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元曲'''(汉语拼音:Yuanqu),中国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 。两者均以当时流行的北曲配乐,出现了关汉卿...”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元曲'''[[汉语拼音]]:Yuanqu),[[中国]]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 。两者均以当时流行的北曲配乐,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元杂剧作家和一大批优秀的散曲作家,创作出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品,因此人们常把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同唐诗、宋词并称。元曲中,尤以杂剧成就突出,所以也有人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元代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450多套。作家留下名姓的有200多人 。许多杂剧作家在散曲创作上也有成就。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品朴实,多本色语。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因散曲多用于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但也有一些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指摘时弊、揶揄乱世英雄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刘时中《上高监司》、睢景臣《高祖还乡》等,都有时代特色和较高艺术成就。
+
  '''元曲'''[[中国]][[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两者均以当时流行的北曲配乐,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元杂剧作家和一大批优秀的散曲作家,创作出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品,因此人们常把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同[[唐诗]]、[[宋词]]并称。元曲中,尤以杂剧成就突出,所以也有人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元代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450多套。作家留下名姓的有200多人。许多杂剧作家在散曲创作上也有成就。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品朴实,多本色语。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因散曲多用于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但也有一些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指摘时弊、揶揄乱世英雄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刘时中《上高监司》、睢景臣《高祖还乡》等,都有时代特色和较高艺术成就。
 
+
+
 
+
 
+
  
  

2020年3月28日 (六) 17:02的最后版本

  元曲中国元杂剧元代散曲的合称。两者均以当时流行的北曲配乐,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元杂剧作家和一大批优秀的散曲作家,创作出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品,因此人们常把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同唐诗宋词并称。元曲中,尤以杂剧成就突出,所以也有人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元代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450多套。作家留下名姓的有200多人。许多杂剧作家在散曲创作上也有成就。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品朴实,多本色语。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因散曲多用于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但也有一些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指摘时弊、揶揄乱世英雄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刘时中《上高监司》、睢景臣《高祖还乡》等,都有时代特色和较高艺术成就。