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线谱(five-line staff),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休止符及其他记号来记录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5条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4个间,各代表1个音级。若所标记的音乐音域较宽,可根据需要在谱表的上下加临时线。一定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常用的谱表与谱号有3种,即高音谱表(G谱号)、低音谱表(F谱号)、中音谱表(C谱号)。

  五线谱可分3种形式: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乐谱,由多行单行谱构成。②分谱,为便于演奏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声部的乐谱。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

  五线谱源于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出现于7世纪欧洲的天主教堂内,最初仅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发展为 4条线,16~17世纪在增至使用6线、7线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完善为五线谱沿用至今。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制有量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也对五线谱的发展定型有所贡献。五线谱于18世纪传入中国,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及新学的兴办而逐渐流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