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森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代森锌汉语拼音:Dɑisenxin;英语:zineb),有机硫杀菌剂品种之一。1943年由美国开发,当时为取代铜汞制剂起了重要作用。

发现

  1935年,美国的W. F. Hester博士发现了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随后在1941年,科学家确定了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代森钠)的抗真菌活性,并自此开始将其投入农业使用。虽然在实验中代森钠的效果不错,但由于它的水溶性及不稳定性导致无法适应各种变化的天气,防治效果参差不齐,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替代品。J. W. Heuberger博士在1943年的一次实验中向代森钠加入硫酸锌后得到了代森锌,并发现这种物质不溶于水且相对于代森钠来说较稳定。随后的实践证明它对防治马铃薯的枯萎病以及其他各种真菌病害十分有效,因此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至1953年,美国约75%的庄稼采用了代森锌。

性质

  纯品是灰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粉末,有硫化物的臭味。难溶于水,也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室温下水中溶解度为 10ppm。在光、热和潮湿情况下不稳定,应贮在干燥、荫凉处。是广谱保护性杀菌剂,进入真菌细胞后,与细胞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结合,使之失去活性。其代谢产物异硫氰酸酯对各种去氢酶和其他含硫基的酶具有抑活作用。

用途

  主要以喷雾方式防治多种作物的叶部病害,如麦类锈病、赤霉病,稻瘟病,果树和蔬菜霜霉病、炭疽病等。可用以代替波尔多液。一般亩用有效成分150~200克,急性毒性很低,除对锌敏感的作物外,一般无药害。

作用机理

  代森锌容易在水中被氧化成具有活性的硫氰化合物,对病菌体内含巯基的酶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并直接杀死病原体孢子,阻止其侵入。[4] 因此它仅有对农作物疾病的预防效果,治疗的能力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