源,综合了前人的书法审美经验。

  庾肩吾《书品》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上之上”首列张芝、钟繇、王羲之三人,云:“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华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钟元常、王右军其人也。” 庾肩吾《书品》亦首列张芝、钟繇、王羲之,将此三人置于“上之上”品。但是这种张、钟、王的排序,并不代表庾氏对张、钟、王三人书艺高下的断定,更多的只表明此三人生活的时代顺序。真正代表了庾氏对张、钟、王三人高下的品评之语,应是随后的“论曰”: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庾氏在此虽未明确标示出张、钟、王三人的高下,但其所谓“天然第一”、“工夫第一”的评语,实乃高下之论。因为“天然”即“自然”,乃魏晋南北朝文艺评论中的最高范畴。庾肩吾以钟繇“天然第一”,王羲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张芝“工夫第一”。这就说明在他心目中,张、钟、王的艺术地位应是钟第一,王次之,张再次。

特色

  庾肩吾论书尚奇巧新丽,表现了对声色之美的向往。他本人注重表现形式和感官愉悦的审美情趣,与其在宫体诗创作中力求声色之美的趣尚是一致的。庾肩吾评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他继承了王僧虔以“天然”与“人工”作为论书标准的理论。

  庾肩吾品书虽然仅以上下标目,其实已开后世“神”“妙”“能”三品论书之先河。他对“神”的描述在其对张芝,钟繇和王羲之书法的评述中可见。

  总之,《书品》是汉魏以来人物品评之风在书论上的反映,它不仅体现了萧梁时代的审美趣尚,而且确立了后世品书的形式。然而庾氏对前代书家的评论未皆能切中肯綮,故未免受后人訾议。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